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弓l導學生理解什么是應用文,以及應用文有什么特點。
2.注意使用語言是為什么目的,適應什么對象,也就是使用語言要看清對象才能做到預先的效果。
二、難點、重點分析
1.本文的結構是怎樣的?
分析:本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點題,說明介紹的書目是什么。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說明什么是應用文以及應用文和文藝文的區別,引出所介紹的書的主要特點。
這一部分可以分為兩層:先說什么是應用文,它與文藝文區別何在;再說寫這兩類文章誰難誰易,從中引出該書“還真管用”的特點,這后一層承擔著承前啟后的過渡作用。前一層,主要從三個方面講應用文與文藝文的不同之處。第一是寫作目的,為什么寫的問題;第二是讀者,寫了給誰看的問題;第三是內容和形式,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
2.本文是怎樣先放后收自然而巧妙的開合的?
分析:
本篇題為“介紹《應用文寫作知識》”,是專為評介一本書而寫的,但大部分篇幅沒有專講這本書,而是放開筆談論應用文與文藝文的區別。粗略一看,似乎前面“放”的部分有不切題之嫌。當初,《書林》雜志的編輯就產生了這樣的誤解,認為離題了,只選用了文章的后半篇。仔細品味一下,會覺出,先放后收,開而后合,這恰恰是本篇寫法上的特色,稱得上不拘一格,寫法富于變化。前半篇的“放”“開”,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重要的蓄勢的作用。即,通過比較應用文與文藝文的不同性質,推導出了第一個結論:“寫文藝文有很大的自由,寫應用文應受種種限制”,“寫文藝文似易而實難,寫應用文似難而實易”。這是在講應用文寫作方面,闡明了第二個結論:指導應用文寫作的書“寫好了還真管用”。這是這一類書所具有的特殊的功能。至此,水到渠成,點明《應用文寫作》一書的基本特點是“管用”“實用性強”。那么前半篇看似離題,其實正作在本篇題旨的要害之處。前面“放”得合理,后面“收”得準確有力。整篇文章有“開”有“合”。“開”得自然,從所薦之書書名中取出“應用文”這個概念加以詮釋分辨;“合”得巧妙,又回所薦之書上,而且徑直托出該書的基本特點。
3.本文是怎樣運用對比寫法闡發事物的性質的?
分析:作者先把“文”分成文藝作品和應用文兩大類,確定拿來對比的雙方的外延。對比,從三方面展開。“文藝文可寫可不寫”,應用文“讓你寫就得寫”,這一比,比出了文藝文的隨意性和應用文的指令性,即寫應用文是由于工作實際的迫切需要。文藝文寫出來“誰看,不知道”,應用文寫出來“讀者是誰,一清二楚”,這一比,比出了文藝文的讀者難以預見而應用文的讀者可以預見,即應用文寫作有鮮明的針對性。就內容和形式而言,文藝文由作者自由選擇,應用文則是規定好了的,這一比,比出了寫文藝文自由程度高而選擇性強,寫應用文自由程度低而規定性強。通過比較,得出了指令性、針對性,規定性這三條性質,據此而導出了寫應用文比較容易,有關的寫作指導書易于“管用”等結論。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加以比較,使讀者能從不同的側面了解事物的性質。作者運用對比的寫法,有明確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導出后面的結論。
4.本文是怎樣言簡意賅而又用語通俗,娓娓而談的?
分析:解釋什么是應用文,只用一句話就分清了應用文與文藝作品的界限:“文藝作品以辦的文字都是應用文。”概括力之強,令人贊嘆。第6自然段的前三句話,概括力也非常強,而且句與句之間意思的關聯非常緊密。頭一句,承受上面的三個自然段作總結,指出寫文藝文與寫應用文的差別。第二句,由因及果,闡明因“差別”而形成的難易之別。第三句,又緊承前一句的難易問題,推導出指導應用文寫作的書“寫好了還真管用”的結論。意思上環環相套,要言不煩。用語通俗好懂,真正做到深入淺出,“青年讀者”讀了,會覺得很親切,好像坐在作者身邊聽他說話一樣。作者多用第二人稱,是一個原因;采用口語化的說法(如“很不錯”“也不知道是誰、誰、誰”)也是原因。說到底,能有這樣好的效果,還是因為作者語言功力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心里裝著讀者,處處為讀者考慮。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介紹應用文。
學生自查工具書,抄錄有關材料,彼此介紹交流,初步認識到:應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經常應用的文體,如公文、書信、廣告、契據等。公文:機關相互往來聯系公務的文件。書信:信。廣告:通過報紙、廣播、招貼等介紹商品或文娛體育節目等。契據:契約、合同、借據、收據等。
(二)簡介文藝文。
文藝文是文學方面的文章和藝術方面的文章的合稱,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地反映客觀現實的文章,如詩歌、戲劇、小說、散文,以及現在一些用文字寫的相聲、小品等。
(三)學生就日常所見所學應用文和文藝作品舉例,隨便說說應用文跟文藝文有什么不同。比方說文藝文可以用比喻、排比、夸張等,應用文可就不能這樣了。到底怎樣理解應用文跟文藝文的不同,請讀呂叔湘先生的文章。
(四)課內預習。
注意課文篇幅短小、語言通俗、條理清楚,借以了解應用文的特點和寫作要求。讀過以后讓學生劃分結構層次。
(五)解釋題目。
這是一篇應用文的題目。應用文的題目一般不同于文藝作品的題目,它開門見山,一目了然。“介紹”是作者積極向讀者推薦,表明所介紹的書是怎樣的書,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優點,值得推薦。
(六)分析內容。(在學生認真閱讀、思考后進行)
1.應用文跟文藝文有哪幾點不同?請用你自己的話說。或者是摘錄書上的要點。書上的要點是:①文藝文可寫可不寫,應用文要寫的時候卻是不能不寫。②文藝文的讀者誰看,不知道,應用文的讀者一清二楚,③文藝文的形式和內容由作者自己決定,應用文的形式和內容由客觀環境決定。
學生自己閱讀、思考,在書上做記號。
2.作者這樣比較,我們可以初步了解作者的意思了,也可以做出初步的區別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不能機械地這么看。例如班上要開一個迎春晚會,老師和同學要你寫一個文藝節目湊湊熱鬧,這也可以算是學習任務,你能說“我可以寫也可以不寫”么?應用文,例如你給同學寫信是非寫不可,有時候是某種約會,某個問候,也可以是“可寫可不寫”的。文藝文的寫作也常常有個方向問題,毛澤東同志早在1942年就提出了文藝的工農兵方向,亦即大眾化方向。應用文的讀者對象通常是明確的,但在今天的商品社會里,廣播電臺、電視臺的廣告日益追求文藝化、全民化,追求最大的廣告效益,讀者(觀眾)對象趨向模糊。文藝作品的內容和形式通常由作者決定,這不用置疑。但是為什么現在的許多文藝晚會的節目,不是以快板為主,卻以唱歌為主,或跳舞為主,或相聲為主,或文藝小品為主或多種文藝形式雜而有之呢?這決定于觀眾的口胃。課文講了文藝文跟應用文的三點不同,這大大有助于理解什么是應用文,也附帶有助于了解什么是文藝文。但我們在進一步領會應用文和文藝文時,又應當有辯證的觀點,具體處理,靈活掌握。
3.作者講文藝文跟應用文不同,是用什么語言形式來關聯的?。
答:第1層關聯是:“首先”、“其次”、“又其次”。
第2層關聯是:“這是第一點不同。”“這是第二點不同。”
寫了三個不同以后用“這樣看來”關聯。
4.括弧里的話起什么作用?能不能劃去?
答:“當然,這是說,你不是名作家。”名作家在社會上,在文學界,在學術界影響大,就常常會有人“逼著你非寫不可”,作者加上這句話就全面了,否則有片面性,好的文章不能有片面性。“當然要考慮社會效果”也是對“愛寫什么寫什么”的補充,否則人們要批評為只管寫作不問效果。看起來括號里的話是可有可無,至少輕于正文,其實不妨認為它比正文重要,而在培養學生的辯證觀點上,提高寫作水平上是十分重要的,千萬不可忽視。
5.什么叫做“寫文藝文似易而實難,寫應用文似難而實易”?
答:這句是對上文三個比較的小結,“似易”就是好像沒有什么要求,沒有什么限制,沒有什么對象;“實難”就是要有更高的語文水平、更多的生活經歷和很好的文學才能。并不能每個人都能寫文藝文,但每個人都必須學會寫應用文。寫應用文好像有這樣那樣的限制或規定,其實只要注意一些應用文體的形式(當然有時候也要考慮內容),寫起來還是比較容易。也正因為容易,人們往往不重視學習應用文知識,因而產生一些不應產生的錯誤。
6.這一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既總結上文的三個比較,又啟示下文具體地介紹《應用文寫作知識》。這叫過渡段。這種過渡段在文章中很有作用,值得仔細玩味。
7.第7段的結構是怎樣安排的?
答:分兩層。第l層從“這本書”到“實例多”。說明“這本書”的實用性強,又講了理論,比方提出了“實、準、簡”三原則。但是從總體來看還是“實用性強”。這種既抓住問題的兩個方面又指出主導所在、特征所在的論證方法很值得學習。第2層依次介紹,言簡意賅,揭示各自的優點,引人入勝。例如“完全從實際出發,而且無微不至,讀者要能照辦,準錯不了”,“舉了不同類型的例子七條”,“雖然例子不多,可是從頭到尾都是經驗之談,給未來的新聞工作者上了一堂最好的入門課”,“這種寫法……最為實惠”:推薦的目的相同,但寫法不同,角度不同,騰挪跌宕,富有新義,句式又是同(×××談××)中見異,異中有同,值得反復閱讀,領會神韻。這種名家妙筆,與其一味講道理,做練習,不如叫學生細讀精讀反復讀,乃至于背誦,以便理解、掌握。
第8段進一步明確了本文的寫作目的是把《應用文寫作知識》介紹“給還缺少寫應用文經驗的青年讀者”。
(七)練習提示:
1.學生在小組里用自己的話談一下文藝文和應用文的三點不同,選出一名最好的。
2.《書林》認為本文前半部分“不很切題”,上海《青年報》只登出了后一部分,這都沒有領會本文的精妙所在。“純粹就事論事”沒有理論高度,不行,干巴巴地談“實”“準”“簡”不作比較說明,也是失之枯燥乏味難于深入,而且不容易把問題說清楚。“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作者巧妙地運用比較法把抽象的東西說具體了,把枯燥的東西說生動了,實在是語言大師的高超的語言藝術。
如果說本文還有什么美中不足,那就是文藝文和應用文的三個方面的比較有些“含意未申”,如前所說,文藝文的讀者、文藝文的內容和形式的確定固然有跟應用文不同的地方,但也常常受到客觀形勢客觀條件的制約。
3.“練習”四中①例有歧義;②例不準確;③例褒貶不當;④例羅嗦。①應改為“病假或事假三天以上者”;②應當改為“應當進行處理”;③應改為“果斷地做出……并派遣工程師××……”;④應改為“后來調到供銷科,工會有!臨時任務,我又調去工作”。
(郁勤)
[介紹《應用文寫作知識》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6.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為學》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