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題:父母的心(川端康成)
教學目標: 1、體會蘊含于小說中的濃濃的愛心和淡淡的哀怨。
2、學習在曲折的情節中展示人物鮮明的個性特征和
表現深刻的主題思想。
學習重點:目標2
學習方法:自讀、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課時計劃: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序幕
我們已經感受了那么多中國人的親情、中國人的至情至愛,讓我們再通過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的小說《父母的心》感受外國人的親情。這樣,我們便會真正明白“親子之愛”是人類共同的感情,我們便會更加理解“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些俗語的深刻含義 。
二、閱讀主場
(一)教師簡介作者。
介紹要點:
1、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評語(“由于他的小說藝術--他以一種充滿技巧的敏銳,表達了最具民族性的日本靈魂。”)
2、作品風格(熱愛纖細的美,激賞充滿悲哀的象征語言,淡淡的哀怨常常成為作家致力表現的情感。)(這種風格的形成與他個人父母早逝經歷有著極大的關系)
(二)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1、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織閱讀,完成以下學習目標:
⑴了解梳理小說的結構。
⑵確認四次送、換孩子的人物和換孩子的理由,捕捉送、換孩子過程中不同人物的感情變化的信息,體會這些行為和理由的真正含義。
問題要點:
⑴結構:
破題(1、2)--開端(3-6)--發展(7-12)--高潮(13-16)--結局(17)
⑵內容:
第一次,窮男人和妻子--送大兒子--父母“含著熱淚,難割難舍”
第二次,父親--用二兒子換大兒子--“無精打采”“高高興興”(“我們家的接班人”)
第三次,母親--用三歲的女兒換二兒子--“失魂落魄的樣子”“有些不高興”(與“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樣”“就像把婆婆扔了一樣不好受”)
第四次,兩口子--要回孩子--“痛哭失聲”“悲傷起來,含著淚說”(“把那個無知的孩子給人家,連我自己都覺得這當爹的太冷酷無情,……與其舍掉一個孩子,還不如爹媽兒女一家六口餓死在一起好。”)
行為和理由說明:
優越的條件,也割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愫。至情至愛,血濃于水,濃濃親情是人類所共同的純真的感情。
2、學習小組安排組員代表小組作交流發言。(交流中如有不同意見可進行討論。)
(三)在上面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小說人物的特點,整理在寫作上獲得的啟發。
1、人物特點:
窮夫婦人窮志不窮,有一顆至親至誠的愛心。貴婦人富有同情心,能善解人意。
2、寫作上的收獲:
安排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節,在曲折的情節中去展示人物鮮明的個性特征,表現深刻的主題。
三、閱讀尾聲
(一)師生合作研究“探究練習二”
(二)解決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三)詞句積累(抄在積累本上)
風度極佳 衣衫襤褸 寒酸相 女傭 酬謝
難割難舍 失魂落魄
(四)布置作業。
用幾句話概括“父母的心”的內涵,將自己的概括告訴家長,征求家長對你的認識的看法。財主夫人懂得了父母之心,但未領養到孩子,畢竟還是遺憾。設計一個故事,滿足她的愿望,讓她有機會實踐她所理解的父母之心。
周智
[父母的心(蘇教版八年級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3.八年級下地理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