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銀
無論走到哪里,家鄉的感覺總是那么清晰。
我家鄉的名字叫“龍王水”,也許是方言或口滑的緣故把它說成“龍翁水”或“龍汪水”。咋一聽來,后兩名字在方圓幾十里路叫得響亮,也許是習慣了,叫啥大伙都明白。我總覺得不對勁兒,后兩名怎的表意,于是我查找碑文記載方知叫“龍王水”。
正是這水,二百多年以前我的先人選擇在此安家。
聽爺爺講他年輕的時候,龍王水的水可大了,可用來碾米、磨面,這可都是大石頭做到玩意兒。后來聽爸爸講他小時候常到水里攥魚。我最不能忘記的是這水陪我度過愉快的童年,小時候,河溝里的水已經不大了,春末夏初的時節我和小伙伴們便沒日沒夜的在河溝里玩,捉小魚,打水仗,做漩窩,逮水蜘蛛,只聽得河溝里飄出一串串歡快的嬉笑打鬧聲。夏天的夜晚,屋里很悶熱,大人和孩子們都喜歡坐到屋外納涼,這時,歡快的流水聲應和著飄溢的蛙聲拂面而來,把整個的院子裝點得格外的幽美。
這水就這樣流淌著,滋養著家鄉的人,不知是從什么時候開始。
聽老人們講,從水源處流經村子的約二千米路程,以前有個風水先生預言:“一里五座橋”。到今天還真成了現實,五個圓拱小石橋就像五個大白玉環緊緊地把小河兩邊的人們扣在一起。有了橋,人們來往方便。不知是習慣了,還是覺得這橋太普通,從沒有人說起建橋者是誰。不過說來也巧,較早的三座小橋的名字都叫“延壽橋”。但有碑文可考的只有我家對面的那一座了。在橋的旁邊有一石碑,上面書曰:頂橫書“延壽橋”,左豎書“大清光緒三十二年全月十五日”,離現在已有一百多年了。右豎題一詩“澤沛龍江高千古,恩流遍地利萬人。貽謀燕翼光宗祖,栽培正氣裕后昆。”昌州黃秉欽題。中豎書“王如釗字奎之大人建造”,左下書“孫輩名字”,右下書“其子名字”。讀罷碑文,方覺先人用心良苦,修橋之目的一為利人,二為光宗,三為裕后,四為延壽。這樸素的道德觀在今天看來還頗有幾分道理,做好事利人,為子孫后代造福理所當然。可為自己延壽似乎有些荒誕,其實不然,人在做完一件好事之后便會心境坦然、愉悅,有此心境豈不長壽。反之,那些專干壞事的人內心惶恐、害怕、懺悔,不斷命天理難容。
不知是讀到《天凈沙秋思》就想到家鄉的小橋流水,還是想到家鄉的小橋流水就想到《天凈沙秋思》?晌覂刃穆蓜拥囊舴悄菢拥那逍、自然、幽美,找不到丁點斷腸人的凄清、寂寞、無奈的惆悵。家鄉的人又何嘗不是,他們如小橋般弓身田野,如流水般執著,勤勞、樸實,創造著美好幸福的生活。
王富銀
[小橋流水 教師隨筆(人教版七年級)]相關文章:
1.美術教師隨筆
2.教師工作隨筆
3.歷史教師隨筆
4.音樂教師隨筆
5.教師數學隨筆
6.教師研修隨筆感言
7.教師假期生活隨筆
8.幸福工作教師隨筆
9.有關路過教師隨筆
10.教師隨筆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