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毅力教案(3課時)
教學目標:
1、辨識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用法。
2、把握本文的中心論點;理解文中正反對舉的說理方法;
3、鍛煉毅力,成為意志力堅強的人。
教學重、難點:說理方法及中心的把握。
授課時間:二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這是近代政治家、學者梁啟超先生語重心長的話。他把振興國家的重任寄托在少年身上,還為此寫了很多勸戒文章。這節課學習他的《論毅力》,會得到很多啟示。
簡介作者: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署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光緒舉人。我國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學者,是中國近代思想的一個主要代表人物,最早用資歷產階級史學觀點和方法來研究中國歷史,也是最早高度評價和極力提倡小說創作的人。
梁啟超自幼多學,據說六歲時讀完四書五經,12歲中秀才,17歲中舉人,奉康有為為師,習經世致用之學,兩人號稱“康梁”,早年鼓吹變法維新,是維新的中心人物。變法失敗后留亡日本,一方面辦報宣傳君主立憲,堅持改良主義立場,反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一方面努力于對西方社會科學的介紹,和對中國傳統學術思想,歷史文化的整理研究,1912年9月回國,反對袁世凱稱帝。1918年底,赴歐洲各國游歷,并寫下《歐游心影錄》。辛亥革命后歷任司法總長,財政總長等職。晚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四大國學大師之一),出版過多種學術專著。文學創作上以政治,傳記,雜文的成就最高,主要著述有《飲冰室合集》。
二、解題:
本文節選自《飲冰室文集》中的《專集,新民說》。寫于1902年,即變法第四年。變法失敗后,志士同仁,損失慘重,環境險惡,在這種逆境下,梁啟超想到了古今中外偉大的成功經驗--毅力,以此為半途而廢永遠到不了終點(譬如操舟)三、利用工具書〈一課一練〉自學課文,給課文分段并概括大意。第二課時一、導入本文節選自〈〈飲冰室文集〉〉中的〈〈專集,新民說〉〉。寫與1902年,即變法第四年。變法失敗后,志士同仁,損失慘重,環境險惡,在這種逆境下,他想到了古今中外偉大的成功經驗--毅力,以此為突破口,證明只有憑著堅韌的毅力,才能征服逆境,實現人生的追求,以此激勱在變法之后處于逆境的同志。
二、請同學復述上節課自學成果,每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
教師明確:本文論述結構是:
起:提出“成敗之林”的話題。
承:提出中心論點--“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
轉:轉入論證
分論點一:事無大小都有阻力,毅力至強,才能成功。
論據:十六七逆境,十三四順境,總有阻力
志力薄弱者……其次弱者……稍強者……更稍強者……至強之人
分論點二:逆境可以轉化成順境,條件是要有毅力。
論據:事情總是會變化的(逆境順境會交替出現)
運氣一視同仁(不必總羨慕他人)
分論點三:古代圣賢對此早有定論(孔子說、孟子說)
合:呼應開頭(成敗之數,視此而已)
全文共分四段,可分兩上部分
一.(1段)提出全文中點論點:“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
二(2,3、4,5段)論證論點
第一層(2)逆境與順境相間以選的一般規律入手,論證只有最有毅力的人,才能是終獲得成功。
2層、闡述人生歷程的規律,從理論上論證論點“遞”,從“順”的轉化進一步論毅力的作用3層、分析五種不同類型的人對待阻力,逆境的不同態度和結果,論證毅力的重要性,再次論證論點。三、小結全文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思想的一個主要代表人物,最早用資歷產階級史學觀點和方法來研究中國歷史,也是最早高度評價和極力提倡小說創作的人。學習本課我們要學習它嚴謹的結構,大論點和分論點層次分明。四、熟讀全文,五、作業完成本課〈一課一練〉。早晚讀熟讀本課。
第三課時:評講〈一課一練〉練習教后記:本課自我感覺在德育滲透方面做地不夠,應多用些名言警句或是同背景文學作品來豐富課堂內容。
王仁玉
[論毅力教案(粵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0.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