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語文走進生活
當陽市第二高級中學語文“雙促雙發”課題組 李文忠
湖北省當陽市第二高級中學語文“雙促雙發”課題實驗在宜昌市教育教學中心總課題的統一部署下,在學校“走科研興校之路”辦學理念的統一規劃下,經過實驗教師的艱辛勞動,風風火火又走過了一年,隨著實驗的深入,一套適合本校實際的語文教學模式已經初步形成,教學實驗的班級在逐步增多,教學實驗成果顯著,老師和同學們初步嘗到了課題實驗的甜頭。
一、轉變觀念,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
讓學生學語文,愛語文,讓語文課成為學生的一種期盼和向往,是語文教師追求的一種境界。“雙促雙發”課題實驗開展以來,教師們自我提高的步子邁得更大了,很多教師沖破了師道尊嚴的清規戒律,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讓民主平等真正走進了語文大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找到了較好的突破口。
首先,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以前上課,老師們總擔心學生不清楚,不明白,總是事無巨細,從頭道來,生怕一個小地方沒講到,學生跟不上,結果常常是老師嗓子冒煙,學生昏昏欲睡。課題實驗展開后,實驗教師們系統學習了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觀念,開展優質課競賽,評教評學,取長補短。此外,我們還選派青年教師到省或全國參加優質課觀摩,還組織全組教師觀看全國中語會舉辦的優質課競賽(光碟)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教師們達成了共識:學習畢竟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老師千萬不能包辦代替,不能唱獨腳戲,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構建基本的知識框架之后,教師應大膽退場,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都應放手交給學生,充分發揚民主,學生一時解決不了的,教師應及時加以引導。 如高二年級陳永紅老師上李煜《虞美人》一文時,從閱讀到拓展全部交給了學生,在老師“讀得準,讀得美”的要求下,學生讀、學生評、學生分組分組提問,綜合有價值的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教師引薦,學生研究,綜觀李煜的詞作,對“亡國詩人的愛國詞”有了較深刻的理解。
其次,幫助學生形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讓學生帶著問題往前走。轉變觀念后,課堂角色也隨之有了不同,更多的時候,是學生問,學生答或教師答。“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老師有時也出現答不上來的情況,但勇于承認自己的不足,正可以促進自己的學習和進步,這本身也是課堂上民主平等的一種體現。
再次,讓學生當小老師。很多實驗班級,在這一點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把講課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了他們鉆研的興趣,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時能收到老師意想不到的課堂效果。如詹巧玲老師實驗的三(9)班和三(12)班,在“每課一詩”,“每課字詞句”,“我們的文言文閱讀”等課型中,學生們感觸很多,收獲也很多。三(9)班王豪同學說:“這五分鐘是饋贈,它讓我在奮斗的征途中增添了自信,提高了我的詩歌鑒賞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顏鵬說:“通過當主持人,我明白了學貴在知”。夏正鋒說:“我是花了兩個小時才準備好這五分鐘的鑒賞的,學精于勤!”三(12)班王勇說:“以前做詩歌鑒賞題,胡亂答一大段,老師連一分的人情也不送,現在我能拿回基本分了”。周希說:“通過鑒賞,我對詩歌少了幾分畏懼,多了幾分親切感”。
真的,有時我們只是邁出了一小步,但學生收獲的可能是一大步。
二、突出人文,變語文學科為語文文化
實驗教師們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上求新,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語文、學習語文、體驗語文的魅力。
1、通過網絡品析課文和指導作文。課題組在這一點上有一個硬性規定:公開課必須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學校的網絡資源,教師們上課常常用文字、圖象、動畫相結合的方式,用旁白解說、示范朗讀,背景音樂等不同的形式來取代傳統教學的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指導作文時,充分利用因特網上易于發表便于交流的優勢,將學生的點評加了進來,這樣做的效果比傳統批改強多了。
2、通過編印校報和校刊,發表師生優秀作品。課題組在校教科室統一領導和安排下,建立了專門的校報校刊編輯部,讓學生體驗發表作品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校報《校園文萃》和校刊《仲宣樓》在全國中語會組織的校報校刊評比中,雙雙獲一等獎。本校實驗教師還組織編寫了校本教材《向著太陽的那一片熱土》在師生中獲得一致好評。
3、通過口語交際、實地考察、搜索資料、課內交流等方式落實研究性學習。這一學年,研究性學習在以前探索的模式基礎上,展開的紅紅火火。課題涉及面廣,師生參與面大,成果喜人!
研究先由教師設專題,學生或選擇或自設專題,通過網上搜索,圖書閱覽室查尋,節假日調查,筆錄等方式獲取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分組整理,在班上交流,學生非常投入,對各種專題,有資料,有評價,在老師的引導下,各種研究正由印象式的描述向規律性的解說挺進。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專題。
當陽民風民俗。專題涉及當陽的歷史和名勝、婚喪喜慶的習俗、當陽民謠與民間故事等等。陳紅霞老師指導高一(15)班許劍同學做的《當陽的由來》、《當陽的歷史》、《當陽的名勝》,席迪老師指導高一(13)班唐路、劉璐等同學做的《當陽古老節慶的過法》和《當陽婚嫁民俗--拜堂》,曹玉梅老師指導二(7)班高雄、賀鑫、鮑靜等同學所做的《關公玉泉山顯圣怎么回事》、《玉泉寺男觀音畫像由來》、《當陽人過年》,陳繼平老師指導高二(2)班楊靜研究小組所做的《當陽民俗--喪事考》等等,均有較高的價值。學生真正貼幾近了當陽,了解了當陽 ,也更加熱愛這片洋溢著濃郁風情的熱土。
古典詩詞研究。既有對古詩所涉及內容的廣泛涉獵,也有對專門意象的揣摩,既有對一個朝代某類詩作的具體研究,也有對詩歌所用技法的探討,這項研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如牛家社老師指導的二(6)班張睿組研究的《唐詩中的“鳥”》,曹玉梅老師指導二(7)班黃志軍等人研究的《宋詞中的愛國情結》,陳永紅老師指導二(15)班宋盼盼、王盼等人研究的《送別詩》、《思鄉詩》、《詠物詩》等都取得了突破。
時尚用語知多少。該專題從語源和運用的角度展開研究,有分門別類的收集,陳紅霞老師指導高一(15)班盧小娟等人從“政治”“經濟”“科技”“網絡”“生活”“文體”“其他”等方面對時尚用語進行收集整理。也有語源的查證與詞語運用,如李文忠老師指導二(19)班王小璇研究小組對新潮詞語的研究。
儒家文化初探。讓學生走近作為傳統文化核心的儒家文化,研究其對中國人心靈的影響,本身就是對學生最深刻的一次文化教育。趙萍老師指導一(16)班張晶晶、章春怡等人研究的“儒家文化對傳統文化心理結構構成的影響”“儒家文明的本質特征”已有了一定的深度。
古今絕對與趣詩鑒賞。拓展了詩詞的空間,讓學生充分領略了先輩們的機智與才氣。其中,陳繼平老師指導二(2)班向晶晶組進行的“趣詩研究”與牛家社老師指導二(9)班張靜等人進行的“絕聯”研究最出色,它向我們展示了另一塊領地的風采。
現當代詩人詩作研究。對詩人生平的研究和詩作研究同步,讓學生真正貼近了詩人,也更深刻地了解了作品內涵。其中,李文忠老師指導二(19)班趙潔小組進行的“走近徐志摩--詩一般的人生”和楊小潔老師指導二(14)班宋陽等人進行的“海子--寂寞的靈魂”的研究最為出色。
其他專題,如王功望老師指導二(20)班同學進行的中外民風民俗研究也有自己的特色。
這些研究,拓展了語文學習空間,開闊了學生視野,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也深化了愛國愛鄉情。
三、注重實踐,變“可怕的高考科目”為“可親可敬的母語”
實驗教師們在教學態度上求實,在教學方法上求新,充分利用現有條件,讓實驗活躍在語文學習的方方面面。
1、讓活動走進課堂。課文內容紛呈,如果堂堂都以提問、討論的形式進行,學生未免有厭煩情緒,實驗教師們根據課文特點,設計各種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進行思索、感悟。高三(14)班、高三(15)班開展的課堂活動--成語接龍、向你推薦一本好書等效果就很好。高二年級實驗班級,在學習小說、戲劇單元時,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電視劇,感受文學氛圍,如《祝福》、《邊城》、《紅樓夢》等,還讓學生自編自演,將不少課文改編成劇本,搬上了講臺。在此基礎上,組織了一場全年級參加的課本劇表演比賽。看著舞臺上那惟妙惟肖的“葛朗臺”,聽著那有板有眼的臺詞,你也會為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所傾倒。
2、通過朗誦會、演講賽、辯論賽、書法比賽、讀書報告會等活動落實基礎知識,提高語文能力,高一高二的朗誦會和演講賽要求脫稿,以課本為本,以情感表現為主,錯音扣分,這樣既落實了字音,提高了口語水平,也強化了背誦,提高了鑒賞能力。高三的“每日字詞句”,讓學生當小老師,在班上主持、交流,學生的主動性增強了,考點也變得不可怕了。
3、落實“關注生活課”,讓真性真情走近語文。高一高二年級繼續落實“收視課”和每周一節的“閱讀課”,做到了作文、書法的同步提高。每個學生都備有“練筆”和“練字”本,幾年練習下來,好多同學都編成了集子。高三(5)班王志遠同學共寫成六本習作,涉及到詩歌、散文、戲劇、小小說、小論文等文體,每本均有“序言”,有的還有“后記”,堪稱一套質量較高的學生習作集。
4、利用專題講座,將語文與生活融合。我們經常聘請外地專家、教授來我校講學,本期我們聘請了華中師大《語文教學與研究》雜志社曉書教授作了“話題作文三重門”的專題講座,組織老師們學習討論了“于漪教學藝術箐華”,提升了語文活動的內涵。
以前教學一個知識點,師生心中總有一個難以啟齒的觀點,這是高考必考的內容,要教好!要學好!老師們也常常會在高考科目和每天必說必用的母語間找結合點,其實,這個結合點早就存在,只是在教育體制不夠完善的情況下,師生有意無意地將之割裂罷了。應該說,所有的活動都只是在完成語文回歸的使命。真正放手后,教師松了一口氣,學生也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母語的親切感和無窮的魅力。正如三(!)班汪鑫同學所說的:“哦,我每天都是這么說這么用的,原來語文離我們這么近!”
親和力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同學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學起來就干勁十足,教學質量普遍得到了提高。2002年高考,當陽二高文科、理科語文均獲宜昌市同類學校教學質量一等獎,2003年高考,我校語文EC值在宜昌市總排名:文科第六名,理科第十名,超過了許多縣市一中,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了課題研究者無數的心血,更是對實驗探索的充分肯定。
李文忠
[讓語文走進生活(人教版必修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2.語文有效教學論文
3.語文的教學論文
8.初中語文優秀教學論文
10.職中語文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