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背誦全文。
2、掌握“蕃”“染”“植”“鮮”的意義,辨識“之”的不同用法。
3、學習蓮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教學重點】
四字真言:
讀--讀背課文;
解--解讀生澀字詞;
品--品賞蓮高潔的氣質品賞蓮高潔的氣質;
學--學習蓮,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
【教學難點】托物言志和襯托手法的運用。
【課時】一課時
【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將帶大家一起去賞花!(展示圖片)
從古至今,蓮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建筑物上、雕刻和繪畫作品中;許多詩人、學者都寫過詠蓮的篇章,賦予蓮以各種美好的品質。不只剛才所展示的詩句,我們今天還將學習到一篇名文--《愛蓮說》。
《愛蓮說》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所著。據說他在南康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余丈寬的池塘種蓮。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贊美蓮花的傳世名篇《愛蓮說》。
二、解題
有題目可明確三個方面的內容:
1、文章主要內容是關于“蓮”;
2、作者對蓮花的態度是“愛”;
3、題目最后一個“說”是古代一種文體--“說”是一種既可以說明、記述事物,又可以發表議論的文體,偏重于議論。所以后來人們常把說理辨析的文章統稱為論說文。
《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三、整體感知
1、讀--先聽后讀,要求:
① 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背誦全文。
② 邊聽朗讀,邊給自己不懂的字詞注音(找疑難字詞)。
③ 文中提到哪些花?重點寫什么?
2、解--解讀生澀字詞。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褻(xiè) 鮮(xiǎn)
四、深入研讀
品--品賞蓮高潔的氣質。
第一段分析(提問引導為主):
提問1:作者重點寫蓮花,在他看來,蓮花有什么可愛之處呢?試用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明確:原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提問2:這一長句,分別突出了蓮花哪些特點呢?
引導: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時,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為喻,寫得比較含蓄,這叫做“托物言志”。作者筆下的蓮美是美,但究竟是什么特點可以代人言志呢?依句引導。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與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高潔、質樸。
明確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事理,行為方正。
“香遠益清”:不攀附權貴,美名遠揚。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儀態端莊,令人敬重。
賞析完后帶著贊美與欽佩的感情重新朗讀本段。
第二段分析(探究討論為主):
探究1:蓮的象征意義(托物言志,立意高遠)。
引導:,作者的情感態度決定對物的愛憎,由初一學過的《紫藤蘿瀑布》VS白居易《紫藤》(白居易說紫藤“下如蛇屈盤,上若繩縈紆。可憐中間樹,束縛成枯株”,并比作“諛佞徒”“妖婦人”)。
明確:原文“蓮,花之君子者也”。
探究2:作者愛蓮贊蓮,卻不通篇寫蓮,反而加入了對菊和牡丹的描寫,用意何在?(正襯與反襯)
引導:所謂“紅花還要綠葉配”。“紅花”這里指蓮花,“綠葉”自然指菊花和牡丹,那它們分別代表了什么人,以及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態度呢?各抒己見。
明確:菊 隱逸者 逃避現實 正襯
牡丹 富貴者 庸俗逐利 反襯
作者借蓮花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潔,既是作者的自況,也是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批評。所以文中分別賦予了蓮、菊和牡丹以特定的象征意義(究竟它們分別代表什么呢),對當時社會上人們不同的處世態度做了精辟概括(逃避現實、庸俗逐利),以襯托手法突出表現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這一為人力本的道德信念。
探究3:從“蓮,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作者將“蓮”看作君子的化身,可見“蓮”與君子在神采氣度上有很多相似之處。那么,在同學們心目中,什么樣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呢?(學習蓮)
引導:從《論語》入手,讓同學們自由討論:“出淤泥而不染”VS“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后引到課文“蓮,花之君子者也”上。得出本課學習第四字真言--學,學習蓮高潔的品質。
四、文言詞學習
1、翻到課后練習第三大題。
2、另外,“之”字在課文中出現頻率多達八次,但每一次的意義卻不一定一樣。找出來,好好區分和把握。
五、回顧小結
1、托物言志
2、襯托手法
3、辨識“之”字的用法
六、布置作業
1、翻開課本184頁,“蓮文化的魅力”,大家盡量去搜集有關蓮的知識或小故事,這周綜合性練習我們一起討論。
2、課后小作文“愛------說”。
七、板書
生長環境
予獨愛蓮 體態香氣 君子 托物言志
神采氣度 不慕名利
愛蓮說 潔身自好
菊 隱逸者 逃避現實 正襯
牡丹 富貴者 庸俗逐利 反襯
區浩海
[《愛蓮說》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2.愛蓮說優秀教案
3.愛蓮說課文教案
9.人教版找次品教案
10.人教版天地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