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我的老師》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人物風采。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魏巍憶寫兒時關于蔡老師的七件事,對應地描寫蔡老師和兒時作者自身,敘事和寫人當中都深融感情,表現了師生間的深摯感情,頗為生動,具有感染力量。
二、說學情
七年級是中學階段比較關鍵的一年,從教材上來看,難度較六年級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閱讀教學上對學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字詞識記上升到閱讀理解、品味鑒賞。寫作無論篇幅還是內容都有了明確的提高。在上學期要求學生認識語文與生活的關系,著重培養一般的吸收和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下學期的語文學習就要更進一層,加強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所以,綜合考慮初一學生學習能力的情況,本文寫作特點及思想內容,這篇課文所在的單元的主題,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為以下三點:
1 感受真摯的師生情感。
2 學習本文多角度選材,詳略得當組織材料的寫作手法。
3 品味本文的語言風格,學習用樸實、細膩、感人的語言傳遞純真美好的感情。
四、說教學重點
因為本文是一篇很典型的取材巧妙材料安排合理的寫人文章,我覺得學生需要通過這一課學習這種寫作手法。其次,它的語言生動傳神。我將本課學習的重點設為以下兩點:
1、合理的選材與精心安排;
2、傳神、細膩的描寫。
五、說教學方法
朗讀法:《我的老師》作者用兒童純真的心理回憶和蔡老師接觸過程的七件小事,有強烈的親和力。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閱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的親師之中,感悟那深摯的師生之情。
討論分析法:
六、說教學時數安排
兩課時
七、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說說自己喜愛的一位老師,引入課文情景。
(這里運用的是“情境教學法”,教師進行情境誘導,使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進而主動學習,實現目標。因為相類人物能喚起學生無限豐富的聯想。這里讓初一的新生回憶他們剛離別不久的小學老師,口頭描述老師的形象和事跡,學生們絕對有興致侃侃而談,話語當中也會飽含記憶猶新的深情。此時此刻,再順勢而發,引導學生進入第二個環節。)
(二)自由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共寫了哪幾件事,并思考這幾件事之間的聯系;感受這些事件中,蘊藏了怎樣的情感。
(通過帶有問題的朗讀,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課文大意,而且帶動思考,為下一個環節做鋪墊。)
(三)問題研討
圍繞這節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學習本文多角度選材,詳略得當組織材料的寫作手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作者選取了哪些事來寫?它們是從什么角度來寫的?詳寫了哪幾件事?
2、再次朗讀有關第五第七件事的段落,思考:這是一篇寫我的老師的敘事散文,應該寫我的老師怎么樣怎么樣,老師怎樣愛學生,為什么要在其中穿插我們模仿老師寫字、我夢中尋師這些事呢?
3、作者在重點寫了6、7兩件事,說明作者應該是對這兩件事情記憶更加深刻,那么先寫這兩件事情可以嗎?
(這三個問題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這三個問題的討論分析,可以基本上幫助學生體會到作者在選材與安排材料的用心。)
4、找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從作者記敘的事情當中,你能看出作者對老師蘊含了怎樣的感情,這感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文中找出表達作者情感的詞語。
(通過前三個問題討論,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一定了解。在這個時候提出這個問題,使學生的關注順利地由寫作技巧上轉到情感上,初步了解作者在文中蘊含的感情,并且明確文章的情感線索,為下節課深入分析作者的情感表達作鋪墊。)
(四)作業布置
列作文提綱,寫自己喜愛的一位老師。
要求:學習作者,選擇合適的材料,并精心安排。
(在學習完這種方法以后,布置相對應的練習,使學習效果更好。并且在運用中體會會更加深刻。)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熟悉了課文內容,并且學習了作者高超的選材與精心的安排。并且我布置了大家學習作者寫自己喜愛的一位老師,讓大家先列了提綱。這節課,我們走進每一件事,看看這到底是怎樣的一位老師,會讓作者在這么多年后還這么難忘,并且感受作者的語言藝術。
(先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使得兩節課有一種連貫性。并用提問的方式,引起學生思考,盡快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二)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要求學生劃出那些能夠直接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
(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可以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拉近學生與作者的情感距離。培養學生圈點批注的學習習慣。)
(三)細讀分析,辨析、推敲課文的語言,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尤其是重點段落、詞語如何理解,表現了蔡老師什么樣的品質,表達了我什么樣的感情。
如“狡猾”“一迎”“默默”“勸慰”等詞。
(通過對具體詞語的推敲、辨析,不僅突顯人物性格,也可以體會作者蘊含的真摯的情感。在體會詞語妙用的過程當中,對重點語句段落反復朗讀,以更加深刻地體會作者情感。)
(四)有感情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重點分析的詞語,體會作者真摯的感情。
(這時,學生已認識到蔡老師與我是怎樣的人,體會到作者的全部情感,讓大家朗讀全文,效果能達到很好,并且會激發更深的體會。同時可以訓練大家朗讀。)
(五)問題研討
1、請同學們看看在剛開始上課時劃出的句子,它們一般都出現在一件小事敘述完之后,作者在記敘完一件事后要加入議論或抒情的句子,這樣有什么好處呢?
2、“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里,對你是多么的依戀!”全文都用第三人稱“她”,這里為什么改用第二人稱?這樣一篇文章的人稱前后不一致可以嗎?
通過這兩個問題,學生明確作者熔敘事、議論、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點與好處;明確人稱的使用,是為了表達感情而服務,正確地使用人稱使文章語言有更強的抒情性和藝術感染力。
六、作業布置
課外閱讀海倫.凱勒的《我 的 老 師 》 、賈平凹的《我 的 老 師 》、李躍榮的《我 的 老 師 》這三篇文章,并與魏巍的這篇文章作比較,看看同樣是寫老師,他們的寫作技巧有什么不同。
選取一種合適的方法,寫一篇《我的老師》。(要善于從小處、細處去勾勒人物)
(通過比較閱讀,學生了解文無定法,好文章各有千秋,不管選擇何種技巧,關鍵是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防止學生寫這類文章形成思維定式。)
喬方方
[《我的老師》說課稿(蘇教版七年級說課)]相關文章:
1.我的老師說課稿
5.七年級美術說課稿
6.《金子》說課稿
7.《白楊》說課稿
8.外研版英語說課稿
9.初中石榴說課稿
10.《春》的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