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好一半文”,一句每個考生都耳熟能詳的話語闡明了作文題目的重要性,而今,題目卻沒有起到它應有的作用。考場作文中,一些考生的習慣做法是先把文章寫好,之后再匆忙中隨意地寫個題目上去。于是,文章的題目往往缺失了它的效用,更嚴重的情況就是通常所說的文不對題,文章的內容和題目無法關聯起來,“橋歸橋,路歸路”,使得文章留下了遺憾。
任意一篇文章的題目都決非信手拈來的,它應該是作者深思熟慮的結果。古人將擬題比作“畫龍點睛”,龍雖畫好,但是要讓它騰飛,是需要一雙“明眸善睞”的眼睛。醒目而新奇的題目才能夠立刻吸引閱卷者的眼球,讓閱卷者眼前一亮,你的文章才可以脫穎而出、鶴立雞群。
下面介紹幾種從近年來高考滿分作文中總結出的擬題形式,以供考生參考:
形象描繪式
此類題目將所要講述的道理形象化,把文章的觀點生動地表現出來,達到“言淺意深”的效果。如關于“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的話題作文,一考生將自己的作文題目擬為“把握別人垂下的藤索”,題目中的藤索正是文中老師的建議,迷惘中的“我”正是抓住了這根藤索,才走出“暗無天日的洞穴”。“要善于聽取別人的建議”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然而作者對這幾個字卻只字未提,只是以形象的標題明確地向閱卷者傳達了這個觀點。2004年的關于“幸福快樂與我們的思維方式”為話題的作文,一篇名為《蒙著黑紗的幸福》的文章很引人注目。揭開黑紗,即揭開我們思想上的陰影,那么我們就會發現幸福就在身邊,形象的比喻道出深刻的道理。上海卷高考作文《文化的呼吸》也正是通過這種形象化的方法寫出了文化所需要的一種狀態。
貌離神合式
此類作文題目多將幾個毫不相關的名詞用分隔號隔開,而通常這些看似毫無聯系的名詞卻被作者巧妙地勾連在一起,共同揭示文章的主題。如以“自我認識與他人期望”為話題的高考作文中,重慶一考生的題目擬為“詩人明月黃花”,初看此題,自然會產生這一個疑問---“這三者有什么關系”---正是這個疑問,激發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使得讀者自然而然地產生閱讀的愿望。又如一篇名為《哀痛者幸福者》的文章,文中正是借魯迅先生《紀念劉和珍君》一文中的內容闡明了“換一種思維方式,‘哀痛者’也會變成‘幸福者’”這一觀點。
詩文化用式
此類題目巧妙地運用古典詩詞中的語句,或營造意境,或點明觀點,可以原詩文完整借用,也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改寫。如“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的話題作文中,作者借用杜甫的名句“感時花濺淚”為題,形象地揭示出感情親疏與事物認知的關系,充分說明了“人的感情親疏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便也不同”的觀點。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為話題的作文中,一考生的題目為“爭渡!怎渡?”,便是化用李清照《如夢令》中的詩句。“爭渡”寫出了當人們競相爭渡的情形,而“怎渡”提出了怎么才能擁有最完美的行程,暗合了話題的內容。2005年上海卷關于流行文化的話題,有的考生將題目擬為《莫為浮云遮望眼》、《任爾東西南北風》,巧妙地化用詩句吸引閱卷者的注意。
妙趣橫生式
此類題目,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題目的幽默趣味吸引閱卷者的注意。如《森林公審大會實錄》一文,童話般的題目馬上勾起閱卷者的閱讀興趣,希望一睹為快。文章的觀點也正是通過森林法庭審理兔子與灰狼一案得以體現。還有一題為《審蒼蠅》的文章,也以其獨特的視角贏得了閱卷者的喜愛。高考作文中,一篇名為《我餓了》的文章引起閱卷者的注意,原因正在于充滿妙趣。
經典改編式
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聰明的作者也正借用對文學經典作品的改編讓自己的文章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通常,此類作品的題目便明示了這一特點。如《〈孔雀東南飛〉新傳》這樣的題目,別出心裁,改編原著,以全新的面貌詮釋了“水的靈動,山的沉穩”這一話題。又如《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一文中,運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對于音樂的描寫的詩句與父母對我的教育一一對應,述說了自己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流行時尚式
此類題目能夠將學生所感興趣的流行時尚元素與話題相結合,以新奇的方式讓題目引人注目。如《“愛”在心口難開》,化用流行歌曲《愛你在心口難開》,將父子間的真情真摯地表達出來。前段日子流行《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風靡一時,上海卷的小考生立即借用,改編成自己的作文題目《誰動了我們的文化觀》,不能說不聰明。
直現文體式
此類題目直接顯示出文章的特殊文體。同一般的記敘文、議論文或抒情散文不同,它的文體是別致的,與眾不同的。借此來引起閱卷者的注意。如《患者吳誠信的就診報告》一文,通過文中“望診”“把脈”……“醫生建議”,寫出了“吳誠信”的種種表現以及治療辦法,極具新意。又如一篇名為《藥品說明》的文章,借對產品的說明寫出了自己對“感情親疏和對事物認知”這一話題的認識。
……
以上所列出的題目類型不過是滄海一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題目式樣。重要的是考生能夠從這些題目中得到一些啟示,再融入自己的思考,也能擬出精彩的題目。
王雪
[高考百分百作文的七種擬題形式(高二教學備課資料)]相關文章:
8.教學課件保存形式
10.體育備課組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