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學目標:
1、 理清全文結構及行文線索,把握情景交融式散文的框架特點,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和創作能力。
2、 欣賞散文的優美,體悟語言魅力,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
3、 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學重難點:
1、 本文的寫作線索和作者在文章中所流露出來的復雜情感。
2、 作者的語言運用技巧和“通感”的修辭特點與作用。
三、 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
1、導入課文。
一開始便提問,讓學生談談自己所知道和了解的有關朱自清的一些情況,再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并概述作者朱自清的相關情況。由此擴展到《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展現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由此,將學生引入到本篇課文之中。
板書課題及作者:荷塘月色
朱自清
2、讀課文,初步感知。
任意抽選學生來分段朗讀課文,其余同學自己跟隨默讀。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仔細揣摩文章的語言。
3、作品的結構分析。
讀完課文后,組織學生討論問題。
1)、全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并對每部分加以概括。(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文章的結構,鍛煉學生獨立分析課文的能力)
總結學生的分析,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參考分析: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寫“觀荷緣起”
第二部分(第4~6段)寫“荷塘月色”
第三部分(第7~8段)寫“景中人”
2)、文章是怎樣的一個結構,是如何將三個部分連接起來的?(引導學生去分析文章的行文線索)
《荷塘月色》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其行文線索很有特色,有兩條如同經緯線交織在一起的線索,一是從作者出門經小路到荷塘又回來的空間順序來驚醒景物的描繪;二是以作者的心情變化作為線索。從文章總體來看,寫景是位抒情服務的,因此其貫穿全文的是一條心情變化的思緒線索。
板書:兩條線索
一、空間:出門--小路--荷塘--門口
二、心情:不靜--求靜--得靜--出靜
4、細讀課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再默讀一篇,然后討論問題)
1)、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
“這幾天心理頗不寧靜。”(進一步分析起筆這樣寫的目的,分析作者為什么會不寧靜)
2)、文章中哪些語句直接表現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導學生揣摩作者通過語言所表達出來的復雜感情,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鑒賞和分析的能力
比如說:“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是不是有點矛盾?
3)、作者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
根據前面對作者感情的把握,讓學生對文章中作者的心情變化進行總結。作者的心情在文中是變化的。他開始是不寧靜的,為了尋找寧靜來到荷塘,在這里,他的心情獲得了一種暫時的愉悅。但最終他還是沒有擺脫煩惱。作者的心情是從不靜、求靜、得靜到出靜,時而煩惱時而愉悅,最后仍然擺脫不了現實的煩惱。
教師補充小結:李白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朱自清是借景消愁愁更愁!但朱自清是巧妙地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朦朧之景抒朦朧之情,不著痕跡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雖然他沒有高呼“我很痛苦”,但我們在荷塘月色中能夠深深感受到,在嚴酷現實的重壓下作者的苦悶、彷徨和寂寞心境。
4、 作業:熟讀課文,背誦4~6段。
5、 總結:本課時的重點就是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揣摩,文中作者的感情是相當復雜的,要鼓勵引導學生深入到作品之中,嘗試從語言中發掘作者的思緒,鍛煉賞析能力。
第二課時
1、賞析語段,品味語言。(任意抽出學生分段朗讀4~6段,鼓勵當場背誦)
在掌握全文感情基調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學生來賞析精彩的語段(4~6段)。讓學生欣賞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的幽美,體會作者運用語言的高超技巧,體悟文章的語言特色。(這一階段多采用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多說,拓寬思路。這些問題的設置,主要引導學生從修辭、疊字疊句的運用,融情于景的手法等方面賞析文章。這些問題有學生未發現的,有已發現而仍用心不細的,可從不同角度發問。既是揣摩語言,提問就必須緊緊扣住語言,切忌架空。從而促使學生認識到,讀文學作品不能停留在字面的識讀上,要利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參與評論,一點一點地培養鑒賞能力)
1)、“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的似的。”作者是在寫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寫到歌聲了?(解釋“通感”的修辭手法以及作用,然后鼓勵學生嘗試舉例)(拓展到本段所使用的其他修辭手法,比喻、擬人)
板書: 一種特殊的比喻。
本體--花香 (作用于人的嗅覺)
喻體--渺茫的歌聲 (作用于人的聽覺)
把作用于嗅覺上的花香“錯置”到聽覺上合理嗎?
(合理:而且把花香的特點寫清了,形象生動。荷花的香味清雅宜人,立于微風中的賞花人嗅那馨香,時有時無,這種體驗是真實的;聽那從遠處高樓飄來的歌聲,時斷時續,同樣是真實的體驗。這兩個“真實”便把不同類的感官功能溝通了。作者在感覺上的體驗是細膩而豐富的。這一句也恰恰說明“人在景中”。)
2)、“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為什么作者要用裙來比喻葉子呢?
荷葉和舞女的裙子都很柔美。句中有’亭亭’二字。舞女的裙,有一種舒展、旋轉的動感,很美。荷葉本來是靜的,但作者想像它是動的,是舞女的裙。這是以虛寫實,以動寫靜。(引導學生揣摩語言,理解作者動靜結合的創作手法)
同時向后擴展,讓學生自己找出同樣使用了動靜結合手法的句子,并分析。鍛煉學生的獨立的分析能力。
3)、“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如果把“曲曲折折”換成“曲折”好不好?(本文用了三十多個疊字,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有一種音韻美。蓊蓊郁郁、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綠樹,隱隱約約的遠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縷縷的清香,靜靜的花葉,薄薄的青霧,既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舒展,音韻和諧。)
4)、引導學生從語言中體會作者一個人在月夜之中欣賞美景的時候,心情又是如何?(進一步領會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手法的運用)
2、仿照前面的分析,引導學生獨立分析第5、6兩段
3、 講解《采蓮賦》、《西洲曲》在文中的作用
4、 討論課后練習
5、 作業:寫一篇文章,學習本文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進行景物描寫,嘗試使用本文所學過的語言運用技巧。
6、 總結:本課時的重點在于對文章語言的賞析,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用探討的方式,與學生平等對話,充分發揚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再輔以教師的推敲。同時要注重學生對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不能僅僅是學知識,還要善于運用知識。
說課要領
一、自我介紹:姓名、工作單位、課題
二、說教材
《荷塘月色》是高中語文教科書第一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文章,由于第一單元是詩歌單元,因此,這篇文章事實上是學生進入高中接觸的第一篇現代文。《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運用白話文描寫景致獨具魅力,被稱為寫景的好手。并且在景物描寫中,能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使他的作品不僅具有繪畫美,而且富有情趣美。因此,教學中應側重語言訓練,感受、品味語言,領悟、體驗作者的情感,在誦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學習這篇文章不僅要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更要讓學生仔細品位語言,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
三、接教案的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難點
四、說教法
在教法上我采用對話式教學模式,主要采用提問法、講解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
五、說學法
朗讀法: 形式多樣的讀、大量的讀
討論法: 通過提問思考討論,引導自己思考,自己得出正確答案。
質疑法: 引導學生從無疑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查閱資料法 :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六、接教案中的教學過程
羅燕燕
[《荷塘月色》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0.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