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偉民
在注重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一問題上,美國全國閱讀風格研究協會不僅在理論上進行了探索,而且進行了廣泛的教學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在這一實驗正在多所中小學的很多班級中推行,他們提出的有關閱讀的五個理論假設及其相應的教學策略,無論是教學方法及訓練方式都有其可取之處,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本文擬就培養閱讀興趣問題,引他山之石,對他們在教學實驗中的具體做法作一論述。
假設一:從模仿中學習閱讀
讓學生從自我觀察中充分了解和體會教師及高年級對閱讀的重視和評價,以及具有良好閱讀能力、閱讀習慣和保持濃厚閱讀興趣而受益匪淺的事實。而低年級學生往往是通過自我觀察角色榜樣而認識到這一點的。因此,教師有必要讓成年或高年級學生在低年級學生面前表現出他們非常重視和喜愛閱讀。讓低年級學生參加高年級學生進行的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活動,并讓高年級學生介紹自己喜愛的書以及對書中人物的看法等討論,使低年級學生感受到閱讀能學到很多知識,增添生活樂趣。這樣,就能夠比較容易激發學生對閱讀的欲望和興趣。
除此之外,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或校長在學生的心目中更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學生往往非常想了解或傾聽他們的班主任或校長的學習經歷,如果教師能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對學生的心理進行一番預期教育,則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和瑪麗卡波(Marie Carbo)及理事羅伯特w科勒(Robcrt W cole)一起進行教學實驗的校長便是很好的例證。這位校長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最喜愛的書推薦給學生。在她的影響下,她所在學校的學生早已行動起來,從圖書館中核對這些書并借出,勁頭十足地讀起來。她給學生強烈而又絕對肯定的啟示便是:“閱讀非常有趣。像你們這么大時我就已喜歡上閱讀,因此,我想你們也一定能感受到從前我年幼時的那種閱讀樂趣的。”很顯然,一個角色原型很可能會激發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并伴隨整個人生。可以想象出,當教師朗讀時所自然流露出的熱情、趣味、歡樂之情,對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對教師來說,應努力實施以下教學策略,可使得學生能從中模仿:
1.每天至少花15分鐘時間向學生朗讀。
2.對于剛學習閱讀的學生,在認識字詞的同時要求閱讀大量的圖表和書籍。
3.對于言語欠流利的閱讀者,教師應大聲朗讀某一小段、要求他們跟讀數遍,直至能獨立朗讀該段為止。
4.為學生提供教材的錄音帶,讓學生聽錄音并跟讀。錄制教材或故事書的音帶,并要求學生反復地聽讀這些音帶。
假設二:孩子天性喜愛閱讀,真閱讀興趣能被激發
應理所當然就閱讀教學而言,學校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使閱讀成為令人愉快的活動,能引發孩子天生的閱讀興趣及好奇心,并激發其新的興趣。對孩子來說,對他們大聲朗讀就是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激發并保持孩子天生的閱讀興趣將促使他們自覺地成為終身的閱讀愛好者。不僅如此,學生閱讀動機強,對待閱讀也更認真,更有可能進行自覺的、有規律的閱讀訓練。
為了能成功地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可以進行以下四個方面的嘗試:
1.讓各種各樣的人(教師、校長、作家、父母、高年級學生)經常向學生朗讀。
2.根據學生的興趣,在每間教室內給學生提供有較大選擇余地的閱讀材料。
3.成立圖書俱樂部,定期聚會,互相交流讀書的感受和經驗。允許學生設立公告欄,反映學生的閱讀興趣。
4.鼓勵學生進行讀書討論。討論他們最喜愛的書,最喜歡的人物以及最感興趣的事件等。
假設三:學會閱讀并不難,而且非常有趣
對學生來說,促其模仿他人并激發他們學會閱讀是通向讀書識字的第一步。
一部分學生在上述那些教學策略的影響下成為流暢的閱讀者,而另一部分學生則未能達到熟練的程度,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閱讀或許就成了這另一部分學生作進一步努力的潛在障礙。特別是當閱讀學習過程變得頗為費力甚至今人迷惑不解時,學生產生厭惡或逃避閱讀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作為教學者,應該努力做到讓學生在學習閱讀時感到輕松自如和放松,并盡可能避免失敗。在閱讀訓練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所需要的訓練形式和訓練量,以激勵孩子們繼續學習。為了使學生更能接受和放開學習,應緩解壓力,這樣,學生學習得也更快、更輕松。
瑪麗卡波(Marie Carbo)和理事羅伯特w科勒(Robert W cole)及其同行在教學實驗中采取了以下策略,使學生擺脫對閱讀的畏懼心理,增強信心。
1.提供一個舒適的閱讀場所,內有軟座、地毯和枕頭。在這樣的閱讀環境中進行閱讀,有助于學生把閱讀同舒適相聯系,而下再看作是令人厭惡的苦差事。
2.盡可能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和他(她)的朋友在一起閱讀。
3.不要盲目濫用語音教學法,尤其是對那些有聽力障礙的學生。
4.允許學生在為小組朗讀前練習各段。
5.運用特別錄制的段落來提高朗讀的流利水平。用稍慢于普通朗讀的速度錄制饒有趣味的故事,音帶的兩面各錄制一小段(大約2分鐘)。讓初學朗讀者聽錄音帶,跟讀數遍后,大聲朗讀這一段。
6.保證學生自主選擇各種形式來表現自己所讀過的內容。如:啞劇、討論、繪畫或寫讀后感等形式。
假設四:要成為一名良好的閱讀者必須花費時間不斷地進行閱讀
經歷了模仿、激發閱讀動機和學會輕松、有趣地進行閱讀三個過程之后,接下來該做什么努力呢?一般而言,良好的閱讀者總是花大量的時間閱讀。學生掌握閱讀這一學習技能帶來的不僅是樂趣和快樂,還會給他的生命創造奇跡。如果教師們能堅持運用上述方法,孩子們一定會希望自己多進行閱讀。而廣泛的閱讀不僅有助于擴大詞匯量并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也提高了閱讀測驗成績。因此,為了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富有趣昧的閱讀材料和充分的閱讀時間,鼓勵學生進行經常性的閱讀活動,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鼓勵孩子把書帶回家中閱讀。
2.除了假日,每天應安排特定的、連續的時間供學生進行閱讀活動。
3.建議學生互相借閱,并允許他們進行書籍(同學之間)的買賣活動。
4.向學生公開出售一些適宜閱讀且價格低廉的書籍。
5.降低(教科書)輔助練習冊的重要性。應該讓孩子把大部分時間花在閱讀上,或聽別人朗讀,或討論有關他們所讀及所寫的東西。
6.保存一些已錄制音帶的書籍,供那些未能獨立閱讀的孩子能隨時取用。
假設五:學空需要用更高程度的閱讀材料來發展其閱讀能力如果教師不向學生提供更高程度的閱讀材料,學生就很可能不會閱讀這樣的材料或讀不懂這樣的材料。對學生來說,無論從學業的實際需要,還是從語言認知能力發展來看,這種閱讀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學生必須面對這種挑戰,而不是望而卻步。
由于以往的大多數補償性或輔助性的教學方案對于學生的這種發展缺乏應有的重視,學生通常在冠以第一教學方案下獨自花過多的時間,專注于低程度的技能與操練活動。事實上,在這一時期,對學生寄予更大的期望和更高的要求會更有益于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由于一些學生的閱讀能力未能得到較好的發展,他們常常是在補習班中度過整個學校生涯,重復那些令他們厭倦的閱讀材料。為了能使學生的閱讀水平能逐步地得到提高,教師應該選擇一些較高難度的閱讀材料,提出一些與材料有關的思辨性問題。具體做法是: 1.經常向學生大聲朗讀一些易引起爭議的材料并提出幾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2.提供真實的情境,以引起學生思考。如,進行玩具的買賣,或是計劃一 次旅行。
3.提出一些高層次的問題。如,為故事中的人物的行為作出論斷或解釋。
4.通過對思考那些與閱讀內容有關的問題來模仿高層次的思維。
5.讓學生構思一些他們自認為高層次的各種問題。
綜上所述,為了能使閱讀教學走出教學方法單一,訓練形式枯燥乏味的誤區,必須充分運用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教學形式,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正確、持久的動機,使其愛好閱讀,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從一個無知者變為一 個學會了閱讀的知識探求者、享用者,并因此而受益終身。
[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理論假設及其教學策略]相關文章:
10.興趣的近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