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縣一中
陳以波
教學目標: (1)通過感知、理解,體會本詩的意境及李白飄逸豪放的藝術風格。(2)掌握一定的詩歌鑒賞技巧
教學重點:
感性地感受本詩藝術風格的同時能夠理性地分析鑒賞。
授課時數:一課時
授課方法:誦讀法、點撥法
授課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教師范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
1、詩人怎樣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的?
明確: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
虛寫映襯:黃鶴、猿猱;
摹寫神情、動作:捫星、撫胸;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
運用夸張:峰、松、湍、瀑、巖石
典型勾勒:劍閣崢嶸崔嵬
2、詩一開篇極言蜀道難有何作用?
明確:點明主題,為全詩奠定雄放的基調。
3、寫蜀道難,為什么要引用傳說中的蠶叢、魚鳧的開國和五丁開山?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確:蜀君開國是強調古蜀國長期閉塞的狀況;五丁開山的傳說是說明蜀道的來由;贊揚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勇敢精神。
4、這一段的第三層詩人是怎樣描寫蜀地之“險”的?
明確:先用“黃鶴飛不過去,”“猿猱攀不上去”來反襯山勢的高危驚險。
接著又用想象,人在高危的蜀道上行走,可以用手觸摸到星星!
5、詩人給這個“畏途”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明確:句渲染凄涼氣氛,“連峰”四句渲染驚險氣“但見”四氛。
6、分析最后一段作者所表達的意圖。
明確:說明四川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如果有野心的叛亂者與朝廷對抗,朝廷的軍隊很難攻進蜀中平定叛亂者,因而就會造成戰亂局面。表明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7、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在詩中三次出現,是不是簡單的重復?為什么?
明確:可以形成一個以主旨句貫穿全詩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嘆之效。三嘆者,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禍之烈。
8、分析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
明確:(1)善于把想象、夸張、襯托等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豪放飄逸。
(2)發展了樂府古題,字數參差錯落,句子長短不一。
9、課堂小結:
詩人以飄逸豪放的風格為我們勾畫了一幅瑰麗雄奇的山水畫卷。想象奇特,縱橫古今,千百年后讀之,依然熱血沸騰,余音繞梁。
10、作業:
以“簡介李白豪放詩風”為副標題,
作文一篇,不少于800字
陳以波
[《蜀道難》教案(蘇教版高二必修四)]相關文章:
3.《蜀道難》教案
5.蜀道難優秀教案
10.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