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包括 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聽”、“讀”是信息的吸收,“說”、“寫”是信息的運用。吸收和運用是密切相關的。我以為語文教學要想真正獲得大面積豐收,首先應強調讀,下面主要就一堂語文課中如何運用泛讀、聽讀,感讀,美讀,展讀這五種方法作一淺析。
一、范讀領路
泛讀領路,摹仿入境。學生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并不難,但要達到有感情,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讀。摹仿是孩子的天性,范讀能使學生很快入境,有的學生摹仿出來的東西一點也不亞于老師的“原汁原味”。學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識的積累,那么讀書的能力也就形成了。例如,我曾聽到一位特級語文教師上《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位教師的范讀,他讀課文時,聲音時而低沉,時而高昂……當場所有的學生和聽課教師都鴉雀無聲,伴隨著她的朗讀,每個人都仿佛感受到了大堰河這個人的形象和當時的時代背景。當學生讀課文時,他們也能初步地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由此可見,教師的范讀不容忽視。
二、聽讀感悟
聽,其實也是讀,是讀的另一種形式。讀接觸的是無聲的語言,聽接觸的是有聲的語言。讀的對象是直觀的書面語,聽的對象是抽象的口頭語。兩者形式不同,實際上是殊途同歸,最后的目的作用是相同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注重聽也就是注重讀。聽詩文朗誦是一種高雅的活動,而聽美好的配樂詩文更能讓人陶醉。例如:在上高爾基的《海燕》時,教師首先放朗讀錄音泛讀,同學們閉上眼用心聽讀課文一遍,邊聽邊展現畫面,同時感受散文詩的一些特點。聽完后讓學生展示聽到的內容:文字粗獷,氣勢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的這種特點。這說明學生在聽讀時已經初步感受到課文的情感和氣勢,這一點教師一定要重視,
三、感讀探究
感讀是一種文字與心靈初撞的過程,需視之以目,感之以心,動之以情,發之以口。讓同學們在聽讀感悟的基礎上,直面課文,通過直觀的文字去查找學生初讀感知的畫面。如:在教魯迅先生的《雪》一文時,老師讓同學們在聽范讀之后自己感讀。首先感受江南和朔北兩幅雪景圖。然后再感受江南雪景和北方雪景的不同。同學們感受到: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互相粘連,蘊含著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溫馨,江南雪的色彩豐富:他有著一個色彩斑斕的環境。
北方的雪,冰冷堅硬,如粉如沙,騰飛的朔雪有著橫掃千軍,銳不可當的氣勢 ,使同學自然感悟到作者在那黑暗的歲月里艱苦卓絕又令人神往的戰斗。
四、美讀品味
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說的“以意逆志”,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諸如此類。美讀能夠使學生精力專注,走入詩文的意境,體悟詩文中良好的情韻,恰當運用朗讀技巧,用聲音加以傳達。收到美的熏陶。美讀教學特別能夠盡情的展現古典詩文的美感。語文教材中體現自然之美的詩句:“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古詩文的文字排列組合和音節的和諧讓人賞心悅目。美讀古詩文,無疑會在學生的心靈種下美的種子。現在多數教師還是津津樂道于講授專家的賞析,學生只有“聽欣賞”的份兒,是到了改弦易轍的時候了。
五、展讀評價
注重展讀評價。展讀評價,應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聆聽,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多給予恰當的表揚,多一些微笑和鼓勵。在我們的教學中,教師們評價時經常愛說的是:“你讀得非常好”,“你讀得真不錯”之類的話,其實,教師應用心聆聽學生的朗讀,切實發現他們朗讀中的優點,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都給予肯定。學生們在教師的鼓勵中會樹立自信心,讀的興趣就會高。
展讀評價時,使學生讀中求新。當一名學生展讀完后,另外讓一些學生公正的給予評價。如:教學《海燕》一課,當一名學生讀完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其他學生當小老師,評一評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有個學生站起來說:“她讀課文時聲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沒有感情”。這時教師追問一句,“你能有感情的把這一段讀給大家聽嗎”?這位同學欣然同意了,當她讀完后請其他同學再點評,有位學生說“老師,她讀這一段時,讀得非常有感情,聲音響亮,還加上了動作,我覺得很好”。然后,教師讓其他同學模仿這位學生的語氣讀一讀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見,如果將展讀評價訓練到位,朗讀能力會不斷提高的。
當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還有許多讀法,以上五種讀法只是比較常用,所以我列出來做一淺析,不妥處望大家批評指正。
王棣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五讀(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0.淺談小學美術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