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新華
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是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貫徹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重要手段。素質教育其核心就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教育。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等。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做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完成素質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研究的課題。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目前教學中忽視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有些教師還沒有完全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學生還是處于被動地學習知識,只習慣于接受,不習慣于思考,一旦涉及到生活實際問題,學生就不能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比如,不規則的農田或池塘,不知道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和周長。原因是課本中沒有,教師也沒有講。你請他們估算一下一個小學生的身長,不是出現過高就是過矮的笑話,他能算出老師給出條件的圓柱體體積,卻不能算出家里打水用的鐵桶容積。他能計算出課本中的有關比例分配的應用題,卻不能解決自家農田噴農藥的正確配方,諸如此類的現象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的。究其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教學意識的培養,理論脫離實際,他要求學生的是整齊劃一,每一步驟,每一環節都要按老師說的辦,回答的問題也是書上的原話,即使是一題一練也都是書本上的題目,多屬于“規范”的簡單的重復訓練。這樣的做法,把學生的智能差異人為地掩蓋了,同時對信息的感知取向也被局限在計算公式(或簡單的邏輯推理)所需的現成已知條件上。因而知識學得死,當出現現實中具體的感知事物或是隱含條件的問題,學生就無從下手。
二、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實際運用
我們知道人們認識事物一般都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因此引導學生從實際感知到的事物中去發現數學,在實際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興趣,學生就一定會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就需要做到: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觀察中訓練語言表述,在觀察中形成概念,在觀察中弄清算理。首先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周圍的事物。如在低年級數的認識教學中,老師可請與所教的數相等的男生和女生到黑板前,引導學生觀察男生有幾個,女生有幾個,共有幾個,穿藍校服的有幾個,穿紅校服的有幾個,共有幾個等等。這樣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表述,不但認識了數,還能掌握數的組成和分解,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俗話說:“眼過百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心理學也告訴我們,操作是手與眼協同活動對客觀規律的感知過程,又是腦與手密切溝通把外部動作系列轉化為內部語言形態的智力內化方式。因此,培養學生操作能力,使他們在視覺、觸覺、運動覺協同感知事物的同時,展開思考,形成表象,進而推動他們進行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揭示出本質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操作的條件,盡量讓學生自己擺一擺、做一做、想一想,比如動手量一量自己的身高、課桌凳、黑板的長和寬、從家到校的距離等等,通過對周圍事物的切身操作,學生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得到了緊密的聯系,同時也培養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緊密結合基礎知識教學,?加強實際應用。知識的掌握,目的在于應用,在教學中應注意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每當教授完一個新知識,就要及時地引導學生在周圍事物中尋找聯系點,并指導他們嘗試去解決問題。如教學三角形時可引導學生根據三角形的穩定性特點,幫助修桌凳、撐支架等;學習了幾何圖形面積后,量一量并計算家庭承包的責任田面積;學習了比和比例幫助父母配制農藥,學習了比例尺在地圖上計算出某點到某點的實際距離;學習了百分數幫助父母計算出在銀行的存款利息等。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增強了數學意識,又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培養能力加強應用]相關文章:
3.加強培訓管理通知
4.應用與寫作試題及答案
5.應用文試題及答案
10.拼音加強班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