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接受新課程培訓后,一直在思考新學期應該怎樣上課的問題,尤其開學前幾天,感覺困惑,上網了解有關新課程的一些理念后,決定開校嘗試著改變授課模式,目的在于試圖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況,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探究性活動主動學習知識,鍛煉能力,從而提高授課的效率。經過半學期的實踐,結合上周去成都參加的新課程學習,對提高課堂效率有些粗淺的體會:
一、對高效課堂的認識
高效課堂只有兩個判斷標準:學生最大程度的課堂教學參與和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高效課堂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怎樣提高課堂效率
1、轉變教師課堂角色。
教師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況,把教學看成學生通過探究性活動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學生思維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再是傳統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與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變為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鼓勵不斷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養學生自覺、自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習慣。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事實證明,“問”是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切入口。有人說,學習的過程是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的過程。只有學生有了疑問,才會產生探究的興趣。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言,讓學生在探究中尋找答案,這一過程中,教師適當做以點撥和補充,這與老師將現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給學生,效果會截然相反。本學期前兩周,我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提問,由學生回答和補充,最后由老師小結。結果是學生發言踴躍,可是提的問題太多,有些問題根本不著邊際,但學生往往興趣很濃,占用了課堂大量的時間,卻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經過教學反思,目前我采用的方法是:對班級學生,根據座位劃分板塊,每四個或六個學生為一個學習小組,每篇課文進入新課前安排學生預習,并通過預習,由每個學習小組提問,組長在課前(至少提前十分鐘)將問題交上來,老師根據學習小組所提的十多份問題單,幾十個問題進行篩選,選出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問題。在課堂上討論每個問題時,先公布問題的提出者,這樣,對提問者是一種鼓勵,也能提高其他同學提問的興趣。學習小組討論問題后,每個小組可答問,也可補充。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只要一個同學回答了,課代表對整個小組都作記載,并把記載情況作為對學生課堂表現考核的依據。學生回答不夠好,老師再做小結和補充。而在學生回答和補充的過程中,老師主要是引導和鼓勵,以保證不偏離教學方向,激發學生興趣。通過努力,促成課堂教學的熱烈氣氛,讓課堂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不同經驗與認識的對話、交鋒、碰撞和協商中進行。
3、注重培養學生思維方法。
①、打破定勢,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要善于指導學生從習慣性思維模式中跳出來,打破思維定勢,試著進行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從中發現問題。
②、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啟發學生梳理問題。引導學生多向思維,使學生在思維的發散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討論或辯論,引起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拓寬思路。
③、挖掘難點,訓練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在突破一篇文章的教學難點時,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思維,怎樣準確理解問題,怎樣抓住問題中的關鍵詞,怎樣在文中找到與問題對應的信息,怎樣組織語言。讓學生去發現和探究疑難、突破疑難,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④、在教學評價中引導學生深刻思維和創新思維。
教師評價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學生在回答問題后,老師都要進行評價,語言或多或少,內容或簡或繁。在評價學生的發言時,老師對有創新意識的發言或見解較為深刻的發言,當給予很高的評價,帶領同學用掌聲鼓勵一下,讓學生品嘗到創新思維的甜頭。在學生發言不夠深刻或創新意識不夠強的時候,適時向深刻、創新方向進行引導,特別是在探究文章主題時或對一些開放性問題的討論回答時,較為容易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目前,我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每節課評出一個答問最好的學生,感覺這種方法也利于引導思維的深刻性和思維的創新性。
第四、轉變備課思維方法
1、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以往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因而備課的重點往往放在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上。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么,更應考慮怎樣學,怎樣進行課堂組織。考慮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吸引學生學習,問題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是否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教學過程有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思維的空間等。
2、解讀并超越教材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這說明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教師是教材的理解者、參與者、實踐者。備課時,教師要鉆進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鉆研、解讀和思考,否則,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師就只是充當教科書的“傳聲筒”、知識的“販賣者”角色,而沒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難將課上出新意和深意。長此以往,教師的思想必然僵化,學生必然厭學。另一方面,教師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圣陶語)。既然是例子,說明教材并非是教學的全部,我們要擯棄那種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義,靈活變通教材中與學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滯后于時代和學生發展的內容,關注時事,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
3、設計彈性化教學方案
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有效互動的生成過程。強調課堂教學的生成并不是說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韁式地展開教學,而是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有教學方案的設計,還要在教學方案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下時間和空間,為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教師可以設定教學目標,但目標不僅僅局限于認知,還應該涉及過程與方法;目標要有彈性,要顧及學生之間的差異,堅持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原則;教學設計考慮從何處開始,如何推進,怎樣轉折、最后可能會有的結果等。這樣的設計,較以往精細的提問、預定的標準答案,寫下教師上課的每一句話,計算好教學過程每一環節所需時間的教學方案來說,留下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和可變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和可變性,才使教學貼近每一個學生的實際,使師生積極互動,發揮出創造性來。
第五、 堅持教學反思
1. 要反思教學行為
重點檢查在落實教學設計過程中每一環節的教學行為是否體現了教學設計的目標,是否將預設的教案轉化為課堂的教學實踐。還要特別關注是否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實際進展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行為,是否運用教學機智巧妙應對偶發事件,把教學中的意外轉變為可利用的教學資源。
2. 要反思教學效果
包括課堂效果與階段教學效果。課堂效果的反思主要關注學生的當堂反應和當堂作業等學習狀況,總結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思考、討論、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以及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等。階段教學效果的反思更多地通過對階段測試、作業練習以及日常觀察等結果的分析和總結來進行,同時注重學生的發展與變化。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提高課堂效率,首先要轉變觀念:教師從講臺走近學生,與學生交朋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其次通過巧設疑問訓練學生的思維,尤其是思維的深刻性和思維的創新性,關注學生的發展。最后,在備課環節上,于備“教什么”的同時,多思考“怎么教”。當然,新課程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考慮學生實際,如針對我們一中學生基礎不夠好的情況,每篇課文教學所涉及的基礎知識,最好不由學生歸納,那樣既耗時,又不一定全面。在基礎知識教學方面,沿襲傳統的做法,由老師來歸納傳授給學生,并適時進行鞏固,效果會更好些。
伍大方
[在新課程背景下怎樣提高語文課堂效率(人教版高一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6.怎樣提高禮儀修養
10.高一地理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