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區王浩屯鎮初級中學 張長順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比的手法,了解草原的特點并體會作者的感受。
2、品味文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二、教學重點: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獨特感受、情感,及人生哲理
三、教學方法:講解提問法
四、教學時數:1課時
五、教學內容及步驟:
1、以《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歌曲導入新課。
問:剛才同學們聽到的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有誰知道?
答:它是《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蒙古族民歌中唱道“草原就像綠色的海,氈包就像白蓮花。”贊美了草原的美麗、可愛。
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在當今文藝界,號稱“草原三劍客”之一的青年作家鮑爾吉原野所寫的、對草原有獨到感受的一篇文章《靜默草原》。
鮑爾吉原野;蒙古族,近年來以散文創作為主。著有散文集《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燈》等。現在在《遼寧公安》報任職,除作家的身分之外,他還是一位人民警察。
2、下面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上)
3、聽課文錄音,用筆劃出生字詞。
聽完課文錄音以后,學生利用現有工具書相互交流掌握生字詞的讀音和意義。
教師檢查。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下列幾個詞語,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前瞻(zhān) :向前方的遠處看;向將來看。 簇(cù)立 :聚集成堆地挺立著 .
迥(jiǒng)然不同:形容差得很遠。 穹(qióng)廬 :借指天空。
摩挲(suō):用手撫摩
4、課文講解:
這篇課文景物描寫不多,側重于抒情、感悟。作者在對草原的一種獨特的情感基礎上,抒發了對生命的富有哲理性的思考,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請同學們仔細地朗讀課文,找出在課文中體現在哪里?
教師點撥:對比就是拿兩種事物來對照比較。
教師提示學生先看1-4自然節。
①、草原的景觀: 一樣的風景:遼遠而蒼茫。(板書)草原的特點:給人的感受是驚慌。
名山園林: 都有新景物可觀,景隨步移。
提示學生看5-6自然節。
②、蒙古牧人看草原的方式: 瞇著眼睛前看,牧人卻是在“享受”草原。想在眼里裝填一些蒼茫。
城里的人看草原風景的方式: 大睜著眼睛,城里人是在尋找草原。因而困惑。
從而得出草原的特點是: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看是感官的,外向的。感受則包括感觸、感情、感想,它不光是外來的刺激的反應,而且還是內心激發出來的。
齊讀第7--8段
提問:為什么草原具有看不到與看不盡這兩種特點?
讓學生回答。
具體分析:草原是遼闊無邊的,所以看不到,而草原的又是變化多端,就使得我們無法抓住草原的某一特點,所以“看不盡”。
明確:草原無邊無際(一直延伸到遠方與天際接壤),草原的變化多端(但在陽光與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錫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霧氣中的淡藍)。
板書:看不到與看不盡
看9-10自然節。
思考:“草原在單一中呈現豐富。”單一與豐富是否矛盾?(不矛盾)以文中的句子解釋(學生回答)
分析:“在單一中呈現豐富。”也就是說,豐富是蘊涵在單一之中的。草原首先給人以單一感。“這顏色無疑是綠”,“無疑”也就是說,不用懷疑,草原首先給人的感覺是大片的大片的綠。“草就是海水,極單純”這都表現了草原的單一,然而,這種單一,“在陽光與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錫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霧氣中的淡藍。”“在連綿不斷中顯示壯闊。”這就是草原的豐富。正如作者指出的“草原在單一中呈現豐富。”
明確:“這顏色無疑是綠,但在陽光與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錫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霧氣中的淡藍。”“草就是海水,極單純,在連綿不斷中顯示壯闊。”
板書:單一中呈現豐富
看第9-11自然節,體會哪些地方用了對比的手法?
③、草原:每一點都是草原的中心。可以接觸草原,撫摸、打滾、甚至過夜
交待了草原的另一個特點:中心不定和可接觸性,
大海:觀者在岸邊,眼前和身后迥然不同。以上活動都行不通。
在第10節中,作者通過對比,指出草原是沒有邊際的,每一點都是草原的中心,可以接觸、撫摸,他們用心去看草原,這就是草原之子對家鄉深沉的愛。
板書:深沉的愛
齊讀第11段。
思考:為什么說“在草原上,遼闊首先給人以自由感,第二個感覺是不自由,也可以說局促。”?
講解:首先要注意兩個詞“首先”“第二個”,也就是說自由與不自由這兩種感覺不是同時出現的。草原遼遠而蒼茫、無遮無攔, 我們可以在這里騎馬、摔跤……悠閑自在,給人的感覺就是自由的。但是,無邊無際的空間,全部是大自然,任何人的創造痕跡,和大自然空間相比,都好像不存在一樣。而人與之相比,就顯得更渺小了,渺小得微不足道。“天,籠罩大地。土地寬厚仁慈。人在這里揮動雙拳咆哮顯得可笑,蹲下嚶嚶而泣顯得可悲。”人和大自然的空間相比顯得渺小,而且人的一切作為,不管是抗爭,還是悲痛,都奈何不了大自然。這就是草原給人自由感,同時又給人一種體會:局促,(板書:局促)
④、母牛:母牛是比較溫柔的
烈馬:烈馬是比較剛烈的。
這種局促反映在“外來的旅人”身上,就是“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來做。”
朗讀(12--15段)中“遠方的小溪載著云杉的樹影擁擠而來時,我愿意像母牛一樣,俯首以口唇角到清淺流水。當我在草原上,不知是站著或趴著合適時,也想如長鬃披散的烈馬那樣用面頰摩挲草尖。”
分析:母牛、烈馬都是食草動物,是草原上是最常見最普通的動物。它們生長在草原上,草原養育了它們。草原是它們的故鄉,母牛溫順,容易讓人想起母親的形象;烈馬暴躁。雖然二者的性格完全不同,但它們面對草原、面對故鄉時,卻表現出了類似的行為,母牛表達了溫柔之愛,烈馬表現了火熱的愛,不顧一切的愛,瘋狂愛。兩者都是對草原如同對母親的深沉的愛。
(學生回答)(對草原、深沉的愛,細膩柔情)
分析14--15段
草原是寧靜的,“即使有風也聽不到嘯聲”,而作者此時能聽到的只有衣襟的飄響,這是唯一的聲音。“我扯住衣襟”,頓時,聲音停止,作者的思維在此時滑入了對人生的思考:“草原與我一樣,也是善忘者,只在靜默中觀望未來。”
現在我們來一同思考“草原與我一樣,也是善忘者,只在靜默中觀望未來。”這里“善忘”是忘記什么?對未來的態度,如何在靜默中觀望。
分析:善忘實際上是對人生的豁達與灑脫,是一種對人世間的煩擾的不計較……“在靜默中觀望”是一種坦然自若的不張揚的沉穩。觀望未來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生活,永葆一顆純凈的心。
“靜默”一詞始終貫穿全文,從草原的特點暗含著看草原應用心去感受,這種感受是發自內心的,所以作者站在草原上“凝立冥想”最后以“草原與我一樣,也是善忘者,只在靜默中觀望未來。”點明題旨
板書:題旨:靜默
《靜默草原》格調細膩柔情,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對生活的感受信手拈來,似散而不散,文本始終貫穿“靜默”,
5、布置作業
背誦11段。
6、【板書設計】
靜默草原
手法 特點 感受 情感 題旨
遼遠而蒼茫 驚慌 (總起) 母牛--品嘗清水-溫柔的愛 善忘--豁達
不可看,只可感受。 困惑蒼茫 烈馬--摩挲草尖-熱烈的愛 靜默--沉穩不張揚
看不到與看不盡
單一中呈現豐富、
中心不定和可接觸性 自由、局促
[《靜默草原》教案4]相關文章:
2.《草原》優秀教案
3.草原散章教案
4.草原公開課教案
8.中班語言教案4篇
10.小學思品優秀教案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