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山東煙臺 莊枚
【教材分析】
《范進中舉》是初中語文第八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小說。選自我國清代杰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課文節選部分主要通過對比手法描寫范進中舉前后,特別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運用了夸張諷刺等多種手法成功的刻畫了范進、胡屠戶等形象的丑態與周圍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嘴臉,真實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舉制度對人心靈的荼毒。是學生學習如何描寫人物的好范文,同時對于提高學生閱讀和鑒賞的綜合能力、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成才觀都有很大幫助。
【學情分析】
初四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小說常識和自學能力,感性認識較強,但理性分析不足。本文內容生動、語言形象,學生容易被其情節和語言所吸引,而忽略對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分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加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多讀多思多討論,領會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藝術性。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①了解作者吳敬梓及其小說《儒林外史》,了解封建科舉制度等有關文學常識。
②感知課文主要情節和主要人物的形象特點。
2. 能力目標:
① 培養學生分析人物、評價人物的能力。
② 變換思維角度,培養學生思考、想像、表達的綜合能力。
③ 拓展遷移,體會小說主題和夸張諷刺的藝術魅力,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進一步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與罪惡,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和成才觀。
【教學重點】
1. 把握人物形象特點及刻畫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2. 感受夸張諷刺的藝術魅力,理解小說主題思想 。
【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多讀多思多討論,圍繞一個“變”字生發開來,以牽一發而動全身之效,重點分析范進和胡屠戶兩個人物,并注意處理好與《孔乙己》一文的比較閱讀。以編劇、說戲的形式感知主要內容。在讀讀、說說、評評、議議中把握人物形像,感受諷刺的藝術魅力,探究社會意義。這樣的長課文尤其要注意精講,適當的取舍。
1.提問法:長文短教,提問精而巧,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2.情境設置法: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以編劇、說戲的形式感知主要內容,引起興趣,引領學生主動參與。
3.點撥法: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開啟學生智慧,讓學生深入思考,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布置自學:
1. 查閱搜集資料:有關作者吳敬梓、作品《儒林外史》、封建科舉制度等相關內容。
2. 借助資料并根據小說的特點,自讀《范進中舉》。
相關鏈接: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清代小說家。他出身于仕宦名門,小時候受到良好教育,對文學創作表現出特別的天賦,及至成年,因為隨父親到各處做官而有機會獲得包括官場內幕的大量見識。吳敬梓22歲時,父親去逝,家族內部因為財產和權力而展開了激烈的爭斗。經歷了這場變故,吳敬梓既無心做官,對虛偽的人際關系又深感厭惡,無意進取功名。雍正、乾隆年間,清朝統治者在逐漸鎮壓武裝起義的同時,又大興“文字獄”,考八股、開科舉以牢籠士人,其中,以科舉制危害最深,影響最廣,使許多知識分子墮入追求利祿的圈套,成為愚昧無知、卑鄙無恥的市儈。吳敬梓看透了這種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會風氣,所以他反對八股文,反對科舉制,不愿參加考試,憎惡士子們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他把這些觀點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他以諷刺的手法,對這些丑惡的現象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顯示出他的民主主義思想。
《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后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他把民間口語加以提煉,以樸素、幽默、本色的語言,寫科舉的腐朽黑暗,腐儒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無不恰到好處,謔而不苛。全書故事情節雖沒有一個主干,可是有一個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揭露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這樣的思想內容,在當時無疑是有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加上它那準確、生動、凝練的白話語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優美細膩的景物描寫,出色的諷刺手法,藝術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關于科舉制度:我國科舉制度古已有之,作為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據記載始于漢代。以下各朝,在此基礎上,或繼承,或變化,但大體都有一套較為完整的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度。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1)鄉試,(2)會試,(3)殿試。 鄉試考中后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參加會試的是舉人,取中后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貢士,取中后統稱為進士。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八股文,題目和寫作的方式都是有嚴格的規定。在明清時代只有八股文章能敲開科舉考試的大門,這也是讀書人踏入仕途的艱難之路。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①了解作者吳敬梓及其小說《儒林外史》,了解封建科舉制度等有關文學常識。
②感知課文主要情節和主要人物的形象特點。提高分析人物、評價人物的能力。
●基礎層級--自主學習過程
一、情景激趣,導入新課
多媒體課件導入:對聯賞讀 --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枯竭,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僥幸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伴隨兩幅生動的畫面:一幅是茅草棚下,家徒四壁中孤零零地站著一位穿戴皺巴巴、神態唯唯喏喏的老弱書生--藝術字:誰雪中送炭?一幅是寬敞廳堂中,高朋滿座,太師椅上坐著一位身著綢緞、春風得意的老爺--藝術字:都來錦上添花。意在調動學生情感。)
學生談自己對這副對聯的理解與看法。(學生可暢所欲言,開啟思路,師不必深究。)
師引用“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走進吳敬梓的作品,通過五十多歲的舉人范進及其身邊的人來見證封建科舉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巨大威力。(板書文題:范進中舉)
二、自學內容交流,資源共享:作者、作品、科舉。
三、結合課前自學,自由快速默讀,初步感知。
師出示關鍵詞:小說情節,主要人物及性格,寫作手法、最深的感受,相關疑問等。
生進行初讀收獲的交流或質疑。
●能力提升--自主、合作學習過程
四、深入文本,把握情節,分析人物形象。
(一)以編劇、說戲的形式感知主要內容。(概括主要情節,巧妙擬題,淺涉主題。)
假如你是劇作家兼導演,要把本文編成劇本,你打算給自己的劇本重新擬一個什么樣的劇名?主要劇情有哪些?(生自己思考,再小組討論,后推薦最佳編劇兼導演發言)
示例一:話劇
劇名 劇情
中秀才 胡屠戶“賀喜”又辱罵 誰
范進的悲喜人生 范進唯唯喏喏 雪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中 對
今非昔比 中舉前 借盤纏 又遭罵 送
從科場乞丐到金榜題名 斷炊煙 逼賣雞 炭
可鄙!可憐!可悲!
科舉考試的背后 中舉后 見報貼 喜發瘋 都來
八股文的犧牲品 打貴人 丈人巴結 錦上 比
變化無常 送賀禮 士紳附勢 添花
都是科舉惹的禍
…… ……
示例二:動漫片--范進的發跡
(二)讀讀、說說、評評、議議,把握人物形像,感受諷刺的藝術魅力
1.師出示問題:
如果你是編劇導演,請給主要演員說戲--從哪幾方面入手表演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如果你是演員,你覺得扮演哪個角色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去表演?
師出示關鍵詞:變--情節發展,人物在變化(范進的“變”,胡屠戶的“變”,眾鄉鄰的“變”,張鄉紳的“變”……)
2.生根據自己的選擇,緊扣劇情及有關人物生動的描寫,或準備說戲(說說人物形象),或準備表演(讀說文本中提拱的主要臺詞)
3.小組交流評議,也可直接在班級中師生共同交流評議。
說戲示例:
范進:大半生窮困潦倒,到54歲才考進秀才。他中舉之前,窮得揭不開鍋,生活狀態:“這十幾年,不知豬油也曾吃過兩三回”,“家里已是餓了兩三天”受人歧視,岳父可以任意辱罵他。面對屠戶的訓罵,即使中了秀才的他依然“唯唯連聲”但仍偷著去考舉人。--要表現出他既熱衷功名,又迂腐無能,怯懦麻木的形象。
中舉后,要著重展示范進因喜而瘋的瘋癲形象:先是昏厥。抓住“看”“念”“拍”“笑”寫范進喜極的動作, “往后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的動作神態。 “嗷”的聲表現驚喜過望的心情。再是瘋跑。“爬將起來”、“拍著手大笑”、“飛跑 ”這些動作描寫,突出瘋勁。又是跌倒。一腳踹在塘里:“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像可笑的動漫一樣。最后是瘋走上集。“拍著笑著”的動作極盡瘋態。別的都“昏昏沉沉”記不得,唯獨“記得是中的第七名”。中舉之后,他對胡屠戶的稱呼由“岳父”轉為“老爹”,可見他性格中有虛偽的一面。
演員示例:
胡屠戶:對范進的稱謂、對范進長相學識的評價、給范進的賀禮、對范進的舉動在不斷變化著--前倨后恭。
如:語言在變--“你這現世寶…帶挈你中了相公” “你是個爛忠厚沒用的人” “像你這尖嘴猴腮,撒拋尿照照…瘌蝦蟆想吃天鵝肉” --極力表現他的粗魯無禮,尖酸刻薄。“賢婿老爺,方才不是我大膽…” “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哪有我這賢婿體面的相貌”突出他的嫌貧愛富、庸俗勢利、見風使舵的本質。
神態動作在變-- “橫披了衣服,腆著肚子去了” “千恩萬謝,低著頭,笑迷迷地去了” “攥得緊緊地”、“將拳頭舒過來” “連忙縮回去”、“往腰里揣” 體現他欺貧愛富、唯錢權是尊、庸俗自私的性格。
4.師追問:范進在變,胡屠夫、眾鄉鄰、張鄉紳對范進態度在變,這些變化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眾生相?“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范進中舉后會變成什么樣(因為權力、金錢的欲望,讀書人“貴為鄉人畏,賤受鄉人憐”,所以不惜一切考取功名。權勢地位在變化,世人“前倨后恭”--世態炎涼。)
【板書設計】
人物 形象特點 變
范進 迂腐無能、怯懦麻木、熱衷功名 喜極而瘋
胡屠戶 粗俗無禮、庸俗勢利、欺貧愛富 前倨后恭
眾鄉鄰、張鄉紳 趨炎附勢 先冷后熱
五、課時小結:
1.評價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
2.小說用對比的手法描寫范進中舉前后,特別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著重刻畫范進癲狂的丑態及他周圍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嘴瞼,情節極具戲劇性變化,人物形象更是生動逼真,用小場景反映了大社會,批判的鋒芒不僅對著科舉制度而且指向整個封建社會,可謂一真見血,入木三分。讓我們在學知識的同時,心靈受到震撼和洗禮--封建社會不是崇尚知識,還是崇拜權力,引得天下讀書人在科舉仕途上艱難跋涉,醉心功名,成了沒有靈魂的腐儒,也使得世風虛榮浮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①拓展遷移,變換思維角度,感受夸張諷刺的藝術魅力,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②進一步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與罪惡,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和成才觀。
一、趣談導課
(本節課承接第一課時的學習,繼續賞析人物,深入探究主題,感受小說藝術魅力。)
同學們,生活中我們也遇到過特別高興的事,比如“買彩票中大獎”,這是許多彩民都向往熱衷的,中了大獎肯定心中狂喜。這是人之常情,但為什么范進中舉后會發瘋呢?(因為一旦中舉,功名富貴馬上就會到來。這個巨大的誘惑使得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不惜用一生的青春去追求。范進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他對功名的追求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幾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貴到手了,時間太短而變化太大,所以范進會瘋了。--因為過于沉溺、沉陷、沉醉,所以喜極而瘋,可見科舉考試對他的毒害之深。)
二、感受夸張諷刺的藝術魅力,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1.范進由窮書生窮秀才變成舉人老爺,中舉后又喜極而瘋,你認為這是悲劇?喜劇?
師提示:結合課文內容,根據平日看的電視節目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示例:喜劇--讓人發笑,極具夸張和諷刺意味,如喜劇小品一樣;從結局來看,主人公范進終于功德圓滿,考上舉人做了老爺。悲劇:為了考取功名,30多年的青春耗在八股文里,沒有了人格和尊嚴,沒有了自我,這是可嘆可悲的;這樣的人將來做老爺,也就是當領導,對人民、對社會、對國家能有什么用?勢必無德無能,禍國殃民,這是大悲劇--國之悲劇。
2.小說描寫的年代距今已有接近三百年,但今天我們再讀《范進中舉》,似乎親眼見到了范進、胡屠戶? (因為情節生動,尤其是人物,刻畫得很成功。今天,還有“范進”這樣死讀書的人,還有“胡屠戶”這樣的黑點。)
追問:請談談本文成功刻畫人物所用的方法。
(主要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也用了對比手法,尤其是胡屠戶,還用了夸張、諷刺手法。)
3.諷刺是本文突出的藝術特色,生動詼諧的描寫讓我們忍俊不禁,請把你認為好笑的地方找出品讀一下,想一想笑的背后隱含著什么?
示例:范進考中秀才,胡屠戶“手里拿著一副大腸和一瓶酒”坐下便挖苦范進“現世寶”“窮鬼”是靠他“積了甚么德”。吃喝加教訓到日西時分才離去,臨走“橫披了衣服,腆著肚子”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第二次范進中了舉人來賀喜,帶著燒湯的二漢,“提著七八斤肉,四五千錢。”從集市上跟范進回家,“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到了家門口,又高叫“老爺回府了!”如同一幅幽默畫勾勒出了胡屠戶庸俗勢利的市儈小人嘴臉。
又如:以白描的寫法刻畫了范進的“瘋”態。無一貶詞,卻讓讀者深感他的可憐、可悲、可笑、可鄙--醉心科舉的老腐儒。
師點評:全文無任何議論性語句,而是客觀的冷靜的描寫,窮形盡相地表現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它腐蝕了讀書人的靈魂,敗壞世風,誤國殃民。
三、拓展遷移,變換思維角度,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和成才觀。
1.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吳敬梓筆下的范進,都是讀書人,他們有什么異同嗎?
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說,他們都熱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瘋的不知為何而瘋,死的不知因誰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魯迅對孔乙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正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吳敬梓對范進是尖銳的嘲笑,無情的鞭撻,正是:可恨之人必有無奈之處,從社會根源上講,他們都是科舉制度的殉葬品。
2. 現在讓我們來做這樣一個大膽的設想:假設范進巧遇孔乙已,這將是一場怎樣的對話?(要求學生從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來刻畫人物)
3. 如果你是與范進同年代的讀書人,你會像他一樣去考科舉嗎? 同學們讀書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升學、考大學,有其功利目的,你怎么看封建社會的科舉?你又怎么看現在的中考、高考?兩者之間有區別嗎? (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科舉制度釀成了許多悲劇,生活在今天,孔乙己也許可以去經商,不會潦倒而死;范進也許可以學醫,不必年過半百受人羞辱。但我們在看到讀書人可悲的同時,也應該從他們身上發現一種精神--“吃得苦中苦”。無論哪個朝代,讀書人總是倍受尊重的,今天讀書也是求取上進,改變人生的途經之一,但讀書考學不是人生的唯一,不能死讀書,我們的人生選擇應是豐富多彩的,常言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送同學幾句話:為自己而讀書是一種需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父母而讀書是一種情感,恩情似海;為祖國而讀書是一種責任,責任重于泰山。做一個有益于自己、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國家的讀書人才是真正的讀書人。)
四、布置作業:能力挑戰,任選其一。
1.范進中了舉人后,一發不可收拾,財進才長,躍躍欲試去參加會試,想寫一份簡歷遞交上司,你覺得他會寫什么?怎樣寫?請代他寫一份簡歷。
2.另選讀《儒林外史》一篇,自選角度,進行閱讀賞析。
【專家點評】
本設計理念前衛,視點集中,內容簡約,形態多樣,實用高效。處理教材的角度新穎、合理,恰如其分的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1.處理文本很有創意,大膽取舍,重點突出,方式靈活。教師對文本的把握定位準確,《范進中舉》這篇小說情節較簡約,但人物形象豐滿,主題深刻。所以學前設置了自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處理文本時,教師采用編劇、說戲的形式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中感知主要內容,目標突出,即把握了主要情節,又了解主要人物的形象,并涉獵主題,可謂一箭多雕。
2.解讀形象,由表象入本質,講究追問的藝術性,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本。學生對文中的人物形象能夠理解,但對人物形象的內涵往往停留在表面,所以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抓住時機追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主題,并體會諷刺的藝術手法。
3.拓展較有針對性,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想認識。把本文與學過的《孔乙己》做比較,與學生自身做比較,進一步品讀感悟,提高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不足之在于:小說細節很多,課堂難以顧及全面,給人意猶未盡之感。
莊枚
[《范進中舉》(魯教版九年級選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范進中舉》課件
6.范進中舉的閱讀答案
7.范進中舉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