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了解什么是時文短評
明確時文短評寫作的要求和評論的角度
教學重點:如何寫作時文短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方法:實例講解,演練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化學版《青花瓷》引學生叫好 老師態度謹慎
短評1: 一些學生認為,這是一種創意,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這樣很有意思,用這樣的方法來記憶知識,學習就不枯燥。用唱歌的方法來學習知識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活躍課堂氣氛。
短評2: 某些老師認為引入教學需謹慎。 “歌謠化”的教學對于學生記憶確實有一定作用,但并不適合所有的學生。對于理解能力欠佳的學生可能造成一定的反作用。 學生們只有在理解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才能真正讀懂這些“歌謠”,僵化地按“歌詞”來背熟幾條公式或原理,反而會抹殺學生對知識內涵的深刻理解。
二、高考語用題新增題型----社會熱點 我們評說
什么是時文短評?
時文:
時效性比較強的報刊、網絡文摘。
(捕捉社會熱點)
短評:
“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評”評說,
文體上屬于議論文的范疇。
時文短評的要求:
第一、觀點鮮明
第二、說服力強
第三、條理清晰
第四、語言精煉
時文短評的評論角度:
1、正面肯定
2、反面否定
3、正反結合
三、實例講解:
近日看到一則消息,標題是“1500碩士競聘賣豬肉工作,據稱包括海歸人士”,言稱如今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別說大學生就連碩士博士就業也費勁,就有那么一家天才公司此時出了招聘廣告,高薪之下竟引來無數碩士征聘,一下子火了。先前就有過“北大才子賣豬肉”的新聞,也聽說過放棄20萬年薪回家鄉種紅薯的碩士農民彭煥新,都挺成功的,雖然在世俗眼光里此舉動不可思議,但人家自己樂意,而且賺錢了,別人怎么說怎么看是別人的事。但今天這新聞夠轟動,人數眾多、層層篩選、條件苛刻。對于這一消息,上至教授,下至百姓,眾說紛紜。
請你就此現象寫一則100左右的短評。(6分)
時文短評寫作方法與技巧:
第一步 讀材料 把握主要信息
近日看到一則消息,標題是“1500碩士競聘賣豬肉工作,據稱包括海歸人士”,言稱如今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別說大學生就連碩士博士就業也費勁,就有那么一家天才公司此時出了招聘廣告,高薪之下竟引來無數碩士征聘,一下子火了。先前就有過“北大才子賣豬肉”的新聞,也聽說過放棄20萬年薪回家鄉種紅薯的碩士農民彭煥新,都挺成功的,雖然在世俗眼光里此舉動不可思議,但人家自己樂意,而且賺錢了,別人怎么說怎么看是別人的事。但今天這新聞夠轟動,人數眾多、層層篩選、條件苛刻。對于這一消息,上至教授,下至百姓,眾說紛紜。
碩士競聘賣豬肉
第二步 亮觀點 選準評論角度
我為千余碩士競聘賣豬肉的現象大聲叫好。 (正面肯定)
碩士競聘賣豬肉,這是一種嚴重的人才浪費 。 (反面否定)
碩士競聘賣豬肉,我們需理性地看待這種現象。 (正反結合)
第三步 講道理 力求自圓其說
正面肯定
①這是就業者端正心態、觀念轉變的一大進步 ,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可以出狀元②更何況該公司是連鎖經營要發展壯大“賣豬肉”產業,也需要人才。
反面否定
①寒窗苦讀近二十載,最終賣豬肉,學非所用不能體現什么學術價值,知識力量。 ②賣豬肉這活即使需要運用統計學、經濟學甚至會計學,但也不至于需要碩士研究生。
正反結合
①碩士競聘賣豬肉說明現他們的擇業觀發生了很大變化,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做出業績。②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我們國家人才資源還不豐富,碩士賣豬肉是一種人才資源的浪費。
第四步:作小結 提出解決方法(重申觀點)
正面:正確的就業心態就是要認清形式,積極適應社會需求,而不是繼續昂著高傲的頭顱。
反面:我覺得正確的就業心態就是要認清自己,學以致用。
正反:我認為擇業觀的確需要改變但是這種改變不應該以浪費人才為代價。
答案示例:正面
我為千余碩士競聘“賣豬肉”的現象大聲叫好。(觀點)①因為這是就業者端正心態、消除職業歧視的體現,是社會的一大進步。②世上三百六十行,本無高低貴賤之分,更何況該公司是連鎖經營要發展壯大“賣豬肉”產業,也需要人才。(分析)正確的就業心態是要認清事實,積極適應社會需求,而不是繼續昂著高傲的頭顱。(結論)
答案示例:反面
碩士競聘賣豬肉,這是一種嚴重的人才浪費 。(觀點) ①寒窗苦讀近二十載,最終賣豬肉,學非所用,不能體現什么學術價值,知識力量。②賣豬肉這活也可能需要統計學、經濟學甚至會計學。但不至于需要碩士研究生吧。倘若一個媽媽指著“賣豬肉的”告訴孩子,他是碩士時,孩子又會做何感想? (分析)我覺得正確的就業心態就是要認清自己,學以致用。 (結論)
答案示例:正反
碩士競聘賣豬肉,我們需理性地看待這種現象。(觀點) ①碩士競聘賣豬肉說明現他們的擇業觀發生了很大變化,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做出業績。 ②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我們國家人才資源還不豐富,碩士賣豬肉是一種人才資源的浪費。(分析)我認為擇業觀的確需要改變但是這種改變不應該以浪費人才為代價。(結論)
四、短評鑒賞 你來打分
材料1:京劇是流行全國的戲曲劇種之一。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陸續在北京演出,于嘉靖、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相互影響,接受昆劇、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一些民間曲調,逐漸融合、演變、發展而成。
材料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出通知,從2008年3月開始,全國十省市開展音樂課教京劇的試點工作,并公布了15部“京劇進校園”劇目中的唱段。此通知一出臺,人們議論紛紛,贊嘆聲、反對聲此起彼伏,莫衷一是。
你如何看待“京劇進校園”這個問題?請簡要評論。(6分)
我不知道這事好還是不好。我整天埋在書堆中,有讀不完的書,做不完的作業……從雞叫忙到鬼叫,連坐在抽水馬桶上,還得背英語單詞,把我累的骨架都要散了!你愛看京劇你看去,別理我,煩著呢。ㄓ^點含糊,牢騷滿腹)1分
京劇好。∷潜本┑膽騽 D阒绬?北京是我們國家的首都,你不愛京劇,就是不愛北京,就是不愛國!不愛國,就是賣國賊!你要知道 ,當賣國賊是要挨罵的!因此,你必須看京劇,慢慢地你就會喜歡上它的,不信,咱就騎著驢子聽唱本--走著瞧。 不合邏輯,強人所難)1分
京劇算啥玩意兒?不就是整天咿咿呀呀地唱,動作慢吞吞地,你說煩人不煩人,看京劇,不把人憋死才怪呢!哪像看動漫那么有趣,就是看日劇韓劇也比看京劇強一百倍!哇塞!我看那個出這餿主意的人,是不是吃飽了撐著,就讓他一個人在劇場里呆著吧。 觀點偏激,崇洋媚外)0分
中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熏陶是非常必要的。京劇是一門綜合藝術,臉譜是繪畫藝術,身段是形體藝術,即便單看唱詞,如詩如歌,也是很好的文學范本。哪怕僅僅是讀讀這些經典唱段,也能學到很多歷史知識、生活常識;還能學到許多修辭方法,至少對寫作文是一種幫助。
正面
(觀點鮮明,邏輯嚴密)5分
目前京劇進校園條件尚不成熟。它的受眾面極其狹窄,除了有閑情逸致的老年觀眾外,中青年幾不涉及;它過于程式化,一招一式都有嚴格的限制;劇情過于拖沓;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臉譜化,好人壞人,讓人一眼洞穿、拖腔又太長,要改進才有出路。
反面 條理清晰,分析透徹 5分
京劇進課堂,這是一種新嘗試,也是一種新挑戰。京劇雖貴為國粹,但它不會像流行歌曲一樣遍地傳唱,更不可能迎來遍地戲迷。但對于拓寬我們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我們的校園生活,弘揚傳統文化是有好處的。京劇進校園不是壞事,這要看我們的教育如何去熏陶學生,如何實施有層次的因材施教。
正反結合 觀點新穎,思辨性強 6分
五、小試牛刀
材料一:一天,甲乙相逢,甲說:“你很靚很精神,一定做俯臥撐了,又腰肌挺好,比豬堅強多了。是股奴,還是車奴、房奴?打醬油嗎?”乙回答道:“我什么奴也不是,也不打醬油。--你說的什么亂七八糟的,我聽不明白。”
材料二:調查發現,經常使用“頂”“囧”“斑竹”“伊妹兒”“美眉”等網絡語言的人群中,20歲以下的超過90%,30歲以下的也達到了37.66%。
你對網絡語言的使用有何看法?請簡述。(6分)
①使用網絡語言無可非議。(觀點)網絡語言充分表現了青少年 的創造力,使用網絡語言與他人交流,是青少年張揚個性、追求時尚的體現;網絡語言增強了漢語的表現力,豐富了漢語詞匯,一些曾經陌生的網絡語言現在已經非常熟悉,如“下載” “鏈接”“復制”等等,早已被我們接受。(分析)總之,網絡語言豐富了人們的交流方式,更適應新的科技發展,應予以肯定。 (總結)
②我認為網絡語言的使用應辯證地看待。 (觀點)網絡語言對日常用語的規范性確實造成一定傷害。這對模仿力強、辨別力弱的青少年的成長是不利的。網絡語言增強了漢語的表現力,豐富了漢語詞匯,表達方式更加豐富、簡潔而新鮮。幽默詼諧、風趣生動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分析)因此對網絡語言既不要一棍子打死, 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 (總結)
注意幾個禁忌問題:
(1)忌觀點含糊偏激。(2)忌大量轉引材料。
(3)忌結構思路不清。 (4)忌字數嚴重超標。
六、課堂小結
時文短評寫作方法與技巧
讀材料,把握主要信息
亮觀點,選準評論角度 ( 正面肯定、反面否定、正反結合)
講道理,力求自圓其說
作小結,提出解決方法
注意幾個禁忌問題:
忌觀點含糊偏激 忌大量轉引材料 忌結構思路不清 忌字數嚴重超標
復習良策
一、多關注 二、多思考 三、多訓練
化學版《青花瓷》
白色絮狀的沉淀躍然試管底 銅離子遇氫氧根再也不分離 當溶液呈金黃色因為鐵三價 淺綠色二價亞鐵把人迷 電石偷偷去游泳 生成乙炔氣 點燃后變乙炔焰 高溫幾千幾 逸散那二氧化碳 石灰水點綴白色沉底
苯遇高錳酸鉀 變色不容易 甲苯上加硝基 小心tnt 在苯中的碘分子紫色多美麗 就為萃取埋下了伏筆 電解池電解質 通電陰陽極 化合價有高低 電子來轉移 精練了銅鐵鋅錳鎳鉻鋁銀錫 留下陽極泥 稀釋那濃硫酸 濃酸入水滴 沿器壁慢慢倒 攪拌手不離 濃酸沾皮膚立即大量水沖洗 涂抹上碳酸氫鈉救急 甘油滋潤皮膚 光滑又細膩 熟石灰入土地 酸堿度適宜
看酸紅堿紫的試紙多美麗 你眼帶笑意
七、課后作業:
材料1: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語文教材中,魯迅的作品明顯減少,《藥》、《為了忘卻的紀念》等作品不見了,保留下來的只有《拿來主義》、《祝福》和《紀念劉和珍君》 3篇。有人提出現在中學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指出魯迅作品怪僻、與時代脫節,學生難以理解,魯迅作品在中學語文課本中應該減少比重。此說法引起不少人的疑惑:魯迅的作品真的過時了?一時間,陪伴幾代人成長的魯迅作品,竟然在校園里面臨尷尬的境地,是去是留,爭議不斷。(成都商報8月12 日)
針對上面的材料,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加以簡要分析。(不少于100字,6分)
觀點一:我認為此舉是與時俱進,大勢所趨。很多學生反映“魯迅的部分作品很難讀懂,文字較晦澀!薄白x魯迅的作品,好像看不到希望,很壓抑! 魯迅先生所面對的,是一個政治黑暗的時代,他需要同種種黑暗勢力作斗爭;今天的時代則較為寬松和諧。因此,面對魯迅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思想,青年人可能無法體會先生作品中的價值,這是一個客觀事實。再有隨著文學史的重新書寫,對沈從文、錢鐘書、張愛玲、金庸等作家的研究越來越多,魯迅研究早已不再是一家獨尊,而這種文學史的書寫必定要影響語文課本的面貌。魯迅消隱是時代的選擇,是歷史的必然。
觀點二:我認為此舉應理性地看待。(觀點)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選文的范圍也日趨多元。魯迅不是完美的,語文課也不是魯迅課,如果從諸多的魯迅作品中拿掉幾篇,選一些經典作家的名作,讓課本豐富起來,也是好事。但魯迅擁有獨立的人格和精神,他樹立了新的文化理念和現代價值觀,他的文章是現代白話文的典范,這就是魯迅在語文課本的獨特價值。正如一位網友所言,英國人都知道莎士比亞,俄國人都知道托爾斯泰,德國人都知道歌德,中國人怎么能不學魯迅的文章?(分析)魯迅的文章要學,關鍵在于選哪些,怎樣講,能不能讓學生接近魯迅的精神世界。對中學生而言,魯迅有些雜文歷史語境比較復雜,撤掉不是不可以理解的。但像《過客》《藥》則應該入選:人生的前方是墳墓還是鮮花?人生的意義何在?應該怎樣面對生命?這樣的文章能夠激發青年學生對人生的深入思考,應該入選。(建議)
材料2:目前中學生使用手機現象非常普遍,但由此也造成部分學生注意力分散、焦慮、恐懼等不良影響。為此,滬上某中學在開學前推出一項新規:將手機請出校園。但此舉引起不少爭議,中小學生用手機是“疏”還是“堵”,請你寫一篇短評。
觀點一:我認為中小學階段不應主張學生使用手機。有許多案例顯示,使用手機會干擾校園環境以及與教學相關的各個方面,即使將手機調成無聲,學生仍會在上課或寫作業時發短信,常見的照相功能也常被濫用。手機已產生分散學生注意力、焦慮、恐懼等不良影響。最新資料顯示,中小學生已成為手機黃毒泛濫的重災區。更為嚴重的是,手機的更新頻率快,新上市的名牌手機價格不菲,不少學生由于炫耀或者不甘落于人后等心理而不斷更新手機,這對于學生健康心態的培養、家庭經濟意識的教育等都是不利的。
觀點二:我認為對于中小學生使用手機應正確引導,加強管理,而不上一味地強調禁止使用。(觀點)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社會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想完全阻止高科技給學生生活帶來的改變是不可能的。再有很多家長在外打工,與孩子交流極為不便,從孩子的身心發展角度考慮,及時的交流溝通是必要且必需的。
但家長給孩子買手機時一定要慎重考慮家庭經濟能力、子女學習生活需要和子女性格等因素。如果子女自制力差,應注意引導子女有節制地使用手機。學校也要加強教育和管理,把學生用手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分析)
我建議14歲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使用手機,即使要用,家長也應給孩子購買那些只能實現通話的簡易手機;對于一些手機上癮的孩子,家長應讓其盡快停止使用那些功能強大的智能化手機。 (建議)
總之,只有從根本上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才能讓手機鈴聲不在課堂上響起。(總結)
陽旭珍
[《時文短評寫作指導》教案(人教版高三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寫作教案設計
5.蟬的教案設計
6.閣夜教案設計
7.《草》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