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發現不限于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確切地說,它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中學語文教學,隨著時代的需求,信息的狂飆式變化,教者在課堂中如何利用豐富的語文教材,巧妙地投之“一石”而激起學生的“千層浪”,由“憤”而啟,由“悱”而發,讓學生親自用自己的“頭”去感受、領悟、發現,以達到豐富自己的文化積累,建立自己的文化意境,多種角度培養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心養身等現代價值觀的作用呢?
筆者有過這樣幾種體驗,與同仁們共商。
漢字拆字法:是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將漢字拆開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它既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又能增長多方面的文史知識,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情感。如曾經有學生問我:“國情”一詞是什么意思?我首先沒有告訴學生,只是將“國”字拆開成“□、口、一、戈”,然后逐部分解釋:“□”表示國界,“口”表示人口,“一”表示土地,“戈”表示武器--軍隊,由人口、土地、軍隊的組合就是一個國家,而國家里人口多少,土地資源怎么樣,軍隊裝備如何(即科技如何),這就是“國情”。講完后,這個學生雖只是“啊--”了一聲,但在他心里必然會產生起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短缺、科技落后等憂患意識,同時也知道了“國情”一詞的概念。再如,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碰到學生將一些常用字混讀混用。記得有一次,在課堂上,有個學生將“裕”字讀成“浴”字,當時并沒有批評他、嘲諷他。而是在黑板上,兩個字拆開釋義,裕--“衣”和“谷”;“浴”--“水”和“谷”,并解釋:有衣穿,有糧食吃才是“富裕”;洗澡一定要用水,不能“干洗”,所以浴就是用水洗。這樣講了以后,在學生中這兩個字誤讀現象再也沒有了。其實“拆字法”在我國古典名著中經常出現。如《紅樓夢》中“兩土孤木”指桂姐;《三國演義》中以“千里劃何菁菁,十日卜不得生”暗示董卓之禍,可見古人采用拆字法來加強自己作品的趣味性、可讀性,作為現代語文教學者,將此法移植課堂也是大有卑益的。
標點詠嘆法。標點符號在祖國語言文字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標號與點號在語言中,用得恰當能使文字增添文采。相反,則使語言文字,從語言內涵、情感及表達作用,面目全非。作為語文教學者,應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標點符號的教學,使學生全面掌握每一個標點的作用、用法。為達到這一目標,采用標點詠嘆法是可取的一個途徑。即將每一個標點符號根據其形象、特點及表達的作用聯系起來,用具體的文字加以詠嘆,使學生由了解、掌握到運用的一個過程。如:句號(。),平庸者把它看作大功告成;勇于進取者卻認為不過是一個里程碑。逗號(,),短暫的調整,是征途的加油站,是前進的序曲,是大演唱的過門。嘆號(!),喜、怒、哀、樂,一回一個臉孔,是變色龍?是圓滑者?抑或是造物主的常態分配?有待諸君評說。省略號(……),六個圓點--三雙眼睛,一雙看環境,一雙看用意,一雙思考決定去向,于是該隱掉的隱掉,該坦露的坦露,有時還來個吞吞吐吐,斷斷續續,讓你捉摸,令人玄乎……。如此在教學過程中,對所有標點符號進行詠嘆,使學生從詠嘆中領悟、掌握到運用自如,同時也更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和學生對佳作名篇深層含義的領會。
激情移植法。教師要使自己的學生從認識活動中得到情感、感悟,享受語言優美的旋律,悟出人生哲理,首先就要自己作好情感的鋪墊。我在執教《桂林山水》時,是這樣開課的:“我們的家鄉可愛啊,有名譽天下的岳陽樓,有富饒的洞庭湖,有雄偉的幕阜山,有奔流不息的汨羅江,還有傳奇的君山島……家鄉山河的美景真是數不勝數,請同學們也用‘有……有……還有……’的句式以祖國美麗的風光為內容說一段話”。同學們說,“有波瀾壯闊的大海,有水平如鏡的西湖,還有清、靜、綠的漓江水”;“有峰巒雄偉的泰山,有紅葉似火的香山,還有幽雅的蘇州園林……”。我接著提示:還有甲天下的……?“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學生回答道。“對,桂林山水多美啊!讓我們一同來觀賞桂林山水吧”,開始引讀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這樣一開始就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鞏固了舊知識,積累了詞匯,又烘托了氣氛,奠定了情感的基調,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愛家愛國熱情和培養了審美情操。
文眼點撥法。在中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尤其是記敘文,有一兩句統領全文的“文眼”語句,教者在教學過程中及時點撥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忌過于嚼爛,要留有余地和空間給學生去思考討論。如《荔枝蜜》中“他們正用勞動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他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它在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也能使學生體會出勞動的光榮,奉獻是美德。在《故鄉》一文中,“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路,走的人多的,也便成了路”。這句話,在文中起了深化主題作用,同時予以點撥,使學生更能悟出人生哲理--艱難與創新。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沒有千篇一律的教條方法,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摒棄死記硬背的古典式方法和教師設制的條條框框,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引導學生從微妙中去體驗、感受、領會,營造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氛圍,才能達到“一石多層浪”的效應作用。
追憶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箭多雕的微妙技巧 (人教版)]相關文章:
1.一箭雙雕造句
2.一箭雙雕造句精選
4.用微妙怎么造句
6.棘刺雕猴原文翻譯
7.關于箭的成語故事
9.雕不出來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