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
指導思想: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的對話,以不同的讀的方式貫穿全課堂,加以少量檢測,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合作的方式解決疑難問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文章的韻味;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聯系文章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關情況,進一步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豁達的人生觀。
3、通過反復的讀,熟讀成誦。
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讀,讀懂文章的內容;通過讀,讀出作者的情感;通過讀,當場背誦。
2、難點:通過讀,讀出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讀出文章中復雜的情感變化及作者的人生觀。
教學時數:一教時
教學工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導語:在剛剛過去的八月十五中秋的晚上,老師走到外面,抬頭望月,因為受到臺風“凡比亞”的影響,月色灰蒙蒙的,于是我想到了這幾句詩,“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寫月的文章很多,那么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寫月的小品文,那就是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
二、朗讀課文
1、老師示范讀課文,學生做好筆記,注意老師的停頓,重音,把握節奏。
2、學生對照自己的筆記,自由大聲的讀。
3、請學生示范讀。
4、請學生點評示范學生的讀,主要是從字音,節奏,重音方面評價。
5、老師強調朗讀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停頓和重音。
例如: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
6、全班學生按照老師的提示再讀課文。
三、譯讀課文(翻譯課文)
1、學生對照課文注釋,或者工具書及小組合作的方式翻譯課文。
2、老師巡視,解決學生遇到的難題。
3、學生提出疑問,老師請其他學生解答,或者師生合作解決。
4、重點字詞課件展示,學生做好筆記,并齊讀。
例如:欣然:高興地樣子 念:想到 遂:于是 蓋:原來是 但:只是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澡荇。
5、檢測(請學生用自己的話串講課文即整篇翻譯文章)
四、讀出情感
1、老師帶領學生齊讀文章(看學生的表現來決定帶讀的次數),體會文章的情感。
2、學生按照老師的帶讀,自由的讀。
3、請學生讀自認為自己情感把握最好的句子,并且說出自己是用什么語氣或者情感來讀的。
例如: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歡快的語氣) 懷民亦未寢(高興的語氣)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深沉的語氣)
4、全班讀書,按照老師、學生讀的過程中,體會出來的情感,齊讀課文。
五、讀懂人格
1、老師提出問題
(1) 通過我們的讀,我們已經體會出了作者的情感變化,由欣然起行,懷民亦未寢的高興變為最后的深沉、遺憾,作者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感的變化呢?(由此問題引出第二個問題)
(2)我們重點賞析“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這幾句話,體會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由此問題引出第三個問題)
(3)分析“閑人”體會出作者的豁達樂觀的人格魅力。
2、明確答案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這幾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只有我們兩人能欣賞到這樣的月夜美景,因為我們兩人是“閑人”,是清閑的人。但是不是所有清閑的人,都能夠欣賞到這樣的美景,因此除了清閑以外,我們還有雅趣。
作者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蘇家三父子占了三個席位。古人學而優則仕,因此蘇軾不可能很閑,(由此巧妙引出作者當時的處境,也就是文章的寫作背景)但是當時的蘇軾確實很閑,因為蘇軾當時被貶黃州。
被貶黃州的蘇軾仍然能有如此雅興去欣賞月夜美景,說明了蘇軾有一顆樂觀豁達的心。
六、總結
蘇軾在被貶黃州的時候,在人生失意的時候,還能保持著一顆樂觀,豁達的心。希望我們的同學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在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中能像蘇軾學習,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七、背誦課文
希望同學們把這篇文章背誦下來,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學生自由背誦)
八、全班集體背誦《記承天寺夜游》,在背誦中結束這節課。
九、作業
1、背誦、默寫課文
2、翻譯全文
十、板書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高興 深沉
閑人 樂觀、豁達
武藝
[記承天寺夜游(人教版八年級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0.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