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從宏觀上大致了解盛唐詩歌的主要特點,加深對所謂“盛唐氣象”的理解。
2、領會張九齡詩作意境雄渾闊大的特質。體會頸聯的畫面和情感。
3、理解把握李頎《送魏萬之京》內容及對遠行之人的關切囑望之情。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作情感。
教學難點 賞析并理解張九齡《望月懷遠》詩作中的雄渾博大氣象。
教學媒體
教學過程 復備欄
一、導入新課 簡說盛唐詩歌
就時間上來說,是指開元、天寶至大歷初年的詩歌。
就詩歌特征來說,主要是指盛唐詩人所創作的具有昂揚雄渾、闊大恢弘的盛唐氣象的詩歌。所謂“聲律風骨兼備”是就這一時期的詩歌內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詩歌的風骨主要包括:
①詩人們能從觀察宇宙歷史的發展規律的高度對時代與人生進行積極思考;
②詩人們在追求建功立業的道路上,顯示了強烈的自信心和錚錚傲骨;
③崇尚獨立人格和高潔品質,這使他們的追求功名的熱情少了些庸俗氣,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詩歌的聲律完備主要是指律詩體裁的成熟和普及,詩人們已經能嫻熟地使用這一體裁表情達意并且將它發揮到了極致(杜甫是典型代表)。古體與律詩的截然劃分,以及歌行與絕句的興盛,都是盛唐詩歌達到高潮的標志。
二、研讀張九齡詩作《望月懷遠》
1、反復誦讀詩作,說說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明確:全詩通過寫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兩地相思之情,竟夕難眠,又覺得還是只有在夢中才能相見,描繪了對遠行之人深切的懷念之情。
2、說說詩人是如何扣住“望”和“懷”來寫景抒情的。
解析說明:著重尋找抒情主人公“望”月立足點的變化,來體會其對“遠”人反復不止的思念。同時,以此領會詩作處處緊扣詩題的寫法。(也可據此描摹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賞析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體會其情感及境界的闊大。
解析說明:重點落在“明月”就是詩人,“明月”就是遠人。更重要的還在于,明月升起,普天同望,月即人,月成了思念的紐帶,也成了共同思念的對象。這樣浩瀚的大海,皎潔的月色,群體的相望,便構成了情感和意境的雄渾闊大。(這是盛唐氣象的一點體現)
三、研讀李頎詩作《送魏萬之京》
1、簡介李頎:見教參P21,重點突出其送別詩的成就。
2、反復讀詩作,理清詩作中時間上的先后順敘。并體會詩作敘事、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解析:朝唱離歌,昨霜渡河,客中過山聽雁再到漸近長安而聞砧聲,正是時間和行程的結合。又伴景色的描繪,體現了詩人的送行之時的牽掛關切之情
3、首聯和頷聯寫出了季節的特征即離別的環境,請作簡要分析。
要求:找出詞語,點明環境特點,說明表達的情感。
參考:“微霜”“鴻雁”點出了送別時深秋時節蕭瑟的環境特點,借以傳達詩人送別的關切之意和傷感之情。
4、尾聯用什么藝術手法表達出怎樣的思想內容?
明確: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長者的口吻表達了對魏萬的勸勉:不要把長安當作行樂之地而虛度大好時光。(這是一般送別詩的最常見做法)
總結:從兩首詩的地點轉換看,文章篇制不論大小,都要注意思路與線索清晰嚴謹。
教后反思
張力
[《聲律風骨兼備的盛唐詩》第一課時(蘇教版高二必修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高二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
4.用德才兼備造句
7.觀潮第一課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