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內容分析
《背影》是語文版教材(八年級下)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是朱自清先生1925年10月寫的一篇回憶性記敘散文。文章通過記述八年前和父親在浦口車站相別的情景,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情至愛,抒發了作者在生活困頓、精神壓抑的情況下對父親倍加思念之情。
背影是全文描寫的焦點,也是敘事的線索。作者除了對背影作了筆酣墨暢的細致描寫外,還以背影為中心,安排了許多精彩的襯托和鋪墊。在一個平凡、樸素的背影上刻下了兩個質樸而深沉的大字“父愛”。而這一主題的表達在物質充裕的今天,無論對我們還是學生都具有極其現實的教育意義。
本單元是八年級下冊第一個教學單元,教學任務是閱讀和寫作記敘性散文。而《背影》又是第一課,無論記人、敘事、抒情都十分平實,語言淳樸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處;作者從平凡的生活中攜取了意蘊豐富的素材,清晰的線索,分明的脈絡--這些對學生學習領悟這類文章具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我們現在的孩子生活都比較優裕,在自己學習生活的時候大多不去思考父母的養育之恩,孝敬父母的也不多,對親情的理解遠不如作者深刻,教學過程中需加大感性教育,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觀察和感悟,尤其是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對親情的理解。對文章中細節的把握和理解,對樸實的語言所蘊涵的深情的理解都是障礙,需要采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幫助、引導。而記敘性散文的特點也要在閱讀中深入地感悟。
三、教學設計思想
《背影》是一篇家喻戶曉的名篇,作者以洗盡鉛華的質樸演繹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義:親情、孝道與感恩。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強調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得到審美愉悅和道德情感的熏陶。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所以教學過程中,始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為此,采用如下教學策略及手段: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置學生于現實的閱讀情境中,教會學生質疑、解疑、探究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以語言品味為主,采用啟發點撥法。
3、教師設計對課文閱讀過程起主導作用、支撐作用的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有所感悟,受到熏陶,獲得啟迪。
4、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利于本課學習的環境,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受到愛的熏陶,感受摯愛親情從而實現愛的傳遞。
5、采用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同時,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幻燈、投影、播放錄音等媒體。
學習方法:
1、引導學生注意緊繞設計的問題,扣住文中關鍵性語句,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聯系自身的生活,來體會文中的父子情;
2、指導學生注意體會文中語言特點,使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加以積累、運用,加強語文基礎。
3、指導學生注意抓住人物特征的描寫方法,把這種寫法運用到具體寫作中去,提高語文水平。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理解文章抓住“背影”這一感情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真體會文中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深厚的感情,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優良品德。
教學重點:
1、重點文段的閱讀,學習文中的細致描寫,體會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理解其中關鍵句的含義,體會樸實語言中的深情。
教學難點:
1、體會文中樸實的語言中所飽含的深情。
2、課文2、3段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聽讀、朗讀訓練、語匯積累、整體閱讀、文章大致內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課時:重點文段的閱讀、關鍵語句的品味、中心與段落的關系;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運用多媒體播放歌曲《父親》)一首熟悉的老歌讓我們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那些默默操勞,默默關心我們的父親。那是怎樣讓人心動的一份父愛呀。今天讓我們帶著這份感動再來欣賞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曾以質樸的語言,真摯的親情感動了幾代人。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板書《背影》)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情感,創設有利于本課學習的氛圍。
(二)解題:
1、作者簡介:(見課件)
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曾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抗日戰爭結束后,積極支持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學生運動。1948年8月因貧病在北平逝世,年僅50歲的。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稱贊他:“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著有散文詩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等。他的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
2、寫作背景:(見課件)
《背影》寫于1925年10月,當時作者在清華大學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親朱鴻鈞原任徐州煙酒公賣局局長,被解職。文中的“禍不單行”正是指這兩件事。作者當時在北大哲學系讀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書,父子在浦口車站惜別。
設計意圖:便于學生理解課文2、3段的內容,更好的渲染閱讀情境。
(三)朗讀訓練:
1、聽錄音朗讀(選一段節奏舒緩情調感傷的音樂)
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出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2、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給加點的字注音(出示課件)
奔喪 差使 狼藉 簌簌 妥貼 躊躇 迂 蹣跚 箸 拭 瑣屑 晶瑩
3、配樂朗讀
可以分為四個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別找不同的小組讀。
設計意圖:掃清字詞障礙,通過配樂朗讀使學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四)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標注出自己印象最深或自己認為最感人的句子或場面。
學生交流。
有感情的朗讀標注的內容并說說自己感動的理由。
(教師在學生朗讀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為學生配樂并播放課件中準備好的部分畫面)
2、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父子之間什么樣的感情?
教師展示問題,并提示引導。
學生討論。
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整體感知和概括能力,做到整體把握。
(五)作業布置
1、積累詞語;
2、熟讀課文,把你的閱讀體驗寫下來(可以是收獲,可以是疑問等)。
(六)板書設計
背 影
朱自清
刻畫背影
父子情深
第二課時
(一)激趣引學
欣賞羅中立的圖畫《父親》。“父親的背,像一張彎弓;我們兄弟姐妹,像一支支箭。為了箭的射出,父親的背拉緊了一弓又一弓。當我們距離靶心越來越近,父親的背,已成了月底的一彎新鉤。”為了子女,父親默默地做著,從我們出生,到他的老去--讓我們帶著對父親的崇敬,再來溫習朱自清的《背影》。
(二)學習探究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1、背影作為全文的焦點和線索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哪次寫得文的焦點和線索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哪次寫得最具體細膩?這次描寫中哪些詞語用的好?為什么?(提示:找出四次背影描寫,及第六自然段的動詞和形容詞。?nbsp;
2、配樂朗讀,飽含深情的朗讀第六段,體會作者在樸實細膩的敘述中所蘊含的深情。
設計意圖:學習本文抓住某一事物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手法,通過找關鍵詞體會文章樸實細膩的敘述中所飽含的深情。突破教學難點。
3、再讀課文,思考:
(1)文中作者圍繞背影還組織了哪些材料?(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2、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體會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2)送別過程中父親說了幾句話?這幾句話有什么特點和含義?(小組活動,各組代表發言)
(3)文章出了寫父親,還寫了作者的感受,作者通過什么細節表現出來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學生用低沉舒緩的語調配樂齊讀項關于語句。教師配以相應的多媒體畫面。
設計意圖:把父親的形、行、言作為互相聯系的整體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教學重點。
(三)拓展延伸:
1、結合對課文的理解,以“父親我想對你說:”開頭,幫助作者把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結合課文設題,引發學生思考,達到閱讀延伸的目的。
2、世上有一部永遠寫不完的書,那便是父母。度過了人生十三四個春秋的你們一定留下了許多回味綿長的、令人百讀不厭的愛的細節。請你打開思維的閘門,盡情地回想,捕捉閃光的瞬間,說說自己的父親或母親。
設計意圖:體會真摯的親情,理解語文與家庭生活的關系。
(四)作業布置
欣賞幾段錄象,結合本節內容以“親情”為話題,完成一段200字左右的細節描寫。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通過樸實細膩的描寫表現人物心靈的寫作能力。
板書設計:
背 影
朱自清
難忘背影 睹家思父 悲哀
刻畫背影 望父買橘 感激
惜別背影 父子離別 不舍
再現背影 懷念父親 傷心
馬志國
[《背影》說課稿(語文版八年級必修說課)]相關文章:
4.《金子》說課稿
5.《白楊》說課稿
6.外研版英語說課稿
7.初中石榴說課稿
8.《春》的說課稿
9.《觀潮》說課稿
10.小學品德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