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文言詞匯,掌握文言詞匯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思路和結構。
2.能力目標:培養朗讀和背誦的能力,這樣可以品味語言的神韻、氣勢和感情色彩,體會語言形式、修辭方法、寫作手法的表現力,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理想及對黑暗現實不滿的精神。
反思與修改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實施時間 年 月 日
一、解題
1.作者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號 ,別號 ,東晉文學家、詩人。陶源明的作品,大都是歸隱后寫的,反映了當時的田園生活,因而成為我國有名的“ ”。
2.解題
源:水的源頭。桃花源即,桃花溪的源頭。
《桃花源記》(原名《桃花源詩并記》,詩未收入教材)是作者57歲時所作,標志著作者思想發展的高度。作者因不滿當時的社會現實,想象出了“桃花源”這樣的理想社會,寄托了作者潔身自好、要求人人勞動、人人平等、豐衣足食、與世無爭的希望。這既是作者在思想上對當時社會的一種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民的愿望。
3.寫作背景
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豁( )然 儼( )然 衣( )著 阡陌( )鬢( ) 要( ) 邑( )詣( ) 驥( ) 語( )
2.讀課文,讀清句讀。
3.學生有感情的自讀,并根據文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可逐段講解)。
4.熟讀課文,對照注釋,理解課文。
三、整體感知
l.漁人是怎樣發現桃花林的?
2.在桃林盡頭漁人看到了什么?
3.漁人在桃花源作客時,和村中人作了哪些交談?
4.漁人離開桃花源后做了些什么,結果如何?
四、討論課文的結構
1.提問:課文以什么為線索?
2.標出文中表現漁人行蹤的詞語。
3.根據以上的總結,將課文分為三部分:(板書)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二課時
實施時間 年 月 日
【新課探究】
一、分析第一段。
1.學生齊誦1節,對照注釋口譯課文。
2.解釋詞語:
緣: 行: 忽:夾岸: 落英:繽紛: 異: 復:窮: 之:
3.找學生概括第一節的內容:
明確:
4.問題探究
(1) 怎樣設計情節,使桃花源蒙上一層神秘色彩的?
(2)第一自然段描寫了怎樣的景物?這樣描寫的意圖是什么?
討論:
二、閱讀分析課文第二段,體會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畫卷
導入:同學們,讀到此使我們感受到:有水,有花,有草;有動態,有靜態;有視覺上的色彩繽紛,有嗅覺上的芳香撲鼻,進而使他們理解為什么漁人“甚異之”,“欲窮其林”,并為下一步理解桃花源之美做鋪墊。那么源內景色到底如何呢?
1.學生齊讀第二節,對照注釋口譯課文。
2.重點詞語:
仿佛: 若: 舍船:才: 曠: 儼然:屬:之屬: 悉:
3.找學生概括第二節內容
5.問題探究
(1)作者塑造這樣的生活環境有什么意圖。
總結:
(2)討論第二自然段寫了幾層意思?
明確:
(3)漁人初入桃花源的所見所聞有哪些?
明確:
(4)從這些敘述描寫中,可以看出這是怎樣的一個社會?
第三課時
實施時間 年 月 日
【新課探究】
一、分析閱讀第三段:
1.學生齊誦3節,對照注釋口譯課文。
2.明確詞語:
要求:學生歸納重點字詞
3.找學生概括這一節的內容:
明確:
4.問題探究
(1)根據上面的內容,概括一下桃花源是一個怎樣的社會環境?
學生討論:
(2)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漁人會告訴桃花源中的人那些事情?
討論:
(3)聽后漁人的講述,桃花源中的人嘆惋表明了什么?
討論:
(4)本段結尾寫道“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這一句在情節發展上起什么作用?他們為什么不愿意將自己的情況告訴外人?
明確:
(5)村中人與漁人的談論之語有何含義?
(6)朗讀第二、第三段,體會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畫卷。讓我們隨同漁人一起進入桃花源看一看,聽一聽吧,請大家自由讀2.3兩段,然后告訴我們你喜歡桃花源這個地方嗎?喜歡什么?從哪些語句看出?讀完后請同學暢所欲言。
請用這樣的句式回答“我喜歡,因為……”或“我不喜歡,因為……”
討論明確:
二、分析閱讀第四段:
1.學生齊誦4節,對照注釋口譯課文。
2.明確詞語(要求學生自主歸納)
3.找學生概括這一節的內容:
明確:
5.問題探究
(1)為什么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這樣安排情節有什么好出?
明確:
(2)到底有沒有“桃花源”?作者這樣安排結尾有什么作用?
明確:
(3)作者為什么詳細地寫漁人在回來的路上“處處志之”,又“詣太守”,高尚士劉子驥聽了也 “欣然規往”,而結果卻或迷路,或病終,未能再找到桃花源?
明確:
(4)漁人回去后,在路上作了記號,還報告了太守,太守還派人和他一起去尋找桃林,你怎樣看待漁人的這種行為?
討論:
(5)尋找的結果如何?那么桃花源到底存在嗎?
(6)有人說桃花源是陶淵明積極的理想,也有人說桃花源是陶淵明消極的逃避,你怎樣評價?
第四課時
實施時間 年 月 日
【新課探究】
一、通假字 (學生自主歸納)
二、掌握課文注釋的詞語。(補充注釋如下)
為業:。 緣: 夾岸: 雜:屬:悉:欣然: 咸:嘆惋:
三、詞類活用(學生自主歸納)
四、一詞多義
舍 尋 志 向 復 為
五、古今異義
1.交通 2.妻子3.絕境 4.無論 5.鮮美 6.如此7.不足
8.鮮美 9.間隔 10.儼然 11.緣 12.延 13.問訊
六、 成語(要求學生自主歸納)
八、名句積累
1.寫漁人看到的桃花源人的生活環境是:
描寫桃花源人社會風尚的句子:
表現桃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
2.寫桃花源人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這個地方擾亂,破壞他們與世隔絕的和平安寧生活的句子是:
3.“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這種世外桃源的意境可以用陸游的詩句 來評點。
4.《桃花源記》結尾寫到劉子驥打算尋訪桃花源的結果的句子是: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后人據此概括出兩個成語:
5.用借代手法描寫桃源內老人和小孩神情態度的句子:
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奇異景色的句子:
《桃花源記》中表明桃源中人不知朝代更替的句子:
九、思考下列問題:
1.說說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對這種社會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2.思考一下,下列的句子說明了什么?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明確:
3.“乃不只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乃”字有怎樣的表達效果?推想一下,漁人對桃源人說了些什么?桃源人為什么嘆惋?
明確:“
4.作者為什么開頭結尾寫得簡略,中間寫得詳細?
明確:
5.如何看待作者描繪的這個理想社會?
汪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