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題:端午日(沈從文)
教學目標:1、了解端午日的習俗,品味賽龍舟的精彩場面。
2、學習準確生動簡潔明快的語言。
學習方法:朗讀、交流討論
課時計劃: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序幕
每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都有可說的習俗。端午節(jié)是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賽龍舟、買草藥、吃包子、包粽子,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在這許多習俗中,場面最大、最熱鬧、最激動人心的,當然要數賽龍舟了。不信,我們跟著沈從文到茶峒長譚看一場龍舟大賽,一定會感受到不同一般的緊張激烈和歡慶喜悅。
二、閱讀主場
(一)合作學習
1、學習小組集體研究,找出第一段敘寫的三個場面,在班上交流。
⑴河邊看劃船 ⑵河上賽龍舟 ⑶勝利者領獎
2、學習小組嘗試對每個場面的內容進行分析(教師適當加以指導),在班上交流。
河邊看劃船 -- “莫不穿了新衣”(喜慶氣氛)“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民風淳樸)“上午11點鐘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迫不及待了)“莫不倒鎖了門 ”(全家出動,家家如此)“莫不在稅關前看熱鬧”(當官的、當地有身份的也不例外)
河上賽龍舟 --“數天以前就早有了準備 ”(準備充分,一點也不馬虎)“身體結實、手腳伶俐的小伙子”(暗示競爭激烈)“便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梁紅玉老鸛河水戰(zhàn)時擂鼓的種種情形”(渲染龍舟競賽的激烈)
勝利者領獎--“必可在稅關前領獎”“必在水邊放些表示勝利慶祝的500響鞭炮”(歡慶隆重,習俗由來已久)
(二)精讀第三個場面,揣摩運用一系列準確而生動的詞語的作用,并安排不同層次的同學反復朗誦。
作用:寫槳手、帶頭的、鼓手、鑼手有特征的動作,既表現賽船場面的熱烈氣氛,又表現奮發(fā)向上、合作爭先的民族精神。
(三)學生自讀第2、3段,體會與第一段的關系和寫這兩段的作用。
所寫內容皆是略寫,突出了第一段的詳寫地位,是第一段喜慶氣氛的延續(xù),表明全民同樂時間之久,極好展示了淳樸的民風。
三、閱讀尾聲
(一)討論“探究練習一”。
(二)解決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三)背誦“每只船可坐12個……的種種情形”
(四)布置作業(yè):
在家長幫助下收集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習俗材料,寫一段自己在端午節(jié)所見所聞所歷的文字(要注意寫出民俗風情)。題目自擬。
周智
[《端午日》教案(蘇教版七年級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3.蟬的教案設計
4.閣夜教案設計
5.《草》教案設計
6.寫作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