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福生整理]
0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0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
0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實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否復習了呢?”
0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0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譯文】子貢說:貧窮時不諂媚,富有時也不驕縱,這種表現如何?孔子說:還可以,可是比起能做到貧窮而仍能長保其樂,富有而能崇尚禮儀的人,就還差一點了。
06、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譯文】子貢說:“詩經上說處理骨角玉石時,要不斷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是否正是老師現在的意思呢?”
0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譯文】孔子說: “不要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別人。”
為政第二
08、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孔子說:“《詩經》三百篇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思無邪’ ( 思想純正)。”
0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學成自立,四十歲能不再迷惑,五十歲能領悟天命,六十歲能聽到忠言逆言都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卻都不會越出規矩。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茫;只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八佾第三
1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一】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還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來呢?”
【譯文二】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
12、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為也?”
【譯文】子夏問道:“‘美的笑容,酒渦微動;美的眼睛,黑白傳神;潔白紙上,燦爛顏色。’這是什么意思?”
13、子曰:“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睢》這篇詩,快樂而不放蕩,憂愁而不哀傷。
里仁第四
14、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孔子說:“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5、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孔子說:“君子只知曉義,小人只知曉利。”
1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孔子說:“見到有德行的想向他看齊,見到沒有德行的就內心省察。"
17、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譯文】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必須有一定的安排考慮。”
18、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
公冶長第五
19、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朽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譯文】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腐朽的木頭沒法用來雕刻,被糞土染污的墻面沒法粉刷;對于宰予這種人還責備什么呢?”孔子說:“原來我對于人,聽了他說的話我就相信他能做到;現在我對于人,聽到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因為宰予的教訓改變了我的態度。”
20、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么被謚為‘文’呢?”孔子說:“他聰明好學,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不以為恥,所以被謚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譯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多次。孔子聽到了,說:“考慮兩次也就行了。”
22、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譯文】顏淵子路侍立在旁,孔子說:“你們何不各言己志?”子路說:“我愿自己的車馬衣裘和朋友一起使用,破舊了也略無所憾。”顏淵說:“我希望不夸耀自己的好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說:“我們也想聽聽先生您的志向。”孔子說:“我希望老年人得到安樂,朋友得到信任,年輕人能對我懷念。”
雍也第六
23、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譯文】孔子說∶“賢德啊,顏回吃的是一小筐飯,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 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
24、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的質樸要是超過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過他的質樸,又未免有些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結合的勻稱均衡,那才稱得上大雅君子。”
25、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述而第七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文】孔子說:“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還有什么遺憾呢?”
27、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一】
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復地給他舉例了。”
【譯文二】
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28、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譯文】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三個月都吃不出肉的味道。他說:“想不到韶
樂的美竟然達到了這樣的地步!”
29、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譯文】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起胳膊當枕頭,快樂也在其中了。非道義手段得到的富貴,對于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
30、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文】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么不樣說,他這個人,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31、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譯文】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懂得知識,只不過是愛好古代文化,勤奮敏捷地去探求它罷了。”
3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孔子說:“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33、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譯文】孔子只用(有一個魚鉤)的釣竿釣魚,而不用(有許多魚鉤的)大繩釣魚。只射飛鳥,不射巢中歇宿的鳥。
34、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譯文】孔子說:“仁離我們很遠嗎,我要仁,那個仁就來了。”
35、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譯文】孔子說:“君子通曉事理,故待人接物處世猶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
36、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譯文】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對他說:“鳥快死了,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說的話是善意的。”
3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譯文】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死而后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38、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譯文】孔子說:“對于老百姓,只能使他們按照我們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們懂得為什么要這樣做。”
39、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譯文】孔子說:“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的事情。”
子罕第九
40、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乎!”
【譯文】孔子說:“鳳鳥不來了,黃河中也不出現八卦圖了。我這一生也就完了吧!”
41、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譯文】顏淵感嘆地說:“(對于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鉆研,越鉆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看著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我!”
42、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譯文】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說:“那里非常落后閉塞,不開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說:“有君子去位,就不閉塞落后了。”
4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文】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不分晝夜地向前流去。”
44、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譯文】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像好色那樣好德的人。”
45、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譯文】孔子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雖然只倒下一筐,這時繼續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
4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譯文】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歲時還默默無聞,那他就沒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47、子曰:“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48、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譯文】孔子說:“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
4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譯文】孔子說:“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先進第十一
50、子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譯文】子路問怎樣去事奉鬼神。孔子說:“沒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季路說:“請問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說:“還不知道活著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顏淵第十二
51、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譯文】孔子說:“不合于禮的不要看,不合于禮的不要聽,不合于禮的不要說,不合于禮的不要做。”
52、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譯文】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只要對待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合乎于禮的規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沒有兄弟呢?”
53、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譯文】齊景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齊景公說:“講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雖然有糧食,我能吃得上嗎?”
5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與此相反。”
子路第十三
5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譯文】孔子說:“自身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干,自身不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56、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譯文】葉公問孔子怎樣管理政事。孔子說:“使近處的人高興,使遠處的人來歸附。”
57、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譯文】子夏做莒父的總管,問孔子怎樣辦理政事。孔子說:“不要求快,不要貪求小利。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5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譯文】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
59、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譯文】孔子說:“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
憲問第十四
60、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譯文】孔子說:“貧窮而能夠沒有怨恨是很難做到的,富裕而不驕傲是容易做到的。”
61、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譯文】孔子說:“君子向上通達仁義,小人向下通達財利。”
62、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譯文】孔子說:“古代的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而現在的人學習是為了給別人看。”
6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譯文】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知道自己,只擔心自己沒有本事。”
衛靈公第十五
64、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譯文】子貢問怎樣實行仁德。孔子說:“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住在這個國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賢者,與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65、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譯文】孔子說:“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66、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譯文】孔子說:“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別人。”
67、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譯文】孔子說:“君子莊重而不與別人爭執,合群而不結黨營私。”
68、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憑一個人說的話來舉薦他,也不因為一個人不好而不采納他的好話。”
69、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譯文】子貢問孔子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70、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就敗壞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71、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譯文】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飯,徹夜不睡覺,去左思右想,結果沒有什么好處,還不如去學習為好。”
72、子曰:“有教無類。”
【譯文】孔子說:“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類。”
73、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文】孔子說:“主張不同,不互相商議。”
74、子曰:“辭,達而已矣!”
【譯文】孔子說:“言辭只要能表達意思就行了。”
季氏第十六
75、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
【譯文】我快步從庭里走過,他說:‘學《詩》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詩,就不懂得怎么說話。’我回去就學《詩》。
陽貨第十七
76、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譯文】孔子說:“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習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別。”孔子說:“只有上等的智者與下等的愚者是改變不了的。”
77、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譯文】孔子說:“學生們為什么不學習《詩》呢?學《詩》可以激發志氣,可以觀察天地萬物及人間的盛衰與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樣去諷諫上級。近可以用來事奉父母,遠可以事奉君主;還可以多知道一些鳥獸草木的名字。”
78、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譯文】孔子說:“整天吃飽了飯,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難了!不是還有玩博和下棋的游戲嗎?干這個,也比閑著好。”
衛子第十八
79、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譯文】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他唱道:“鳳凰啊,鳳凰啊,你的德運怎么這么衰弱呢?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執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車,想同他談談,他卻趕快避開,孔子沒能和他交談。
子張第十九
80、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文】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已記得牢固,就與切身有關的問題提出疑問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81、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譯文】子夏說:“做官還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學習,學習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82、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譯文】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好比日月蝕。他犯過錯,人們都看得見;他改正過錯,人們都仰望著他。”
無福生
[高考必背《論語》82則(附譯文) 教學計劃(人教版)]相關文章:
1.論語教學計劃
3.論語的教學計劃
6.高中必背文言文
7.背影課件人教版
8.小學必背歇后語
10.高中文言文大全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