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詩歌中的對比表現手法的特點和效果。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討論交流互動中學會鑒賞詩歌中對比表現手法。
3、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學習對比表現手法引導學生認識社會生活中事物的美丑好壞。
課型:復習課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中對比表現手法的運用效果。
教學難點:對比和襯托的區別。
教學方法:提問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2分鐘)
1、指名學生背誦王維的《觀獵》(見《選修1》第4頁)
2、讓學生注意全詩的感情基調(豪放、高昂)
3、全班背誦《觀獵》,提問學生詩歌是用什么手法表現這種感情基調的。
明確:用對比手法。
二、 板書課題:詩歌中的對比手法
引導復習本學期所學的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情況。(5分鐘)
1列舉學生熟悉的對比詩句:
①、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表達了強烈的愛憎感情。
②、 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通過對“富人”和“貧苦人民”兩種生活狀態的鮮明對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詩人對貧苦人民的深切同情。我們選修1《唐詩宋詞元散曲》中有那首詩與杜甫的這兩句詩異曲同工。(讓學生找出白居易的〈輕肥〉分析其對比手法的表達效果。)
2學生分析〈輕肥〉對比手法及表達效果,教師板書。
對比點:
宦官:豪奢--批判
百姓:人食人--同情
對比效果:愛憎分明,給人深刻、強烈的印象,感染力強。
明確:兩種截然相反的社會現象并列在一起,不作任何說明,不發一句議論,通過對比得出結論。
3、提問:《選修1》中有哪些詩歌采用的對比表現手法是今昔對比的?效果如何?(5分鐘)
(學生查找,并同桌之間討論這樣對比的效果如何)
[每組至少找一個,看那個組找比較多,而且要組員之間或同桌之間討論它們的效果,然后請幾個同學回答一下。點撥:今與昔的差距是如何?前后作者的感情怎么樣?可以提其中一首如:《哀江頭》讓學生回憶詩歌的內容。]
明確:《哀江頭》“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顏色。”,“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效果)--突出唐王朝的衰敗和蘊涵詩人無盡的悲哀。”
《訴衷情》(陸游)“過去與現在的對比,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心在天山,身老滄州,(效果)--鮮明強烈地抒發了詩人英雄遲暮,壯志未酬的感慨。”
《鷓鴣天》(辛棄疾)“過去--壯歲旌旗擁萬夫,錦檐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仆姑。現在--春風不染白髭須,換得東家種樹書。(效果)--突出壯志未酬而年歲老大的感慨。”
4、 有一種常見的是樂與哀的對比。讓學生找出《哀江頭》(杜甫)中“樂與哀的對比”。明確:樂: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jiáo嚙niè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墜雙飛翼。哀:明眸皓齒今何在? 血污游魂歸不得。(效果)--突出唐王朝的衰敗和蘊涵詩人無盡的悲哀。
5、學生分析李清照的〈永遇樂〉(落日熔金)中的對比手法及表達效果,教師板書。
對比點:
① 今與昔
② 樂與愁
③ 他人與“我”
對比效果:更強烈的突出了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的主題。
三、 小結(3分鐘)
通過以上復習讓學生根據板書內容歸納對比的特點、作用及賞析對比手法的方法。
對比的特點:是把兩種對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的兩個不同方面并舉出來加以對照比較。(學生根據板書內容歸納,教師板書)
對比的作用:主旨更突出,感受更深切,區別更鮮明。(學生根據板書內容歸納,教師板書)
鑒賞方法:1、找準對比點。2、體會對比作用。(學生根據板書內容歸納,教師板書)
四、課堂練習一(10分鐘)
問題:說出下列詩歌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討論這樣對比的效果如何?(課件一)
生查子元夕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今與昔對比]上闋寫去年元夜時的幸福歡樂,下闋寫今年元夜時的苦悶傷感,對比鮮明,突出景物依舊而人的心情卻不一樣了,體現眼前的苦悶傷感。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樂與哀對比]“自古與我”的對比,“悲寂寥與勝春朝”的對比。效果--表現出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
五、擴展練習二(10分鐘)
1、仿照下面一段文字的句式特點,另寫一段話(課件二)密蜂和蝴蝶雖然都在花間飛舞,但一個在創造,一個卻在虛度。創造者奉獻的是甜美的生活,虛度者留下的卻是生活的垃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給下面句子對出下聯
掃千年舊習, 六、解決難點:對比與襯托的區別。(5分鐘)
例:(課件三)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提問: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主要運用了襯托和對比。襯托,以冰雪襯梅之堅毅耐寒;對比,用桃李對比以顯示梅之高潔守志。表達了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對比:把相互對立的兩個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對立方面并舉出來進行比較。(無主次之分,雙方分量相等,不分主次,共同表現某種思想或意境。)
襯托:指用事物間相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主體事物的手法。
(居于次要地位,用來陪襯主體,突出主體,兩者主次分明。 )
從上述兩種修辭概念的理解我們可以看出,對比中對比雙方并沒有主次之分,而其主旨需要兩方共同構建突出。而襯托雙方則有明顯的主次之分,其主題表現則主要依靠被襯托事物來表現。
七、板書設計
詩歌中的對比手法
(一)復習:
1、〈輕肥〉(白居易)
對比點:
宦官:豪奢--批判
百姓:人食人--同情
對比效果:愛憎分明,給人深刻、強烈的印象,感染力強。
2、〈永遇樂〉(落日熔金)(李清照)
對比點:
④ 今與昔
⑤ 樂與愁
⑥ 他人與“我”
對比效果:更強烈的突出了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的主題。
(二)、歸納:
1、對比的特點:是把兩種對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的兩個不同方面并舉出來加以對照比較。
2、對比的作用:主旨更突出,感受更深切,區別更鮮明。
3、鑒賞方法:1、找準對比點。2、體會對比作用。
(三)、對比與襯托的區別。
對比:把相互對立的兩個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對立方面并舉出來進行比較。(無主次之分,雙方分量相等,不分主次,共同表現某種思想或意境。)
襯托:指用事物間相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主體事物的手法。
(居于次要地位,用來陪襯主體,突出主體,兩者主次分明。 )
八、教學后記:這節復習課,上課前自我感覺已準備得很充分了,前15分鐘很順利地引導學生對所學過的詩中的對比手法進行復習。沒想到在進行課堂練習時,學生發現我準備的課件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最后一句與級里印的練習不同,一是“淚濕春衫袖”,另一句是“淚滿春衫袖”。于是就讓學生討論用哪一個字好。這時學生各抒己見,認為“淚濕”好的同學,理由是“濕”更有分量,更能體現詩人的眼前的苦悶傷感。并且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洲司馬青衫濕”為例。認為“淚滿”好的同學,理由是“滿”用夸張的手法極言傷感。想不到意外的疏忽竟成了這節課的亮點。雖然后面的擴展練習二不是很夠時間做,只有幾個同學完成,但我也覺得收獲很大。
禹益
[高考語文詩歌中的對比手法教案]相關文章:
2.詩歌活動教案
3.教案中的活動
4.水中的小球教案
5.我眼中的春天教案
6.大班詩歌教案設計
7.詩歌活動語言教案
8.詩歌春雨活動教案小班
10.中班語言詩歌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