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課題:最后一課(都德)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愛國主義精神。
2、了解小說的要素,學習語言、動作、和心理描
寫。
學習重點:目標2
教學方法:討論交流、合作學習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序幕
愛國主義是一種實實在在信念,決不是、也不應該是掛在口頭的虛無縹緲的可有可無的招牌。在一所小學校,在一個普通老師、一班尚不懂事的小學生和一群鎮上的人心上,在一堂平時并不起眼法語課上,譜寫的一曲悲壯的愛國主義頌歌,就是最好的例子。
二、閱讀主場
(一)提出問題:
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有哪些愛國表現?(分兩個組分別從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身上尋找具有愛國主義的表現,再圍繞體現在他們身上的愛國主義表現。安排第一次課堂發言。)
(二)提出問題:
小弗朗斯和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怎么表現出來的?(提供小說故事情節結構,讓學生按順序研究。依據得出的結論,安排第二次課堂發言。)
開端(1-6段)著重提示:
這部分刻畫小弗朗士的幼稚、貪玩、不愛學習、不懂事,可還能管住自己的特點,是為了讓這時小弗朗士的思想性格和后來小弗朗士的思想性格的徹底轉變,形成了強烈的對照。
發展(7-23段)著重提示:
第1層(7-10段)采用兩個對照手法從四個方面(氣氛、學生、老師、后排座凳)。
敘寫上課前教室里的似乎尋常,主要是為了烘托“最后一課”越來越濃、越來越強烈的莊嚴、悲憤的氣氛,突出“最后一課”在學生、老師、鎮上的人心中引起的強烈振動和他們對這“最后一課”的無比珍惜。
第2層(11-16段)正面揭示“最后一課”的嚴肅意義,點明主題--
普魯士占領者強迫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學校教德語,極大地傷害了法蘭西人民的民族感情,促使小弗朗士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第3層(17-23段)描寫“最后一課”的動人情景:
小弗朗士的心理變化--從自悔到自尊的升華。
韓麥爾先生的話--使小弗朗斯受到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他的愛國主義情感進一步升華。
韓麥爾先生的神態--自責、痛苦心境,對韓麥爾先生的理解和同情是小弗朗斯變得懂事、成熟。
高潮和結局(24-29段)著重提示:
“鐘聲”(意味著“最后一課”的結束,從此阿爾薩斯學校將和法語告別),“號聲”(暗示德語將代替法語),引起他臉色“慘白”(內心無比悲痛);“法蘭西萬歲”把故事推向高潮,傾注了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感情。
(三)提出問題:
小說結尾韓麥爾先生為什么“使出全身力氣”寫粉筆字?為什么韓麥爾先生竟至于“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用這樣的動作描寫結尾有什么好處?(安排第三次課堂發言。)
這一動作里傾注了他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感情。
這是因為韓麥爾先生面對祖國被占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之中。
這樣結尾,表達的感情更為深沉,更能震撼讀者的心靈。這些動作中,包含著韓麥爾先生內心深處因國土淪喪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包含了這位愛國者對自己民族的無比熱愛和對民族語言的深刻眷戀。這些動作描寫再現了人物極其復雜的心理活動,多重感情的交織。此時無聲勝有聲,留給了讀者反復回味的余地。
(四)提出問題
作者刻畫小弗朗士主要運用了什么方法?(安排第四次課堂發言。)
心理描寫。(學生能舉例說明即行)
三、閱讀尾聲
(一)師生合作研究“探究練習二、三”
(二)解決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三)詞句積累(抄在積累本上)。
宛轉 挾著 詫異 祈禱 慘白 哽住
(四)課堂背誦“忽然教堂的鐘聲敲了十二下……你們走吧”。
(五)布置作業。
向家長講述這個感人的故事。小說結尾寫道:“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散學了,--你們走吧。’”韓麥爾先生后來怎么樣了?小弗朗士他們走了嗎?請展開想象,在小說結尾后續寫一段文字。
周智
[最后一課(蘇教版八年級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2.八年級下地理教案設計
9.蟬的教案設計
10.閣夜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