余國福2011-6-14
教材簡析
全詩語言樸素,意境清遠,在自然親切的描述中,給人一種淡薄悠閑的貼近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感情讀;悟詩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感受生活的氣息。
教學重點
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能展開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中國的古詩文綿延了幾千年,它凝結了我國古人最高深的思想、最偉大的創造和最純潔的感情。我們學習古詩文就是在學生心田上播下民族文化的種子,編織我們中國未來的希望。
二.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為權貴所容,使他對腐敗社會加深了認識,寫下了許多抨擊帝王權貴荒淫奢侈和控訴現實政治黑暗的詩篇。詩仙李白從二十四歲“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離開四川之后,便浪跡天涯,四海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歲時,在安徽長江邊的采石磯醉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華大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跡,所到之處,留下了不勝枚舉的動人華章。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的典型音調。
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像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
三、讀讀背背;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四、翻譯詩文:
夜深人靜的時侯,不知從誰家響起了悠揚的長笛聲,這美妙悠揚的聲音,隨著春風彌漫了整個洛陽城。在這靜靜的黑夜里,忽然聽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誰不為此勾起懷念故鄉的情思!
五、詩文欣賞
此詩①②句描寫美妙動聽的音樂聲,但不是為寫音樂的美妙,更不為贊美吹笛者的演技的高超,這與李賀詩《李憑箜篌引 》以及白居易《琵琶行》不同。它是為下文詩人靜聽笛聲,聽到“折柳”勾起許多游子的思鄉之情伏筆鋪墊。第二句,采用夸張手法,極力渲染笛聲的悠揚、美妙動聽。③④句“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直抒聽到“折柳”曲后的思鄉之情。
六、練習導學:
1、語言賞析練習
“飛”和“暗”用得好,說說它在文中的表達效果是什么?
答:①“飛”字寫出出乎聽眾的意料,使無形的聲音形象化。②“暗”,寫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經意地吹。
2、藝術手法賞析練習
第二句和第四的藝術手法分別是什么?它們的表達效果又是什么?
答:①第二句的藝術手法是夸張。它的表達效果是:極力渲染夜的靜謐、笛聲的悠揚動聽。
②第四句的藝術手法是反問。它的表達效果是:加強思鄉的感情,有一唱三嘆的美學效果。
3、內容藝術賞析練習
1.前人評價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答:①它的寓意是惜別懷遠的象征。②我同意關鍵之說。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義才能理解此詩的主題!傲痹陲L力的吹動下有循環往復、依戀不舍的姿態,這姿態就象依戀不舍的離人分別時的情態,所以在古典詩歌中,柳,作為寫作對象,常用來作為惜別懷遠的象征。如《詩經》里有“惜我往矣,揚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紛紛”。柳永《雨鈐霖》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因而,“折柳”曲有惜別懷遠的寓意。
(或者我不同意關鍵之說,因為即便不知道“折柳”的寓意,但最后一句直接表達詩人惜別懷遠的思想感情很明確。)
2.此詩寫得感人,說說它的感人之處。
答:本詩沒有詳寫笛聲,而是寫由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結句“何人”一詞,說明愛國思鄉人人皆有,愛國思鄉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來這首詩感人肺腑。
余國福
[《春夜洛城聞笛》導學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