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結合注解,疏通詞句,讀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巨大貢獻。
3、結合本文結構,了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4、領略本文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
1、結合注解,疏通詞句,讀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巨大貢獻。
3、結合本文結構,了解演講詞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教學難點:
1、結合本文結構,了解演講詞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2、領略本文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價值觀。
第一節
一、導入:
北京大學是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今天我們隨從蔡元培先生走進北京大學,了解這所百年名校的前世今生。
二、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1940)字卿鶴,號孑民,浙江紹興人,是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教育家,中國近代學術與教育的奠基者。1917-1928年任北京大學校長。任職期間,銳意改革,使北大面貌煥然一新。毛澤東稱他為 “學界泰斗、人世楷!。
蔡元培首倡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并積極推行義務教育和社會教育。積極倡導并實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
三、演講背景:
京師大學堂創辦于1898年,是“戊戌變法”的產物。“戊戌變法”失敗后,所有新政措施幾乎全部被廢除,只有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
因初辦時所收學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貴族子弟,他們來上學時,有不少人
還帶著聽差。這些人上學只是為了升官發財,對研究學問沒什么興趣,而是想方法混資歷、找靠山。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并主持開學典禮,發表了這篇著名的演說。
四、演講辭:
1、定義:
為準備演講而寫成的文稿。
2、演講辭該怎樣寫才能在演講時取得良好的效果?即演講辭有怎樣的特點?
可說性、可聽性:演講是用口講的,是講給聽眾聽的,所以語言要通俗易懂、精彩形象、盡量口語化--這樣才能吸引聽眾。如果語言枯燥無味,聽眾很快會打呼嚕的。
針對性:演講要面對很多聽眾,而聽眾都是帶著目的來的,所以演講一定要有針對性,講聽眾關心的、想聽的東西。
鼓動性:演講的目的是為了感染聽眾、鼓動聽眾,所以寫演講辭的時候要注意怎樣才能抓住讀者的心,怎樣才能使語言具有感染力。
思想性:為了讓聽眾有所收獲,演講辭必須有內涵,有思想,入耳有益。
條理性:演講是一講而過的,聽眾沒有時間慢慢理清思路,細細推敲字句,所以演講辭要觀點鮮明,思路清晰。
五、整體感知,把握演講思路:
1、分角色朗讀課文完成以下問題:
A、找錯:標記同學朗讀過程中讀錯的字。
B、概括每段中心,理清文章思路。
小結:
肄(yì)業 提攜(xié) 弭(mǐ)謗
孜孜(zī )求學 造詣( yì ) 冶(yě)游
塞(sè)責 貽(yí)誤 砥礪(dǐ lì)
鮮(xiǎn)不為 卓(zhuó)絕 力矯頹(jiǎo tuí)俗
輕侮(wǔ) 庶(shù)于道德無虧 相勖(xù)
訾詈(zǐ lì) 店肆(sì ) 能裨(bì)實用
會晤(wù) 商榷(què)
刮目相見:比喻另眼看待。
時閱數載:時間經過幾年。閱,經過。
長足:形容進展迅速。
長(zhǎng)斯校:當此校校長。
肄業:這里是就學,學習的意思。
指摘:批評指責。
干祿:求取功名利祿。
終南捷徑: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提攜:比喻在事業上提拔幫助后輩。
姑不具論:暫且不作論述。
弭謗:消除、平息毀謗。
孜孜求學:勤勉,不懈怠
造詣:指學問、藝術等達到的程度
容有底止:或許能相當深。
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錯誤。乖,錯誤。
冶游:四處游玩。
束之高閣:比喻放著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種主張、意見、建議等擱置起來,不予理睬和辦理。
敷衍塞責: 指工作不認真負責,表面應付了事。
當軸:比喻居于政要地位。
砥礪:磨練。
卓絕之士:超過一切,達到絕點。
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動作榜樣。
責無旁貸:自己的責任,不能推卸給別人;貸,推卸。
營營:形容辛苦勞累。
庶于道德無虧:希望。
切磋:比喻共同學習,互相研究討論。
開誠布公:揭示內心的誠意,坦白無私,公正地談出自己的看法。
道義相勖:道義上相互勉勵。
訾詈:指責,詆毀,謾罵。
規行步矩:舉動合乎規矩,毫不茍且。也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
店肆:店鋪。
視事:到職開始工作。
詳悉:詳細知道,了解。
潛修:深入鉆研。
能裨實用 :裨:有益。
旁稽博采:廣泛查考。
無虞(擔心,憂慮)缺乏:
會晤:會面,見面。
商榷:商討。
第一部分(1段):一線淵源(作者開頭簡單交代自己往昔與北大的交往,顯示自己在感情方面與北大的聯系。 )
第二部分(2-4段): 三點希望
①抱定宗旨
②砥礪德行
③敬愛師友
第三部分(5段):兩件事
①改良講義
②添購書籍
第二節
一、復習上課時所學詞句。
二、分析全文:
1、今天我們學的是演講辭中的一種--就職演說,即擔任某一職務,在走馬上任、宣誓就職時發表的演說。同學們想一想,假如現在你擔任了某一職務,要來寫一篇就職演說,你會怎樣寫?說說你的內容要點。
說說我的工作方法、策略,任期內要實現的目標;談談自己上任后會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要達到什么目的;除此之外,對聽眾提出一些希望,希望他們認真監督、大力支持、積極配合等,便于更好的開展工作、實現目標,也就是說“爭取民心,為我所用” 重點集中在施政綱領方面。
2、比對一下,蔡元培的這篇就職演說與我們構思的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與我們的構思不同?
作者一上來就開門見山,對學生提出了三點要求,倒沒怎么提自己的施政綱領。這有點出乎意料。
我們的重點在自己,主要談自己的施政綱領;作者的重點在聽眾,主要談對學生的要求。
3、在文中,北大新校長蔡元培對青年學生提出了哪三點要求?并代蔡校長向大家具體解釋一下。
“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
“抱定宗旨”是指要抱定研究學問的宗旨,刻苦求學,這是在學業上的要求;
同時不要被流俗影響,要能“砥礪德行”,這是在品行方面的要求;
另外,在個人修養上,要尊敬師長,團結友愛,與師友和諧相處。
4、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演講辭的特點,其中特點之一就是演講辭要有針對性。針對問題,觀點鮮明,中心突出。那么“抱定宗旨” 這一建議是針對當時北大什么問題提出來的?
“抱定宗旨”針對的是北大的不良學風和學生求學宗旨的不正大。
從“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于此者,皆有做官發財思想”可以看出,當時北京大學學風腐敗,很多學生學習心態不正確,不是以研究學問為宗旨,而是以做官發財為目的,把大學當成了升官發財的階梯,所以作者要求學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學問的宗旨。
5、在作者看來,學生求學宗旨不正大會造成怎樣的后果?
學生無心向學:平時敷衍塞責、放蕩冶游,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只求混個文憑,借此活動于社會。(對學生個人的影響)
在校內會對其他同學造成惡劣的影響,會對整個校風造成影響,使得北大校風變得腐敗不堪。(在校內對北京大學的影響)
對社會也貽害無窮:“出而任事,擔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闭`己又誤人。也就是說,求學宗旨不正大不僅害了學生本人,也害了社會;同時使北大學風變得腐敗不堪。正因如此,作者才首先提出要“抱定宗旨”。
6、作者認為,怎樣才能使學生知道求學宗旨是否正大?
首先要知道大學的性質。
“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就是說,大學是專門研究學問的地方,不是升官發財的階梯。從對大學的定性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大學能成為不被流俗污染的真正的學門凈地,作者把它作為第一個希望和要求提出,足見其重視程度。
7、第二個要求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提出第二條“砥礪德行”的要求,是因為當時整個社會風俗敗壞,道德淪喪,而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文中說“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可見大學生也深受污染。而風俗之好壞,又關系到國家之興替。所以北大學生必須能“砥礪德行”“以身作則,力矯頹俗”。
8、作者為什么認為大學生要負起“力矯頹俗”的責任?
因為大學生在社會上地位很高,有較大的影響力,所以肩此重任,責無
旁貸。
9、作者認為,怎樣才能“砥礪德行”“以身作則,力矯頹俗”?
最好的方法是以正當之娛樂,代替不正當之娛樂。這樣才能無虧于道德
而又有益于身體。
10、繼續分析一下第三個要求“敬愛師友”。 作者在提出“敬愛師友” 這一段時沒有直接描寫學生勢利無比、不懂“敬愛師友”的文字,但其他地方有沒有提到?
“對于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深淺,惟問其官階之大小。官階大者,特別歡迎,蓋為將來畢業有人提攜也”。學生道德淪喪、功利至上的情況嚴重到了什么地步,由此可見一斑。正因為如此,作者才提出要“敬愛師友”。
11、在作者看來,提倡“敬愛師友”有什么好處?
尊敬老師,能使求學更為便利。學生友愛,能相互切磋,促進學習;有時自己做得不好,但又不知道,別人可以指出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相互提點,才能共同進步。蔡元培要求學生“敬愛師友”,不僅是為了改善校風,更重要的是為了培養學生,促使他們更好地發展。
12、作者“為了學生”這一思想在這篇文章的其他地方還有沒有體現?
其實前面的兩點要求針對的是現實弊端,但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學生好;后面的兩點計劃也一樣,改良講義是為了學生能更好地學習,購置圖書是直接為學生服務。作為校長,作者明確提出要求,直指社會的黑暗和北大的流弊,誰都知道他是想把北大辦好。辦好北大的目的是更好地培養學生。
三、欣賞蔡元培先生的偉大人格魅力。
1、你認為蔡元培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說明理由。
A、作者一上來連客套話也沒說,就對學生提出三點要求,可以看出蔡元培他對北大的學生要求很嚴格,是個嚴厲的人。他不說客氣話,也不說理想、目標之類讓人覺得虛幻的話,一點虛的都沒有,全來實的,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理性、務實的人。
B、他敢于挑戰流俗和時弊,而不是向它們妥協,是個勇于改革的人。他不僅是個校長,也是一個改革家。他是以戰斗者的姿態踏上北大校長之位的,做校長不是為了名利,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挑戰,為了改革,為了建設一個一流的大學。他是一個改革者,也是北大的舵手,是開拓者。他提出的三點要求,直指弊端,針針見血,看得出他是一個很有辦法、有謀略的人。也就是說,蔡元培不僅是一個敢于挑戰、決不妥協的改革家,而且是完全有能力把改革搞好的有辦法、有謀略的人。
C、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凡新官赴任,都會做幾件轟轟烈烈、有影響的大事,以顯示才干和膽識,樹立形象和威信。蔡元培的這兩把火確實小了點,這兩件事情雖小,卻是建構一個優秀大學的基本條件,也是改良北大流弊、樹立健康校風最迫切需要的,都很重要。改良講義可以改變學生懶惰的毛病,使那些平時不看書,考試突擊講義的混文憑的學生沒有空子可鉆。添購書籍是為了購置更多的新書,跟上形勢的發展,更好地為學生服務。這兩把火恰恰反映了蔡元培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的務實作風,說明他不是好大喜功的人。
四、拓展、提升:了解本文巨大的現實意義 。
1、你對蔡元培的話有無感觸?他的三點要求中最觸動你心靈的是哪一點?畫出來,談談你的感想。
A、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二點“砥礪德行”。蔡元培說當時社會風俗敗壞,道德淪喪,“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我覺得現在也好不了多少,物欲橫流,拜金主義思潮盛行,敗德毀行的事情,一樣到處都有。正如作者說的,“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連大學生都很難避免被流俗污染,更何況我們中學生?現在的中學生拍拖早戀、抽煙酗酒、沉迷游戲、打架斗毆等現象都有,甚至很普遍。所以,蔡元培的“砥礪德行”,對我們仍有極為重要的教育意義。不說“力矯頹俗”,起碼要品行端正吧。希望我們都能像蔡元培所說的,砥礪德行,以正當之娛樂,代替不正當之娛樂,追求無虧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體的娛樂方式和業余愛好,做一個健康正派、品行端正的中學生。
B、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抱定宗旨”。當年北大有無心向學、只為升官發財而讀書、在學校混文憑的學生,現在這樣的學生更多。選科不是選自己喜歡、真正想讀的,而是選發展前景好的;報考大學專業也一樣,只看熱門不熱門,出來工資高不高,不看適合不適合自己。功利至上,只為升官發財而讀書。在學;烊兆拥木透挥谜f了,平時無所事事,放蕩冶游,考試則開夜車,臨時抱佛腳,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甚至作弊、抄襲,樣樣都來。所以無論大學還是中學,所有的學生只要進了學校,都必須首先“抱定宗旨”,認真學習。
C、我覺得“敬愛師友”這一條也很重要。我們這一代人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皇帝”,自小養尊處優慣了,惟我獨尊的優越感很強,比較自私,也比較自大,很多人不懂得尊重人,連最基本的禮貌也不會。在學校不懂得尊重老師,也不懂得與人相處,學生之間不要說互相勉勵、互相促進,連平等交往、友好相處也不容易。所以“敬愛師友”,是做一個好學生的最基本要求。
五、學習課文其它寫作特點
1、感人肺腑的情思 :
在演講的全過程,作者講述任何問題時,都傾注了無比的熱情。他五年
前任職教育部時就對北大做出貢獻,早已情系北大;走馬上任之初,即針對時弊,殷殷教導青年學子改變觀念、學風,熱切關注;每提一點要求,都真誠表達自己對現實的看法、對事理的理解和對青年學子的誠摯期待;對青年學子近期應做事兩項事,也同樣是帶著滿腔熱情來進行解釋和開導。
這篇演講的巨大說服力,除了深刻的思想內容因素之外,感人肺腑的情感因素也起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2、古樸典雅的語言 :
本文用淺易的文言文寫作,帶有古樸典雅的特點。 這是因為在那個年代,正是新文化運動的前期,是文言文向白話文過渡、而新舊兩種文體并行的時期,當時許多文章都帶有文白混雜的特點。但作者在語言運用方面,獨出心裁,別具一格。他的文章的基本格式是文言文,用了文言文語匯和句式,但造語淺顯,帶著許多口語口語成份,這就比古文容易接受理解。因此,這篇演講稿,演講起來,能夠讓聽眾聽得懂,好理解。因此,這篇演講稿讀起來,有文言的言簡意賅、意味深長的特點,又有口語明快易懂、容易接受的好處。
王斌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