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童華池
[文本重讀]
閱讀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問題:
路瓦栽夫人懂得窮人的艱難生活了。她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她就設法償還。她辭退了女仆,遷移了住所,租賃了一個小閣樓住下。
她懂得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兒和廚房里的討厭的雜事了。她刷洗杯盤碗碟,在那油膩的盆沿上和鍋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她用肥皂洗襯衣,洗抹布,晾在繩子上。每天早晨,她把垃圾從樓上提到街上,再把水從樓下提到樓上,走上一層樓,就站住喘氣。她穿得像一個窮苦的女人,胳膊上挎著籃子,到水果店里,雜貨店里,肉鋪里,爭價錢,受嘲罵,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省她那艱難的錢。
月月都得還一批舊債,借一些新債,這樣來延緩清償的時日。
她丈夫一到晚上就給一個商人謄寫賬目,常常到了深夜還在抄寫五個銅子一頁的書稿。這樣的生活繼續了十年。
第十年年底,債都還清了,連那高額的利息和利上加利滾成的數目都還清了。
路瓦栽夫人現在顯得老了。她成了一個窮苦人家的粗壯耐勞的婦女了。她胡亂地挽著頭
發,歪斜地系著裙子,露著一雙通紅的手,高聲大氣地說著話,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但是有時候,她丈夫辦公去了,她一個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么美麗,多么使人傾倒啊!
要是那時候沒有丟掉那掛項鏈,她現在是怎樣一個境況呢?誰知道呢?誰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
有一個星期天,她到極樂公園去走走,舒散一星期來的疲勞。這時候,她忽然看見一個婦人領著一個孩子在散步。原來就是佛來思節夫人,她依舊年輕,依舊美麗動人。
路瓦栽夫人無限感慨。她要上前去跟佛來思節夫人說話嗎?當然,一定得去。而且現在她把債都還清,她可以完全告訴她了。為什么不呢?
她走上前去。
“你好,珍妮。”
那一個竟一點也不認識她了。一個平民婦人這樣親昵地叫她,她非常驚訝。她磕磕巴巴地說:
“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認錯了。”
“沒有錯。我是瑪蒂爾德路瓦栽。”
她的朋友叫了一聲:
“啊!……我可憐的瑪蒂爾德,你怎么變成這樣了!……”
“是的,多年不見面了,這些年來我忍受著許多苦楚,……而且都是因為你!……”
“因為我?……這是怎么講的?”
“你一定記得你借給我的那掛項鏈吧,我戴了去參加教育部夜會的那掛。”
“記得。怎么樣呢?”
“怎么樣?我把它丟了。”
“哪兒的話!你已經還給我了。”
“我還給你的是另一掛,跟你那掛完全相同。你瞧,我們花了十年工夫,才付清它的代價。你知道,對于我們這樣什么也沒有的人,這可不是容易的啊!……不過事情到底了結了,我倒很高興了。”
佛來思節夫人停下腳步,說:
“你是說你買了一掛鉆石項鏈賠我嗎?”
“對呀。你當時沒有看出來?簡直是一模一樣的啊。”
于是她帶著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佛來思節夫人感動極了,抓住她的雙手,說:
“唉!我可憐的瑪蒂爾德!可是我那一掛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1.這段選文,寫了哪兩個方面的內容?它們分別是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什么階段?
答: 。
2.從人物描寫的角度看,這段選文對瑪蒂爾德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從這些描寫中,
可以看出丟失項鏈以后的瑪蒂爾德具有哪些鮮明的的個性特點?
答:
。
3.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當代著名學者錢理群先生在評論《項鏈》的一篇論文中說:“‘誰
知道呢?誰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 這就是全文的文眼。”據此,請回答:什么是文章的文眼?你怎樣理解《項鏈》的文眼?
答:
。
4.這段選文寫瑪蒂爾德與佛來思節夫人的對話,佛萊思節夫人說了兩次“我可憐的瑪蒂爾德”,這兩次的意思和表達效果都相同嗎?為什么?
答:
。
【參考答案】
1.還債務 項鏈是假的 情節的進一步發展 高潮和結局
2.動作描寫 外貌描寫 語言描寫 心理描寫 自尊自重 誠信善良 艱苦奮斗 勤勞質樸
3.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關鍵性詞句。
錢理群先生引用的這句話,正是莫泊桑道出的他創作《項鏈》這篇小說的意圖--通過項鏈這件“小”飾品的得失變化,展現瑪蒂爾德在人生道路上的大起大落。同時,也真實地反映了他對人生的理解。應該說,瑪蒂爾德的人生遭際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小說由此而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錢先生的“文眼說”是完全正確的。但也要看到,由于時代的局限,莫泊桑對人生的理解融入了宿命論的成份;而人才是自己命運的主人--實際上瑪蒂爾德靠自己和丈夫十年的艱苦奮斗還清債務,挺直腰板做人,恰好說明了這一點。
4.不同 第一次只是針對瑪蒂爾德外貌變化說的。第二次則是聽清了事情的原委后,針對瑪蒂爾德的不幸遭遇說的,既含有對瑪蒂爾德的同情,也含有幾分歉疚。這句話也為出人意料的“爆炸性”的結尾作了極好的鋪墊。
[考點鏈接]
2007年高考,18套語文試卷,就有重慶卷、全國卷新課標卷(海南、寧夏等省用)、遼寧卷、湖北卷、浙江卷、福建卷和山東卷等命制了有關小說的題目。其中三份試卷命制了小說的文本閱讀題:全國卷新課標卷(海南、寧夏等省用)為《水滸傳會評本》第八回《林沖見差撥》一節的閱讀、湖北卷為當代微型小說《日月行色》的閱讀,山東卷為《聊齋志異郭生》的閱讀。其余幾份試卷,則分別命制了填空、選擇、簡答、簡述、概括和改錯等類型題目中的一種或數種。考小說考得最多的是湖北卷:除了當代微型小說《日月行色》的文本閱讀,還有分量不輕的填空題,還有人物形象概括題。
小說屬于文學類作品。2007年高考語文考綱對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要求是:
閱讀鑒賞中外文學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手法。文學作品閱讀鑒賞,注重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上述三份命制了小說文本閱讀的試卷,正是考查了考生的分析綜合、鑒賞評價和探究等方面的能力,三者的能力層級分別為C、D和F。沒有命制小說文本閱讀的試卷,考查了考生對小說的有關常識的識記,對小說主要內容,如人物、情節和環境等的記憶和理解,也或多或少地考查了分析綜合、鑒賞評價和探究等方面的能力。非文本閱讀最典型的是福建卷。請看這份試卷的第11題:
11.簡答題(任選兩題,每題100字左右)。(10分)
(1)《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是一個著名的情節,請簡述書中寶玉、黛玉共讀《西廂記》的故事。
(2)《家》中覺慧說過這么一段話:
“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
覺慧為什么與家庭決裂?他最后是如何為自己爭幸福的?請簡述。
(3)“關女兒禁閉”和“搶梳妝匣”是《歐也妮葛朗臺》中的兩個情節,這些均與那個梳妝匣有密切的聯系,請簡述梳妝匣的來歷。
(4)《巴黎圣母院》中流浪人為什么攻打圣母院?此事結局如何?請簡述。
這道題考查的小說作品皆是名著,時間和地域范圍正好涵蓋古今中外,明提“簡述”,實際上,考查了考生的多種能力。這樣的題目,具有很好的導向性。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2007年高考,語文一科對小說的考查,緊緊圍繞考綱規定的考點來命制題目,考查的內容多與課本有關,且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著。由此可知,就小說一項而言,課本上的名著是學習和復習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大范圍,擴大成果,創造性地研習,以使知識和能力能夠順利地遷移。
[經典試題]
題目:2007年高考全國卷新課標卷(海南、寧夏等省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
林沖見差撥
只說公人將林沖送到滄州牢城營內來,營內收管林沖,發在單身房里聽候點視。卻有一般的罪人,都來看覷他,對林沖說道:“此間管營,差撥,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詐人錢物。若有人情錢物送與他時,便覷的你好;若是無錢,將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門便不打你一百殺威棒,只說有病,把來寄下;若不得人情時,這一百棒打得個七死八活。”林沖道:“眾兄長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錢,把多少與他?”眾人道:“若要使得好時,管營把五兩銀子與他,差撥也得五兩銀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說之間,只見差撥過來問道:“那個是新來的配軍?”林沖見問,向前答應道:“小人便是。”那差撥不見他把錢出來,變了面皮,指著林沖便罵道!“你這個賊配軍!見我如何不下拜,卻來唱喏!你這廝可知在東京做出事來!見我還是大刺刺的!我看這賊配軍滿臉都是餓紋,一世也不發跡!打不死,拷不殺頑囚!你這把賊骨頭,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間叫你便見功效!”把林沖罵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頭應答。眾人見罵,各自散了。
林沖等他發作過了,去取五兩銀子,陪著笑臉告道:“差撥哥哥,些小薄禮,休言輕微。”差撥看了道:“你教我送與管營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沖道:“只是送與差撥哥哥的;另有十兩銀子,就煩差撥哥哥送與管營。”差撥見了,看著林沖笑道:“林教頭,我也聞你的好名字。端的是個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雖然目下暫時受苦,久后必然發跡。據你的大名,這表人物,必不是等閑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沖笑道:“總賴顧。”差撥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書禮,說道:“相煩老哥將這兩封書下一下。”差撥道:“即有柴大官人的書,煩惱做甚?這一封書直一錠金子。我一面與你下書。少間管營來點你,要打一百殺威棒時,你便只說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來與你支吾,要瞞生人的眼目。”林沖道:“多謝指教。”差撥拿了銀子并書,離了單身房,自去了。林沖嘆口氣道:““有錢可以通神,”此語不差!端的有這般的苦處!”
原來差撥落了五兩銀子,只將五兩銀子并書來見管營,備說林沖是個好漢,柴大官人有書相薦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無十分大事。管營道,“況是柴大官人有書,必須要看顧他。”便教喚林沖來見。
且說林沖正在單身房里悶坐,只見牌頭叫道:“管營在廳上叫喚新到罪人林沖來點名。”林沖聽得喚,來到廳前。管營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舊制∶新入配軍須吃一百殺威棒。左右與我馱起來。”林沖道:“小人于路感冒風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頭道:“這人見今有病,乞賜憐恕。”管營道:“果是這人癥候在身,權且寄下,待病痊可卻打。”差撥道:“見天王堂看守的,多時滿了,可教林沖去替換他。”就廳上押了帖文,差撥領了林沖,單身房里取了行李,來天王堂交替。差撥道:“林教頭,我十分周全你。”林沖道:“謝得照顧。”
(選自《水滸傳會評本》第八回,有刪節)
11、下列對小說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小說寫了林沖發配滄州、初入勞營的一段情節,作者將筆墨集中在林沖見差撥的細節描寫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沖一進勞營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關照,卻遭到差撥的辱罵和恐嚇。
C、差撥一見林沖就破口大罵,是因為林沖只是唱喏,沒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給管營等的書禮拿出來。
D、小說通過對管營、差撥、牌頭等人相互勾結欺壓犯人的具體描寫,形象的反映了牢營的黑暗現實。
E、小說借“有錢可以通神”這句話,揭示了當時社會的世態人情,也表達了林沖的感慨和無奈。
12、小說第一段寫林沖剛到牢營,就有犯人介紹牢營的情況,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答:
。
13、差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刻畫這個人物?請簡要分析。(6分)
答:
。
14、對第三段“林沖等他發作過了,去取五兩銀子,陪著笑臉告道”這句話,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圣嘆評點道:“雖是播出奇文,然亦實是林沖身份。”依據小說內容,探究“亦實是林沖身份”指的是林沖的哪一種身份,表現的是林沖什么樣的性格和心理。(8分)
答:
。
【參考答案】
11、(5分)BC
12、(6分)
①概括介紹牢營情況,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②為后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制造懸念,使故事產生波瀾。
13、(6分)
差撥是個利用職權詐取錢財的勢利小人。
①對比法。②主要表現在對林沖先罵后夸的語言描寫上;如先是罵林沖為“賊配軍”、“賊骨頭”,后來夸林沖為“好男子”、“久后必然發跡”。
14、(8分)
兩種身份:①教頭身份。②配軍身份。
四種性格和心理:①謹慎小心。②沉著冷靜。③隱忍順從。④顧及顏面。
[能力沖浪]
閱讀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問題
洗手間里的晚宴
作者:周海亮
女傭住在主人家附近,獨自帶一個四歲的男孩。主人也曾留她住下,卻總是被她拒絕。因為她非常自卑。
那天主人要請很多上流社會的客人吃飯。主人對女傭說今天您能不能晚些回家。女傭說當然可以,不過我兒子見不到我,會害怕的。主人說那您把他也帶過來吧。那時已是黃昏,女傭回家拉了兒子往主人家趕。兒子問我們要去哪里?女傭說,帶你參加一個晚宴。
四歲的兒子并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一位傭人。
女傭開始把兒子關進主人家的書房。可是不斷有客人光臨。女傭有些不安。她不想讓兒子知道主人和傭人的區別、富有和貧窮的區別。后來她把兒子關進主人的洗手間說,這是給你準備的房間。她指指馬桶說,這是一個凳子。然后她再指指洗漱臺,這是一張桌子。她從懷里掏出兩根香腸,放進一個盤子里。母親說,現在晚宴開始了。
盤子是從主人的廚房里拿來的。香腸是她在回家的路上買的。她已經很久沒有給自己的兒子買過香腸。做這些時,女傭努力抑制著淚水。沒辦法,主人的洗手間是房子里惟一安靜的地方。
男孩在貧困中長大。他從沒見過這么豪華的房子,更沒有見過這樣的洗手間。他不認識抽水馬桶,不認識大理石洗漱臺。他坐在地上,將盤子放上馬桶蓋。他盯著盤子里的香腸和面包,為自己唱起快樂的歌。
晚宴開始的時候,主人突然想起女傭的兒子。他問女傭,女傭說她也不知道。主人看女傭躲閃著的目光,就在房子里靜靜地尋找。終于他順著歌聲找到了洗手間里的男孩。那時男孩正將一塊香腸放進嘴里。他愣住了。他問男孩躲在這里干什么?男孩說我是來這里參加晚宴的,現在我正在吃晚餐。他問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男孩說我當然知道,這是晚宴的主人單獨為我準備的房間。主人說是你媽媽這樣告訴你的吧?男孩說是……其實不用媽媽說,我也知道。晚宴的主人一定會為我準備最好的房間。不過,男孩指了指盤子里的香腸,我希望能有個人陪我吃這些東西。
主人的鼻子有些發酸。他默默走回餐桌前,對所有的客人說,對不起今天我不能陪你們共進晚餐了,我得陪一位特殊的客人。然后他從餐桌上端走兩個盤子,來到洗手間的門口,禮貌地敲門。得到男孩的允許后,他推開門,把兩個盤子放到馬桶蓋上。他說這么好的房間,當然不能讓你一個人獨享……我們共進晚餐。
那天他和男孩聊了很多。他讓男孩堅信洗手間是整棟房子里最好的房間。他們在洗手間里吃了很多東西,唱了很多歌。不斷有客人敲門進來,他們向主人和男孩問好,他們遞給男孩美味的蘋果汁和烤成金黃的雞翅。后來他們干脆一起擠到小小的洗手間里,給男孩唱起了歌,每個人都很認真。
多年后男孩長大了。他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帶兩個洗手間的房子。他步入上流社會,成為富人。每年他都要拿出很大一筆錢救助一些窮人,可是他從不舉行捐贈儀式,更不讓那些窮人知道他的名字。有朋友問及理由,他說,我始終記得多年前,有一天,有一位富人,有很多人,小心地維系了一個四歲男孩的自尊。
(2017-02-06《北京晚報》)
1.這篇小說的主題與《項鏈》的主題有何異同?
答:
。
2.“主人的鼻子有些發酸”,這里的“發酸”是什么意思?主人為什么會鼻子發酸?
答:
。
3.這篇小說中的女傭與《項鏈》中的瑪蒂爾德,個性方面最大的相同點是什么?表現這一點的形式,兩篇小說有哪些不同?
答:
。
4.這篇小說寫得很感人,但結尾一段,頗受爭議。你覺得結尾一段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答:
。
【參考答案】
1. 相同的是,兩篇小說都謳歌了社會生活中的人性美。不同的是:這篇小說帶有較重的理想主義的色彩,《項鏈》則更接近于當時的社會現實:這篇小說對作品中的人物,沒有批評的成份,而《項鏈》則批評了瑪蒂爾德在丟失項鏈之前的虛榮心。
2. 鼻子發酸是人內心痛楚時產生的一種生理現象
主人被洗手間里的晚宴場面所震撼:他“認識”了一位獻出特殊母愛的母親,他決心和這位偉大的母親一道,保護四歲男孩的自尊;他看到了社會的貧富懸殊在他家投下的一個縮影,他的心頭陡然升起了一種責任感。
3. 自尊自重
這篇小說中的女傭,是通過在主人的洗手間里為不諳人世的兒子舉行“晚宴”--為不傷害兒子的自尊心來表現的;《項鏈》中的瑪蒂爾德,是通過在項鏈丟失以后“毅然決然打定了主意” 并艱苦奮斗十年“ 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來表現的。
4.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可從下面提示的任一方面作答,也可綜合兩個方面作答。
好 理由是:“多年后”的“男孩”與“四歲的男孩”形成鮮明的對比,小說引人積極向上;“有了帶兩個洗手間的房子”,“洗手間”巧妙地照應了文題,照應了全文;卒章顯志,揭示了小說深刻的主題。
不好 理由是:人物的人生走向概念化,缺少新意;小說的主題已在情節發展的字里行間展現出來,讀者自可領悟,無須再在結尾處點明。
[素材生成]
一、《項鏈》補白二則
主題,主人公瑪蒂爾德,情節和線索,都是鑒賞《項鏈》的重點;這篇世界名作,似每一個細微末節,都是值得贊賞的。
1 .配角:我們把視角移向瑪蒂爾德的丈夫路瓦栽先生。首先是他給妻子提供了出席教育部的舞會機會,并為之作了大量的準備。他將準備用于購買一桿獵槍去打云雀的四百法郎拿出來,并建議到佛來思節夫人那里去借珠寶。項鏈丟失后,“凡有一線希望的地方,他都去過了”。在夫婦倆找了一個星期而無結果的情況下,是他 “應該想法賠償這件首飾了” 將父親遺留給他的一萬八千法郎拿出來,且到處借債,不顧“未來的苦惱,將要壓在身上的殘酷的貧困,肉體的苦楚,精神的折磨”, 湊足三萬六千法郎,買了新項鏈還給了佛來思節夫人。在償還債務的日子里,路瓦栽“一到晚上就給一個商人謄寫賬目,常常到了深夜還在抄寫五個銅子一頁的書稿”。十年辛苦不尋常,終于還清了債務,獲得了精神的解脫。在主人公瑪蒂爾德面前,路瓦栽是一個配角,但這個配角是光彩的。在事件發生發展的整個過程中,他始終愛他的妻子,遇事沒有半點的推諉,做人沒有半點的虛偽。莫泊桑塑造的路瓦栽這個配角的形象,也是十分成功的--他把一個小資產者的形象寫活了,而且很可愛。
2 .鋪墊:如果對小說中的“鋪墊”藝術不甚了了,《項鏈》真是詮釋“鋪墊”的絕好教材。當瑪蒂爾德在丈夫的幫助下,辛勞十年還清了高額債務,結尾一句“可是我那一掛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如奇峰突起,如迷霧升騰,一時讓讀者大惑不解;少頃,即回過神來,直呼結尾之妙。這“回過神來”,則是讓一時迷失了的那根神經,“串”起了那些看似漫不經心的筆墨:瑪蒂爾德借項鏈時,挑到一掛最滿意的,佛來思節夫人一句“當然可以。”并不在意。瑪蒂爾德夫婦“拿了盛項鏈的盒子,照著盒子上的招牌字號找到那家珠寶店。老板查看了許多賬簿,說: ‘太太,這掛項鏈不是我賣出的;我只賣出這個盒子。’”瑪蒂爾德去還項鏈時,“佛來思節夫人沒有打開盒子”。細讀了這幾筆,“項鏈是假的”也就不足為怪了。為之,我們不能不佩服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生花妙筆。
二、優秀微型小說薦讀
1 .
水
(成都市優勝科普作品獎)
張海峰
一群學生去參觀博物館,導游說:“原來的地面表面71%都是水。”
學生問:“水是何物?”
“就是H2O。”
“這可是貴重的化學藥品。”
2 .
永遠的小孫
(首屆短信文學大賽二等獎)
楊靜龍
在小孫退休的歡送會上,局長高度評價了小孫的工作,然后說:“小孫,退休后有什么要求,盡管提出來。”小孫猶豫良久,說:“請領導能否……叫我老孫!”局長呵呵笑道:“這個要求不過分嘛,小孫 。”(摘自光明網)
[小說重點篇目復習及擴展訓練:項鏈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師中心專稿)/a]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