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民
一 世界:故事與反故事
①
我游蕩街頭。
少女,靈巧似傘,旋出五彩之夢。行人匆匆,喧聲鵲起。母親、
老人、太陽、兒童、碧蘭碧蘭的天空…叫。販叫賣聲不絕于耳。萬
象紛呈,六根不凈,然一片虛空。
墓然回首,四目相對,我怦然心動。顫栗掠過,潮水漫起,音
樂自遠方奏響。
我看到了存在-一的定義?
②
我煩躁難安。
那是上帝的魔杖?那是撒旦的誘惑?那是一束奇異的光,瞬
間燭照了全部的既往歷史。所有所有的混飩、雜亂、模糊、昏昧,
所有的無,只是到了這里才得以結束。
③
大地坦蕩,百鳥爭鳴,唯伊渺渺。上天入地,揪然霜鬢。漢之
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水矣,不可方思。四季往復,生老病死。六
道輪回,樹猶如此。明月當空,海誓山盟。巨大的欣悅,神秘的憂
傷,沖動的激情……一個崎嶇漫長的旅行。
我渴望一個--故事。
④
故事是癡情的,它輾轉相續。恬淡是反故事的,它淹沒一切
有的光彩。
故事是偏執的,它抱柱而歿。灑脫是反故事的,它煢煢獨歌。
故事一以貫之。隨機是反故事的。
兩次踏進~同條河流是故事的,一次踏進的被看成非同一
條河流,就是反故事的。
太陽沿固定軌道運行,草木按確定特性衰榮,于是有過程、
有長度、有時間,有關系、有規定性和變化性,有物是人非之慨和
鄉音未改之嘆。于是有起始、有發展、有高潮、有尾聲。
我是父親的兒子、妻子的丈夫、學生的老師……于是有順
序、結構、中心、主次;秩序分明、等級嚴然,有歸屬有依托,有里
有外,有遠有近,有前后左右……
于是情人令我陶醉,老人令我尊敬;于是有是非,好壞,有道
德倫常真理謬誤,有肯定否定愛恨憂懼,有糾葛矛盾交流反復,
有激動不已,憤怒難耐;于是有爭執、探討、切磋,于是有了故事
得以展開的一切或隱或顯、或打斗或抒情。或悲涼或得意的入生
世相。
如果愛是恨,好是壞,昨天沒有任何規定性地就轉換成了今
天,今天就是明天,如果沒有界限、區別,有的只是彌漫的整一的
自由,沒有長度,過程,融匯古今,復合你我,混淆主體客體,還有
沒有故事呢?
我就是我,絕對自足,~無牽掛,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天馬
行空,獨來獨往;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抹去了家園、社團、血
緣,漠然永亙的不可言說,還有沒有故事呢?
情人昂起古怪的面孔,父親眨動幽亮的雙眼,三歲小兒胡言
亂語,俺飾著內心的詭詐,水瓶里淌出馬尿,乳婦哺養著耗子,可
怖的高墻包圍著我,孤獨呻吟,一切的冠冕堂皇都是欺騙,恐怖
后的無奈,醉眼情情,睡意惺松,無所事事,不知有漢,無記魏晉,
還有沒有故事呢?
⑤
變化緩慢得讓人難以察覺的時代,狹小熟悉的空間環境,有
限客體與單薄的主體相互適應。對感知閾限內的有,以至超驗領
域的無,都能憑經驗和信仰加以有效的整理。借有以推測無,以
無來統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樂此不疲。無
任其無,有即此有。經驗和信仰,二元互補,各司其職。播種以待
收獲,積善行德,而神明有知。因果有線,他生來世,即可圖報也。
故事因而產生并流行了。那是古老的故事,也是樸素、單調的故
事。經驗膚淺,信仰幼稚,卻也因而毫無虛妄。一切都敘述得清
清楚楚,井井有條。堯舜榮紂,先祖至圣神明,時間之前的時間,
空!司之外的空間,融融春意,童子六七八,冠者五六人……快哉
此在之宇宙,快哉衷情的故事。
近代理性的崛起,驅逐了全部的盲信。銳利的斯芬克斯之劍
執意對一切重加檢討。得意洋洋,興致勃勃,它迅疾地擴展著自
己的地盤。秋風掃落葉般滌蕩著模糊、不確定和超驗。它相信世
界有統一的可闡明的規律,此在與彼在,太陽與月亮,男人與女
人,矛盾律,因果律,排中律,諸如此類,概莫能外。它無法容忍有
與無的界限。構成經驗基礎的時空構架無限放大。經驗理性堅
信,構成人類對象的只能是有,是可以規定認識的存在,而不能
是無,不能是無法規定認識的存在。雖調然相異于中世紀經驗信
仰的二分,卻也依然上勾下聯,有上有從,有共同的趨向愛好和
普遍的評判規則,其細致程度更空前絕后。于是,我們看到,故事
大大地風靡了。整體中的個體,個體所從屬的整體,美麗、丑陋、
英雄、惡棍、高貴、平庸……互相對立而又溝通,牽一發而動全
身。生活節奏加快,時間空間都變得凝重。結合與分裂,妥協與
沖突,都分外明朗起來。戲劇性增強,一個高產故事的時代。于
是有近代小說的登峰造極。
可理性將為自己的狂熱無忌付出代價。幾乎從傲然宣告上
帝已死的同一天起,它就開始幾乎是不可逆轉地向自己的反面
蛻化。
⑥
如果承認只有自為的在才是真正的在的話,那么可以說人
類意識、人類理性所可至沒的范圍屬有,而此范圍之外則屬無。
無與有的分界是不斷變化的。理性使人類在有界之內的生活盡
情適性、飽暖安樂,信仰則使有界之外的無界詩意盎然,和藹可
親。使此永恒地有限的有界面對無限的無感到一種安全,一種庇
護,一種慰藉。如果這種理性過高地估價自我,摒棄信仰的協助,
執意擴展有界之權威并達于無界,自以為能最后統攬一切、判定
一切,那么它就將會由于給自己加上了過重的負擔而最后走向
否定自己。對無界的蒼白乏力,使其對有界的考察也成為值得懷
疑的了。自我意識從無那地碰壁而回,再觀有界似亦喪失了自
信,而覺出某種荒誕,某種不可思議的壓迫,某種難以把握的陌
生。當然,我們沒必要重復關于實際生活領域里,社會與個體,理
性與感性離裂化在這個過程中發揮的刺激作用。
崛起之后的理性走向萎縮,人們用懷疑的目光盯著它。
人們甚至不再相信時間,不再相信秩序。
人們相信一切確定的都是不確定的,白晝原來可能就是黑
夜,太陽原來可能并非紅色,一個陌生女人原來就是他自己的結
發之妻。他發現自己一天早上從夢中醒來就變成了甲蟲。我不
是非我,我也不再是我。沒有什么好沿襲因循的,沒有什么可借
以進行評判的。剩下的僅當下此在。霎那即永恒,宇宙即我心。
我死后縱然洪水齊天也沒關系。一切無法把握,一切沒有溝通聯
系,于是一切沒有區別,于是把握一切。
天地無情,以萬物為芻狗。人們白眼著淺薄無聊的故事。
于是意識流,于是超現實主義,于是解構主義、后現代主義,
于是普魯斯特、殘雪、羅布-格里耶,等等。
但畢竟,人還要生活,還要小學、中學、大學,還要父親、兒
子、孫子,還要受孕到臨產等待三百個日出回落,于是仍然有事
件、有過程、有延續,于是仍然有聯系、糾葛、恩怨,于是仍然有故
事。
⑦
故事是理知的,神秘是反故事的。
故事是古典的,反故事是現代的。
然而執著是有限度的,灑脫是相對的。人們感覺到了瞬間永
恒和精神物質交感歸一的神秘律動,卻也逃棄不掉生老壽天,傷
別懷!日。人們拋棄了王公貴族,趕走了英雄超人,卻仍又要樹立
某種新的模式、典范甚至權威。多元參照、互補融和的時代。于
是有小說的變遷。
⑧
這個有區別又無區別,一而多、多而一,不可言說又可言說
的世界,多么必然地培育滋生孕養著故事,又多么傲慢隨意輕率
地碾滅著故事。
周而復始,人們就是這樣無奈而又執著地演繹著那說不盡
的傷心與醉人的故事呀。
二 斷章:有關生命與哲學
①
柏林大學的講壇上,黑格爾老人不無自得地宣稱,枝頭的玫
瑰轉瞬調零,但它卻比默默不語的群山的永恒更高貴。生命之詩
的燦爛神奇,贏來過不知多少贊美的微笑和感動的熱淚。在對時
空確定性束縛的超越中,生命以其最無羈的激情,給它所從來的
意義的荒原涂上了圣性的光輝,綻放出了精神現象這最美麗的
宇宙之花。作為宇宙進化過程的最高產品,它反過來獲得了作為
世界存在之源泉與依歸的本體的地位。精神不再意味著對自然
的否定,不再意味著排斥了物性的無,精神才是真正的有。沒有
精神燭照的自然,喪失了精神之光燭照下得到形象顯現可能的
寂靜客體,反過來成為了無。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
日起來。你不觀此花,則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
但從人類叛離自然的第一天起,它就開始受到嚴厲的懲罰
與錘打。
當夜幕低垂、群山靜默、暗蘭星空閃爍,血腥的狼爆、暴虐的
虎嘯、陰毒的蛇蝎,疲乏地依偎著微細的篝火,他該有多少凄涼、
多少傷感、孤單,多少大海行舟樣的驚慎和落葉飄零般的茫然
呀。欲貪喀怒,優畏疾死,怨憎會,愛別離,海枯焦,石崩頹,苦海
難天,人何以堪?暗藍色的霧,凄厲而寒冷的風,宿命的必然性張
其凜然巨口,吞噬一切亮麗的在世者于渾飩之無中。生命,似乎
只是命運與命運空隙間的偶然性的風無意灑落在宇宙塵埃上的
一粒種子。這個源于無,也將終歸于無的“本體”呀。
②
事物的存在就是這樣錯綜繁復。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
也。人是一棵會思想的蘆葦,也正因此,他是一棵脆弱的蘆葦。人
與自然的分離,主體意識的覺醒,帶來了生命之在世的意義感,
也帶來了相應的不在感。此在乃向死之在。生命的脆性,這個它
源于偶然性的永恒證明。
③
生命造就了死亡。人是唯一的明白無誤地知道自己將要死
去的存在。亞當與夏娃沒有吃上生命之果,與他們吃進了智存在
之果一樣,都是不可解脫的宿命。存在者是人,只有人才存在。山
不存在,巖石不存在,大地不存在,樹木不存在,只有人才把存在
帶給了所有這一切,只有人才把寂滅的花樹云霞帶進了此在的
敞亮中。但,也只有人才是不在者,只有他才是一個確定的退場
者。海德格爾正確地認識到時間性乃領會著存在的此在的存在,
認識到時間之為存在之領悟的境域。創作《彌勒奧義書》的印度
古哲也看到,生命來自時間,時間的流逝使生命體衰老、消亡。無
形的時間呈現出一種源脫的形象,既是生命存在的證明與標志,
又是生命不可逃離的囚籠。生命注定要在對自我的退場,在對自
我的不在--一自我生存的邊際性體驗的憂慮中度過一生。生存
的邊際性構成了對主體優越感的最大挑戰和存在意義性的不可
跨越的閾限。
④
對人來說,死亡不僅僅是某種外在于生命本身的單純終結,
而構成了內在于主體自身的基本屬性之一。死亡與生俱來的本
性,決定了它的不可逃避,死亡的不確定性,造成了它的無所不
在。也因此,存在主義才會把煩、畏、操。已等經驗提升到本體的高
度來作為此在生命的規定。死亡的陰影,啟諭著生命難以言說的
凄惶。
作為人類尋找安身立命之地的最本真的沉思,哲學義無反
顧地擔負起了壘筑永恒、超越生命的邊際性的重任。追求永恒是
引導人類研究哲學的最根深蒂固的本能之一。柯尼斯堡的巨哲
每每稱:“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豆古無限的
自然和人心中指向冥冥絕對的倫理觀念構成了康德批判哲學的
基本主題。
⑤
生命邊際處的暗影揮動著,使這個陽光明媚的意義本原瞬
間變得象風中的飄絮一樣柔弱。哲學不可能逃避死亡這個尖銳
的課題。一切哲學思考都基于死亡這一本體性事實壓力下的生
命張力。一切哲學體系的邏輯歸位點都潛含著對死亡陰疆的特
定對抗模式。于是有對此在有限性的各式各樣或積極、或消極、
或淺薄或高妙或流俗、或東方或西方的反應,有各式各樣哲學理
念支配下的各式各樣超越之路。于是,泰勒斯設想,一切事物都
由水發生而又復歸于“水”,另一個米利都人阿那克西美尼則提
出,一切生成的東西,已經是或者將要是的東西,還有神和神圣
的東西,以及其他東西,都導源于無限的“氣”。伊奧尼亞的晦澀
哲人赫拉克利特又找出了“火”。同樣于是有“道”、有“梵”、有
“神”,有“邏各斯”有“意志”有“理念”。盡管名詞各異、內涵不一,
對于哲學家來說,‘在們卻無疑都意味著萬物流轉中的一種恒定
性,一種萬事萬物都據以流出產出溢出,據以獲得解說,而其本
身卻超越于任何其他存在之上的最后事實。哲學家們就在這最
初的原起上,這最可靠的根據上,這堅穩無疑的前提上建造宇宙
人生的大廈,建造包攬萬有、參透自然入生的哲學王國,建造不
散的人生宴席,建造他全身。已投入的白日夢.建造陀總要耶夫斯
基筆下那個孤獨憂傷少年夢寐以求的屬于自己的“窩”,~個可
以安然放心地賠縮于其中的“窩”。
⑤
克爾凱郭爾體驗到“孤獨個體”的“恐懼與顫保”,體驗到死
亡逼問下的憂郁、恐怖、厭煩、絕望,體驗到偶然性支配廠的世俗
存在的難以把握性或說不真實性,因而提出“上帝”作為個體生
命曲折歷程的邏輯終端。人必須為歷經審美階段、倫理階段,終于
跨入作為真正“存在”的宗教階段。在這個階段他乃與永恒的上
帝對話、溝通,服從上帝、投入上帝,從而進入超越的無限。那是
旅入泥濘跋涉后終于可以香甜酣睡的驛站,是沙漠空曠之后終
于可以芳草委美的永遠的綠洲,是大地與天空消逝了的安祥的
愛。
但所有這些“道”,這些“水”,這些“梵”,最終都被證明只能
是沙灘上的城堡。有死之八,豈能建立不死亡屋?人去了,他的
“窩”能不消解嗎?~次又一次夢幻,~輪又一輪破滅、水無止歇
的尋找,回環往復的悲歌。哲學家,你的名字叫西西弗斯嗎?
時間撕碎了哲學家,由此也證明了哲學的虛妄性。虛無之淵
用它專制而可怖的愛情,一次又一次剝奪了哲學對永恒的擁抱。
可恰如哲學家的必然死去,恰如伴隨這死去的前仆后繼的哲學
夢的必然破碎,哲學也必然地復活自己的愛之夢,制造出注定死
去的更多的“邏各斯”、“神”、“道”,制造出各式各樣收攏萬有,不
生不滅的“梵”和開啟萬端、翻滾沸騰的“火”。
[思想隨筆(二題)]相關文章:
1.
3.周末隨筆心情隨筆
4.近視與老花(隨筆)
6.心情美文隨筆
7.感動教學隨筆
8.生活與詩隨筆
9.隨筆:年輕真好
10.思品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