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課堂是教師實施素質教育,學生創獲知識的主陣地。課堂效率如果不高,則勢必影響教學質量。教師應適應課改形勢,在學習與交流當中增加知識積累,增強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對教材要深入分析,明確教學層次,采取相應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則有助于促使語文教學真正走上科學化、高效率的軌道。
【關鍵詞】 教學效率 適應 提高
講臺上,教師分秒必爭地寫,講臺下,學生勤勤懇懇地記,師生皆滿臉疲憊,可第二天溫故時教師卻發現,對于前一天剛教的知識,學生已經記不全了,更有甚者還答得牛頭不對馬嘴。是教師教是太馬虎,還是學生無心向學呢?應該都不是!絕大多數老師是敬崗愛業的,他們不缺起碼的職業道德;絕大多數學生是積極進取的,他們清楚“知識是第一生產力”。無須遮掩的事實是,教師教語文用功最多,教得辛苦,然而事倍功半;學生學語文耗時最多,學得辛苦,然而收獲不大。這些都是教學效率低的體現。效率觀念是在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而不斷被明確并作為一個時代口號提出來的,我們就正處于一個追求效率的時代,語文教學也應真正走上科學化、高效率的軌道。
一、 教師應適應課改形勢,不斷學習,加深知識積淀,為提高教學效率做好素質準備。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教師如何走進新課改的問題凸現出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方式與教師當前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距離。“一言堂”、“滿堂灌”等教學現象在目前課堂上還是較普遍的,教師的教學缺少必要的引導、點撥和誘發等技巧,學生成為接收的容器。
課堂成了一潭死水,缺少樂趣、活力的教學自然難以取得理想的回報。教師須通過對課改精神的學習,完成角色的轉變,由“傳道、授業、解惑”者上升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改革的接受者和創造者。而當觀念轉變之后,老師的科學文化知識底蘊是否深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常言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當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改變后,教師所要具有的就不僅僅是一桶水,而一缸水、一池水,并且還必須是活水,繼而還必須教給學生自己找水的方法。可教師的工作、生活單調,教師的工作環境除了教室就是辦公室、家庭,很少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環境的相對封閉性難免造成心理的相對封閉性。這又勢必使得教師的人生視野受到限制,落后于時代,與學生產生越來越大的心理差距。心理差距一旦過大,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就很難產生共鳴,提高教學效率更是無從談起。所以,要從心理到學識作好提高效率的準備,需要教師主動“走出去”:在完成觀念、角色轉變的基礎上加強與同事間的學習、交流;從現實當中積攢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作為講課的素材;參加繼續教育,自我增值。
二、 研究教學材料,明確教學層次,將提高效率落實到具體教學活動中。
語文教學的層進關系如果不明顯,勢必導致過多的無效重復勞動。例如某種文體的文章,高一是這么教的,高二是這么教的,到了高三還是這么教,甚至不同文體的文章的教與學也沿用相同的路子和方法。沒有先后差異、難易差異的語文課堂教學就導致了學生無法很好地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以致許多學生直到高三還存在語文基礎不牢固,缺乏起碼文體意識的毛病。
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作到了異中求同,同中存異。就教者而言,是有較大的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空間的。在不悖于教學大綱與教材精神的前提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作好整體教學規劃。就不同年級而言,可就考試大綱中要求學生具備的學習能力由易而難地、由低而高地落實到不同年級中進行具體化訓練。如作文訓練:高一則主要進行復雜記敘文訓練,通過寫小作文的方式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高二則主要進行論說文訓練,提高其議論能力和謀篇布局的能力;高三則主要進行審題等綜合訓練。教師的教學目的明確,層次清晰,那么學生學習目標也就明確,學習思路也就清晰,課堂效率也隨之提高。
三、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傳授學生學習方法,使提高教學效率不是教師唱的一場獨角戲。
筆者曾進行過一次主題為“我與語文”的問卷調查,從學生反饋的信息來看,大部分學生厭煩學語文,害怕學語文。為何如此?究其原因,是他們覺得學好語文投入太大,收獲太小。其實,這主要是由學習效率低所導致的。教師要提高教學效率則不能忽視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雙劍合璧”才能發揮最大威力,僅側重一方則事倍功半。
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要激發其學習興趣。興趣是一種持久穩定的喜好心理。真正有興趣,學習語文就無“愁苦”可言。而興趣并不會無故產生,心理實驗證明,成就感對興趣有誘發作用。學生在語文上很少有甚至沒有成就感,就打擊了他們學語文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對語文也就淡漠了。反過來,若能使其有所成就則能使其興趣增加,興趣增加則學習狀態就會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那么,效率自然相應提高。
成就感從何而來?它來自于學生的進步,而要想取得進步就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掌握和運用。許多學生抱怨語文記憶太多太難,教師不妨以教授記憶方法,提高學生記憶力為突破口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一詞多義是文言詞語的常見現象,可讓學生通過記住例句去記住詞義,這是理解記憶法;解題方法多如牛毛,學生記了這條忘了那條,教師可將解題思路編成口訣,讓學生分組記憶,這是口訣記憶法;音近字、形近字易混淆,可將其分類,采用相似聯想、接近聯想、對比聯想等聯想記憶法。
方法是在實踐活動中摸索到的,教師傳授給學生的方法是前人或別人或自己總結到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對于高明的學習者來說,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摸索到的方法。這種方法帶有明顯的個性特征,更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需要,更符合其自身的實際。因此,它對提高學習效率作用更大。教師若能相機點撥,推動學生摸索方法、掌握方法的進程,則學生的學習效率必能大大提高。效率提高則興趣增大,兩者相輔相成,則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總而言之,為了避免重復、無效的勞動,使學生在學習上能有更多實質性收獲,提高教學效率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關鍵。
參考資料:
①《教學工作漫談》魏書生著 漓江出版社2005年6月版
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學習篇》李琪編著 科學出版社2003
年11月版
③《語文教學時習論》陳軍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
劉曉丹
[淺談如何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效率(高一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3.語文的教學論文
10.關于數學口算的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