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司馬遷與《史記》。
(2)積累文言字詞句,重點掌握多義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了解文言虛詞“乃”“則”“其”“而”等用法,積累“軍”“擊”“刑”“活”等重要的實詞意義和用法及辨別文言句式
2、能力目標:
(1)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重點訓練翻譯能力。
(2)培養初步評價文章的表達技巧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理解作者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體會人物性格在政治軍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地分析理解,做出對文中人物的適當評判,允許不同觀點存在,鼓勵多元價值觀念。
教學環節
根據教學設想和目標,本課的教學環節安排為:
預習--疏通字詞--分析--歸納
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對于課文當中出現的特殊的字詞或者是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應及時加以歸納總結,切忌只重故事情節,而忽略文言文教學的基本內容。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項羽,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項羽,是一代君王,志向高遠;項羽,是一位勇者,烏江兵敗,拒絕救生,面對身后的干戈,他笑對死亡,氣概何其豪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失敗的英雄。
二、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長,西漢夏陽人,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公元前99年,司馬遷上書替投降匈奴的汗將李陵辯解,觸弄了漢武帝,獲罪入獄,被處以宮刑。三年后出獄,發憤著書,歷經10年艱辛寫成《史記》,又稱《太史公記》,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
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后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三、背景資料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6年(陳涉起義后的第三年),陳涉起義之后,出身楚國貴族世家的項梁、項羽叔侄和出身農民又當過亭長的劉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陳涉失敗后,項梁等擁立楚懷王之孫,仍號楚懷王。項、劉為楚懷王所轄主力軍。10月,劉邦入關,降秦王子嬰,還軍霸上;12月項羽破關而入,項羽聽說劉邦欲王關中,非常惱火,立即破關直抵新豐鴻門。
四、題目解說
“鴻門”,即項羽率軍屯兵的地點新豐鴻門,“鴻門宴”是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項羽、劉邦誰能奪得天下,這次宴會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
五、預習檢查
(1)、字音辨析
饗(xiǎng) 說(shuì) 美姬(jī) 鯫(zōu)生 卮(zhī)酒 有郤(xì) 玉玦(jue) 瞋(chēn)目 目眥(zì) 跽(jì)曰 參乘(shèng) 彘(zhì)肩 不勝(shēng) 刀俎(zǔ)
(2)、課文疏通
重點突破文言字詞句(學生自由提出翻譯困難之處,課堂上引導學生結合語境和參考書確定最佳翻譯。)把握重要的詞語,句式與重點句、難句,同時,要讓學生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識比如座次,禮節等,
六、歸納文言現象,夯實基礎
學生自行找出,師生總結,強調重點。具體歸納如下:
1、通假字
(1)距-拒: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2)內-納: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3)要-邀:張良出,要項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
2、成語
(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2)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3)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
(4)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5)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3、古今異義
(1)山東 古:指崤山以東地區。今:指太行山東邊的一個省。
(2)非常 古:意外的變故。 今:程度副詞,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黃河以北地區。 今:黃河北部的一個省。
(4)河南 古:黃河以南地區。 今:黃河南部的一個省。
(5)壽 古:敬酒。今:長壽。
(6)細說 古:小人的讒言。今:詳細地講述。
(7)婚姻 古:兒女親家。今:結婚的事或者說因結婚而主生的夫妻親眷關系。
4、一詞多義
(1)謝 謝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感謝: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辭謝:告別:乃令張良留謝。
(2)辭 推辭: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辭!
告別: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3)故 故舊,交情:君安與項伯有故?
因此:故聽之
特意: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4)且 將:且為之奈何
況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辭!
(5)幸 寵幸,親近:婦女無所幸。
幸虧,幸而:故幸來告良。
(6)之 到: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代詞,這: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獨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結構助詞,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詞,襯字,無義:珍寶盡有之。
(7)去 距離:相去四十里。
離去,離開:脫身獨去。
(8)于 向,對: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
比:長子臣。
在:復得見將軍子此。
(9)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趁勢,趁機:因擊沛公于坐,殺之。
(10)為 任,做:使子嬰為相。
替,給: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被: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作為:軍中無以為樂。
是: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句末語氣詞:何辭為
第二課時
5、詞類活用
(1)名詞用作動詞:
沛公軍(駐軍,動詞)霸上
沛公左司馬使人言(告訴,動詞)于項羽曰
沛公欲王(為王,稱王,動詞)關中
不可不語(告訴,動詞)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動詞)之
籍(登記,動詞)吏民
范增數目(使眼色,動詞)項王
刑(施加肉刑,動詞)人如恐不勝
道(取道,動詞)芷陽
(2)形容詞用作動詞:
素善(友善,交好,動詞)留侯張良
(3)意動,使動: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以之為王,稱王,意動)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動)
沛公旦日從(使……跟從,意即帶領,使動)百余騎來見項王
交戟之衛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動)不內
樊噲側(使……斜側著)其盾以撞
(4)名詞作狀語: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用對侍兄長的禮節)事之。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像鳥用翅膀)蔽沛公。
項伯乃夜(在夜里)馳之沛公軍。
頭發上(向上)指。
道芷陽間行,間至(抄小路)軍中。
6、句式變換
(1)數詞作謂語: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賓語前置:
客何為者 (何為- 為何)
大王來何操 (何操- 操何)
沛公安在 (安在-在安)
籍何以至此 (何以--以何)
(3)介詞結構后置:
具告以事
貪于財貨
(4)判斷句:
此天子氣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亞父者,范增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5)省略句:
欲呼張良與(省略“之”)俱去。
毋從(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為(省略“之”)壽。
旦日(省略主語“沛公”)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將軍戰(省略“于”)河北,臣戰(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秦時與臣游,項羽兵四十萬,置之坐。
(6)被動句:
珍寶盡有之(被占有) 若屬皆且為所虜 吾屬今為之虜.
7、偏義復詞
出入: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8、同義復詞
貪于財貨,封府庫,項伯許諾,沛公不勝杯杓,聞大王有意督過之,立誅殺曹無傷。
9、固定句式
奈何:奈,動詞,何,疑問代詞,譯為“如何”,“怎樣”如“為之奈何”
孰與:與……相比,誰…… 表示比較,如“孰與君少長”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將守關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為……所:被……,表被動,如“若屬皆且為所虜”
無以(無……以……)沒有會么東西拿來……如“軍中無以為樂”
何……為:表反問,為:用在反問句尾的語氣詞,如“何辭為”。
10、古代“座次”問題
官職:古代以右為尊,“位在廉頗之右”
車騎:由以左為尊,“信陵君虛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
室內:西為賓,長,貴;東為主,幼,賤。
堂上座位:北為帝(尊),南為臣(卑),左為貴,右為輕。
四面環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東
項羽(伯)--亞父--沛公--張良
(七)作業:
1、整理本課文言知識點。
2、梳理情節脈絡,分析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第三課時
一、本課時教學目標
1、梳理課文脈絡,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2、賞析人物形象,評價歷史人物的得失(重點是劉邦項羽)。
二、教學過程
1、理清文章結構和線索
明確:全文以“鴻門宴”為中心,以“殺不殺劉邦”為線索。
2、本文順序:時間順序
3、本文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和尾聲。
序幕--曹無傷告密
開端--范增獻計
發展--項伯夜訪,劉項約婚,劉邦謝罪
高潮--范增舉玉,項莊舞劍,項伯翼蔽,樊噲闖帳
結局--劉邦脫逃,張良留謝
尾聲--劉邦誅曹
全文以“鴻門宴”為中心,以“殺不殺劉邦”為線索,按時間順序來展開故事情節,以項羽欲擊劉邦始,到劉邦被放終,以曹無傷密告始,到曹無傷被誅殺終;以范增勸說項羽始,到范增怒罵項羽終。矛盾復雜,波瀾起伏,雖是《項羽本紀》中的節選部分,而結構卻十分嚴謹,前后呼應,也可說是一個動人的故事。
4、結合具體情節,討論劉邦項羽等人物形象。(可以談其一點,也可面面俱到。)
人物性格:典型性格,各有個性。
(1)、項羽
有英雄氣概,驕矜自負,聽到“沛公欲王關中”的密報,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項伯斡旋泄露軍機,項羽麻痹不問,項伯說項羽“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項羽又在“義”字上思慮不定。鴻門宴上劉邦一席花言巧語,竟使項羽不好意思,暴露了無傷,說明他無知而愚蠢。范增多次目示,舉玦,“項王默然不應”,“項莊拔劍起舞”,項伯“翼蔽沛公”,聽之任之,說明項羽不聽人言,猶豫不決,舉棋不定,優柔寡斷,坐失良機。樊噲闖宴,威懾項羽,慷慨陳詞,指斥項羽,項羽沽名釣譽,不但不怒,反而大加贊賞,賜坐。劉邦逃跑,項羽受璧,無可奈何,缺乏深謀。聽曹無傷言(大怒)決意伐劉--受項伯說(許諾)答應善遇--受劉謝罪(留飲)自愧設宴--見增舉佩(默然)縱容劉邦--見伯護劉(不應)繼續縱容--樊噲闖斥(稱贊)賜坐賜酒--張良留謝(不追)安然受璧
性格特點:直率魯莽,沽名釣譽,輕敵自大,寡謀輕信,優柔寡斷,眼見不遠,不善用人。
(2)、劉邦
鯫生獻計“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正中劉邦下懷,這樣重大事件,劉邦都沒有告訴過謀士張良,真有心計。緊急關頭,搖尾乞憐,又向張良求救,張良不計前事,連發數問,從實際出發,提出“沛公不敢背項王”的方針。劉邦首先懷疑張良與項伯的關系,既而心領神會,立刻接見項伯,說得天花亂墜,做得天衣無縫,機敏過人,貫徹執行張良的方針真叫漂亮!拉攏收買了項伯,通過項伯軟化了項羽,在鴻門宴上受到項伯的“翼蔽”。
劉邦鴻門謝罪是迫不得已,但有膽量有氣魄,而又卑躬屈節,稱項羽為“將軍”,自稱“臣”,奉承項羽,掩飾自己,拉舊關系,自己“北向坐”“張良西向侍",低三下四。
劉邦進入咸陽,住在皇宮,盡享榮華富貴,不肯離開。見狀,樊噲與張良質問劉邦:“欲有天下耶,將為富家翁耶 ”力勸劉邦封宮室府庫,還軍霸上。劉邦察納雅言,“沛公軍霸上”項羽揚言要“擊破沛公軍”的時候,他聽取了張良的意見;劉邦要逃跑的時候,又聽取了樊噲的意見。總之,劉邦還是善聽人言的。賠罪時,項羽暴露了曹無傷,劉邦不露聲色,置若罔聞,密記在心;回軍后,“立誅曹無傷”。劉邦多有心計,處事果斷!
為之奈何(驚)--求救張良(問)--拉攏項伯(謀)--謝罪項羽(奸)--脫身獨去(識)--留良代謝(周)
性格特點:
多謀奸詐,能言善變,頭腦清醒,善于應變,慮事周到,善于用人。
張良和范增:(雙方謀士,智囊團,事件演變的關鍵人物)
項羽和劉邦共同點:
胸懷大志 項羽"彼可取而代之!"
劉邦"大丈夫生當如此也!"
(3)、范增
根據劉邦入關前后的變化,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提出了策略,“急擊勿失”。鴻門宴上,數次目示,舉玦擊殺劉邦,項王不應.出召項莊,說“君王為人不忍”,說明范增對項羽的思想還不甚了解。劉邦跑后,范增指桑罵槐說:“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爾后的歷史證實了這一點?梢姺对鲇羞h見卓識,老謀深算,但處事浮躁,不該把矛盾暴露給敵方,其后果被劉邦利用,他不能準確把握項羽的思想動態,一味將自己的意見強加于他,一方面由于他年齡地位,一方面由于他對時事觀察和對項羽的忠心。
老謀深算:奪天下者必沛公也!
洞察敏銳:力促擊劉,舉佩示意,出召項王。
驕橫浮躁:拔劍擊斗,斥罵項羽。
(4)、張良
對劉邦忠誠,"今事有急,亡去不義".鯫生之計,劉邦沒有告訴張良,大事當前,張良不計.緊急關頭,張良運籌帷幄,沉著冷靜,深謀遠慮,能夠提出正確的策略.張良的話語行為并不多,但劉邦集團的一切活動,實際上都是張良導演的.
多謀善斷:言沛公不敢倍項王也,出招樊噲.
處事不驚:亡去不義,君臣商議,軍門見噲.
沉穩機智:張良留謝
處事有方:大王來何操
(5)、項伯
講哥們義氣,為救友不顧失節。禁不住劉邦的拉攏,竟然做了劉邦的內奸。“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這有什么不敢的呢,簡直是長劉邦的志氣,滅項羽的威風,這完全是替劉邦說話。“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更是對劉邦歌功頌德,對項羽進行指責。難怪在項莊舞劍的時候,項伯“常以身翼蔽沛公”,使“莊不得擊”。
周密,謀略:夜訪張良,極力勸羽,翼蔽沛公,宴上東向坐。
(6)、曹無傷
項強劉弱,密報項王,暗中投托,“欲以求封”,投機未成丟了小命。
魯莽,草率:使人告密,激化矛盾,宴后被誅。
(7)、項莊
沒有頭腦,劍術不佳,刺殺劉邦未成,笨拙無能。有勇無謀,被動。
(8)、樊噲
忠誠:知道今日之事甚急,立即表示“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
勇武:“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目真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币粋威風凜凜的武士。難怪項王都得“按劍而跽”,驚呼:“壯士!”大斗飲酒,大塊吃肉,粗獷,真乃英雄本色。能言善辯,慷慨陳詞,痛責項王,說來頭頭是道。有勇有智,罵得項羽,,“未有以應”,只好賜坐;有勇有謀,粗中有細,主動請戰。
5、藝術特色:運用對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人物結構:兩峰并峙,雙水分流。
項羽集團 項羽 范增 項伯 項莊
劉邦集團 劉邦 張良 曹無傷 樊噲
對比照應,互相輝映,相得益彰,孰是孰非,孰勝孰負,不問自明。
項羽在優勢下恃勇驕橫,缺乏遠慮,用人唯親,謀臣不能施其謀,將士不能效其力,輕敵麻痹,養奸貽患,內部不團結;劉邦則與之相反,雖處劣勢,但能忍辱負重,虛心下問,善于機變,知人善任,使謀臣盡施其謀,將士盡效其力,并瓦解敵方為自己效勞,及時清除內奸。劉,項在斗爭中地位發生的變化,劉勝項負自成定局。
6、小結
7、作業:
結合《鴻門宴》的學習,聯系古今人物對項羽的理解,將自已對這一人物的認識寫一篇人物評論。
《鴻門宴》學 案
1、填空
司馬遷(前145-前87年后),字( ),西漢夏陽人,我國西漢偉大的( )、思想家、文學家,公元前99年,司馬遷上書替投降匈奴的汗將李陵辯解,觸弄了漢武帝,獲罪入獄,被處以宮刑。三年后出獄,發憤著書,歷經10年艱辛寫成《史記》,又稱( ),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 ),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妒酚洝啡珪话偃,包括( )本紀,( )世家,( )列傳,十表,八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
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 )紀傳體通史,對后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魯迅譽為“( )”。
2、在下面句子中找出通假字,并寫出本字
(1)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
(2)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
(3)張良出,要項伯。( )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5)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
(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
(7)置之坐上。( )
3、根據下面的句子寫出成語
(1)秋毫不敢有所近( )
(2)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3)勞苦而功高如此( )
(4)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
4、寫出下面詞語的古今異義
(1)山東 古: 今:
(2)非常 古: 今:
(3)河北 古: 今:
(4)河南 古: 今:
(5)壽 古: 今:
(6)細說 古: 今:
(7)婚姻 古: 今:
5、為下面句式找出句例
(1)數詞作謂語:
(2)賓語前置:
(3)介詞結構后置:
(4)判斷句:
(5)省略句:
(6)被動句:
王桂平
[《鴻門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3.鴻門宴教案人教版
10.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