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習慣養成,培養問題意識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的學生“沒有問題”,不愛提問題。如何解決沒有問題的問題?我認為,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創設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敢問。這既是原則,也是策略。
例如:教學《與朱元思書》一課時,教師對學生說:“讀書最可貴的是能發現問題,現在請同學默讀課文,把自己不懂的問題或地方,寫下來或劃出來,待會提問!笨墒俏宸昼娭,同學們還茫然地望著老師,沒有一個提問。教師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笑著對同學們說:“你們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呀?我最喜歡勇敢的學生,誰第一個舉手提問?”一個女同學怯怯地舉起了小手,教師立即請她起來發言。“老師,‘互相軒邈’是什么意思?”她輕聲地問。“你是班上最勇敢的同學,你提出了第一個問題,了不起!請大家掌聲鼓勵!”此時,教師看到 了其他同學羨慕地目光,榜樣的作用奏效了,僵局終于打破了:“老師,‘負勢競上’是什么意思?‘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應該怎樣翻譯?”……
那么,應當怎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
首先,要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精神。
在學習《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時,我板書課題之后,便從“審題”開始,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學生發出疑問:人類會說話,大自然也會說話?它說的一些什么話?它與人類的語言有什么不同呢?它的話語起什么作用?學生的質疑正是解決文章內容的切入點。引導學生由疑而讀,疑中再生疑,從而使學生領悟到:原來大自然的物候現象如草木榮枯等,實際上起著預報農時的作用,從這一點來說,它就仿佛是 “大自然的語言”。這樣由問題入手,從而讀懂全文。
其次,要激發學生樂于提問的興趣,讓質疑成為思維習慣。
培養問題意識,不僅要讓學生敢問,善問,而且要使學生愛問。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質疑的方法,給予正確評價,實行激勵機制,是讓學生學會愛問的最佳策略。如老師可以預先告訴學生,將要給他們一些復雜的難題,而實際上給的是一些容易的題,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力所能及的問題,最后,當學生對自己能力的信心加強了,從學習中得到滿足的心情出現了、加強了,這時再給他們真正的難題。我覺得用這種方法能夠成功地培養學生對于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活動的穩定的積極動機。此處,教師要在回答學生問題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通過情景、故事、疑問、破綻等激發學生更多的問題,而不是為提問而提問。讓學生學會愛問。學生的知識結構,生活經歷各不相同,導致他們的問題層次也各有差異。面對學生的提問,教師都應持肯定、鼓勵、欣賞的態度,讓學生無拘無束,大膽提問,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提問,教師不僅可以口頭表揚還可以采用各種形式的激勵,如設立紅旗獎,對提問精彩的獎勵紅旗;對積極提問的同學,設立智慧小明星等等,每周統計一次,對表現次數多的同學進行加分或物質獎勵,等等。激勵機制的實施,一定會使學生更加愛問。
再次,要指導提問方法,發現有價值的問題。
讓學生學會會問。教師在引導學生提問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質疑的范圍要廣。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從課題著手發問,抓關鍵字、詞,提出問題;抓不理解的字、詞提出問題。不理解的句子提出問題,對文章有異議的地方提出問題,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等。讓學生不僅僅在課內學會問,還應鼓勵學生提出課外閱讀中不懂的問題,教師適時加以點撥、引導。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指導學生提問,提高質疑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者對學生的問題應能及時分辨出哪些與文章內容有關,哪些是無關的。從而抓住關鍵問題逐步深入,而不是讓問題成為一盤散沙,無所目的。
學生在預習或初讀文章時,會遇到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有涉及文章內容的,也有無關緊要的,而學生的心理狀態都是希望自己的問題能得到大家的重視,在這一教學環節中,主要是激發學生質疑的意識,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幫助學生對問題進行分類、梳理,從而發現學習的重點、難點,進而讀懂課文,解決問題,如在教學小說單元時,我引導學生從人物形象的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文章主旨的把握等方面提問,起初學生提的問題有些散,長期訓練下來,學生的提問就越來越有價值了,而且,當學生帶著自己所提的問題去自讀課文時,他們會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二、加強個性閱讀,培養自主意識。
承認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個性,提倡個性化學習,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主動有效的參與中獲得發展。這是實施課程標準的重心所在。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課程標準是根據學生的需求而開發的,是為了學生的需求而存在的。給予學生選擇學習內容空間越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就越高,學習效果也就更好。如教《海燕》整體感知了文章內容后可以這樣進行指導:你們喜歡哪些句子和段落?把它們標出來,再想想為什么喜歡?然后反復品讀。
2、重視學生的感受獨特性。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堂教學應該把保持學生純真鮮活的童心作為最根本的歸宿,應重視學生的主體感悟和積累,切實培養語文能力。教師不能以自己的理解來取代學生的獨特感悟,比如,有位教師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雪融化了變成什么?”有個學生回答說,變成了春天?山處焻s說錯了,是變成了雪水了。其實有時孩子的思維方式是很特別的,也是很有個性化的,想象更是豐富多彩的,教師不能一味的否定,用所謂的標準答案來束縛學生的思維。這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利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3、關注學生能力的差異性。其一,要了解和研究每一位學生的內心需要及其發展的可能性,按其身心發展規律充分開發學生潛能,注重個別指導,構建差別性教學平臺,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其二、實施開放性教學,把統一要求和彈性要求結合起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效的訓練中得到發展。
三、提高語文素養,滲透合作意識。
1、放手讓學生自由尋找合作伙伴。一個班集體有不同層面的學生,其興趣、愛好、需要各不相同,教師應把分組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可讓學生改變平時固定的座位,自主地選擇學習伙伴。
2、給小組合作學習留下自由空間。閱讀教學要有創造性,教師不要墨守成規,要敢于處理教材,善于將多種教學方法優化組合,以有利學生的合作學習。如教《五柳先生傳》一課,讓學生自發組成學習小組,自由選擇小組所喜愛的段落以及最想欣賞的語句來交流體會,然后師生交流,匯報評價。這與傳統教學中教師從頭講到尾相比,學生的喜悅和收獲,其合作的深度、廣度將更加精彩紛呈。
3、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如教《五柳先生傳》,我引導學生抓住“陶淵明讀書到底是不是不求甚解?”這個中心問題,引導合作小組自由確定研究計劃。小組形成合作成果后,我用一節課時間讓學生發表意見,學生暢所欲言,課堂效果十分明顯。因此,在實施合作學習中,教師要盡量減少中間環節,力求師“導”為前提,生“演”為主體,遵循“精講多練”原則,把大量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去發現、解決問題,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四、煥發創新活力,培養創新意識。
1、設疑導思,激發創新思維。舊的教學模式剝奪了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突破舊的教學模式,教師要精講善導,創造條件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掌握的知識去感悟、發現并提出問題,指導學生集體探討,合作解決,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重難點,多運用“為什么,怎么樣,還可怎樣”等方式。
2、開展討論,開發創新潛能。如教《棒喝與廣長舌》這課,我問:“在作者看來,愛有哪兩種形式?你有過同樣感受嗎?你認為還有其它形式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愛?”讓大家討論。在討論中學生不僅感悟到文中愛的內涵,而且還聯系自身與社會實際就其它形式的愛進行了廣泛探討。
3、放飛想象,強化創新意識。在課文后面的“思考練習”中有許多富有想象創新價值的練習,有對文章情感的再度體驗(即學生將文章中的人物情感與作者的情感轉化為自己的情感)的,如《我的母親》,“讀了課文,你可能有很多話想對母親說,先說一說,再寫下來”;有的是對文章形象的具體化(學生對文章形象的再現、補充、豐富與改造),如續編故事,;再如學完《與朱元思書》這課,對課文結尾“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這句話言盡而意未盡,給人留下回味無窮的意境,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結合自身的體會與理解,再寫一段對作者朋友勸戒的話作為文章的結尾。這樣就讓文章主旨得到了升華。
4、加強活動,發展創新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加強與生活的聯系,教《 五柳先生傳》可設計給自己寫一篇傳記;教《送東陽馬生序》可就“怎樣保持讀書熱情”等問題讓學生走出課堂進行調查訪問活動;教《 俗世奇人》可讓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活動。
總之,師生之間充分展開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得接納,情與情的交融,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的愉悅,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自由愉快的閱讀中享受精神生活,受到情感的陶冶。
段長順
[新課程閱讀教學芻議(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6.初二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8.英語閱讀教學論文
10.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