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體、教學合一”教學模式備課(試行)
主備 呂方方 科目 語文 班級 初一 時間
課題 貝殼 課型 新授常規課
教學
目標
1. 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課文;品讀、欣賞課文,感受課文委婉清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 學習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寫作手法
重點
難點 重點:感知課文內容,準確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了解本文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點。
三
易
點
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從小處引出深刻哲理的技巧。
教 學 過 程
一、 自學過程:
1、識記生字
(1)字音:
收斂( )聒聒( )寬恕( )零落( )響徹( )卑微( )
一絲不茍( ) 淘洗( ) 痕跡( )固執( )
(2)釋義
卑微:卑賤微小,地位底下。
一絲不茍: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茍,敷衍了事,馬馬虎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作者介紹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蒙古語,即大江河),另有筆名蕭瑞、漠蓉。祖籍察哈爾盟明安旗貴族。臺灣師范大學藝術系及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畢業。她是臺灣知名畫家,更是著名散文家與詩人,著有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詩》,美術論著小心靈的探索》、《雷色藝術異論》等。她的作品浸潤東方古
老哲學,帶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種人生無常的蒼涼韻味。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生自讀課文,提出問題,小組研討。
(二)正文
1.整體感知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后探究
①《蟬》一文中的“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噪”,“秋風顏色”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談感受:咱們一般是聽見秋風的聲響,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有新意。它賦予秋風顏色,把屬于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廠進來。言少而意濃。
②《貝殼》-文中的“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的-絲不茍呢” 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此句比較了自己和貝殼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盡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里的生命時間要長-點,空間要多一點,以,一顆感激的心情表達珍惜、回饋生命的激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讓后人為自己的執著、努力而感動。
③《貝殼》最后一段說:在千年之后,也許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復觀看,反復把玩,并巳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你怎樣理解此處的“怎樣固執而又怎樣簡單的心”?
聯系全文談理解: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她并不夢想自己成績偉大的功業,只想對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渴望不是人們對她的絕對地贊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執著的愛的美的靈魂。所以此處的“固執”“簡單”都是作者相對白謙的說法,其實足執著和單純的意思。
④.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
在有限的生命里,把事情做的更加仔細,精致,一絲不茍!
達標學習:
1.給下列加下劃線的字注音。
貝殼( ) 零( )落 卑( )微 響徹( ) 一枚( )
2.給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組詞。
脆( )( ) 微( )( )
桅( )( ) 徽( )( )
3.根據下列的解釋,在括號里填寫出自本課的成語或短語。
①淘汰,洗滌。 ( )
②驚訝,贊嘆。 ( )
③堅持己見,不肯改變。 ( )
④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 )
拓展訓練:
1.在海邊撿起這一枚貝殼的時候,里面曾經居住過的小小柔軟的肉體早已死去,在陽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貝殼中生命所留下來的痕跡已經完全消失了。但是,為了這樣一個短暫和細小的生命,為了這樣一個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蒼給它制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 A 、多 B 、多么地 C 啊!
聯系上下文,在A、B、C三處依次應填入的詞語是:
A、 B、 C、
2.請從課文中選擇讓你體會最深的句子或詞語,寫下你獨特的感悟。
3.對兩篇短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蟬》中寫到蟬的叫聲使人“很煩”“聒聒”,后面又說“那是蟬的生命意義”,這是前后矛盾的。
B.《蟬》這篇短文通過寫蟬“17年埋在泥中”與蟬“活一個夏天”的對比,突出了蟬的生命意義。
C.《貝殼》通過寫古人采用貝殼來做錢幣,表現了人們對貝殼的珍視,突出了貝殼精致的特點。
D.《貝殼》一文從貝類死去而貝殼長存得到啟示,引發了作者對生命意義的思考,表達了作者想要“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的美好愿望。
4. 閱讀比較兩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處。
同:(1)都是由-個小小的“物”引發對生命的--些感悟;(2)對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較積極、認真;(3)對于“物”的描寫都細致人微,筆觸清柔而自然。
異:(1)《蟬》是先抑后揚,《貝殼》是直入主題;(2)《蟬》對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地活;《貝殼》則落實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細、更精致、更加一絲不茍;(3)《蟬》的作者對于生命的態度隱喻在蟬的生命意義中,并沒有直接表白;《貝殼》則明確提出丁白己要認真做事的想法,表達了留下令人珍惜和驚嘆的東西的愿望。
板書設計
藝術品、寶貝 喜愛、寶貝
脆弱卑微的生命 贊嘆
貝殼 精致、仔細、一絲不茍
“我”自己
更精致、更仔細、更一絲不茍 立志、人生
呂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