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已經越來越成為各位教師教學研究的中心!
學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從預習導學、探索助學、拓展提高、自我小結四個方面介紹了學案導學的實施過程,并提出了學案使用過程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學案 課堂教學 實施過程 有效性
學校教育教學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隨著素質教育與時俱進的深入展開,教與學的改革勢在必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挑戰傳統教學法,已成為每一位教師教學研究的中心。實施學案導學,既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得到培養,也保證了學習質量,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一、何謂“學案導學”
眾所周知,教案是教學所采用的方案,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就已經設計好該教什么,該怎樣教。不可否認,教案在教師教學的實踐中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但我們也非常遺憾地看到一些教師在編制教案時,考慮最多是自己如何把課本內容講得精彩完美,較少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要,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教學就成了教師教、學生學的單邊活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多元智能。正是由于這一弊端的存在,學案應運而生!
學案與教案的不同表現在,它順應了新課程關注生命的理念,適應了學生發展的要求,目標定位由教師轉向了學生。它是教師在先進理論的指導下,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認知結構的特點,為適應學生主動學習而設計的方案。它以課時為單位,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遞進性問題,引導學生沿著問題的臺階,完成自主學習的過程!
同時我們也應該非常清醒地認識到,課堂教學中過分強調師生某一方面的作用都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學生自主意識強烈,但自主能力弱。因此,采用了“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案導學”這一教學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開展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既要備好教案,也要備好學案。既要站在教學的角度,對教材進行必要的理解、消化和處理,更要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針對每堂課學習的內容編制出學案。再利用學案作為導航,使學生在課前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預先進行自主學習,然后帶著未能解決的問題進入課堂,教師為學生主動學習設計方案,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實驗證明“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不僅充分重視了教師組織、誘導、點撥、示范的教的過程,更注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遷移、合作探究的學的過程,能集中體現一堂課的教學目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及教師和學生的思維,做到一堂課上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全新的教學理念!
二、“學案導學”的實施過程
“學案導學”致力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教與學的優化組合。其關鍵在于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從關注教學轉為注重對學生學習的引導,著手研究教法與學法在教學活動中的溝通和融合!
在編制學案的過程中,為確保質量,學校應要求各學科教研組在骨干教師的帶領下集體研討,將課程標準中相應課時或課題的教學目標用明確、簡煉、具體的語言描述,轉化為學案中學生的學習目標,以給學生在自學教材時指明方向和重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避免學生學習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并分成若干小組分工集體編寫“教學案”,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每位教師根據自己所教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再進行個性化處理,適當地增、刪、改、換,以使教學案更貼近所教學生學習的實際。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一般包括四個部分:一是課前準備,二是探索助學,三是拓展提高,四是自我小結。憑借四部分作為導學提綱,構建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要方式,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實踐、合作創新”為基本特點的教學模式!
● 課前準備
設置這一環節的目的是構建學生良好的知識準備、方法準備和心理準備,組織開展學習熱身運動,使學生獲得學習新知識所必須具備的預備性、基礎性和相關性的知識與技能。教師依據學生易學易懂的知識課堂上不教的原則,將這一部分內容編制成基本檢測題,通過學生自我檢測自學完成。再根據教材及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提供學習材料,創設問題情境、認知矛盾,提出僅依靠已有知識或方法無法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學案》的引導下“先行一步”,做到“我要學”,并深入鉆研教材使之產生解決問題的沖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課前準備還要體現因人而異和因文而異的原則。在向學生提出預習要求時,既要制定統一的要求,又要考慮學生的不同情況,靈活處理。學生智力知識水平發展不同,預習要求的難易也該有所不同。因此,我們把課前準備分為必做題、選做題和我的疑問三部分,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要求。教師通過學前測評及時了解與診斷學情,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掃清學習的障礙,使絕大多數學生能夠很快地進入學習新內容的最佳狀態!
● 探索助學
如果說“課前準備”是熱身運動的話,那“探索助學”就表示預賽開始了。學生將預習時的問題帶進課堂,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老師的適當點撥使自己把握本課時教材中的學習重點難點,找到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進而形成知識與能力的網絡圖式。教師還要根據教材及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擬定討論題,要求學生收集信息,集中思考,提出質疑,分析判斷,深入研讀,大膽想象,尋找合適的答案,由各組推薦代表作總結發言,其他同學進行補充或質疑。這樣每位同學都有機會鍛煉自己,發表對問題的看法。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強,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精神。這個階段應側重于學法指導,也是引導學生學習的關鍵部分。
● 拓展提高
學案帶來的一大變化是授課內容由知識向能力轉化。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探索,設疑引導學生探索,并提供適當的幫助,因此,學案“拓展提高”部分的作用就不可忽視!
這一部分是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是知識向能力的轉變,是從學會走向會用。課內外銜接和拓展,既可以檢驗課內學習的效果,也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將課堂上獲得的學習方法運用到解決課外的實際問題中去,在這個過程,知識轉變成了能力,自主意識增強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合作相處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這部分學案的設計要特別強調啟發性、引導性和趣味性,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當然,因為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拓展提高”部分的設計也要有一定的層次和梯度,以適應不同要求學生發展的需要。針對語文學科的特點,這部分可以設計為課內語段的閱讀,也可以補充課外同題材、同體裁的文章,或者是研究性學習的課題,進一步開拓視野、提高能力!
● 自我小結
成功的課堂小結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整節課的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會從大量個別的實例中,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掌握“會學”的本領。因此,學案后面應留有學生用于小結的空間。但在傳統的教學中,有些教師為了省時省事,往往越俎代庖,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事實表明,學生自己概括的概念往往掌握得更牢,自己總結的規律更會靈活運用!
例如:從語文學科的特點來看,總結可以是文字歸納,也可以是結構圖表;可以是讀書筆記,也可以是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形式應該豐富多彩,不拘一革。
三、幾點思考
1、學案不等于題案,應重在學法指導
學案作為教師將學習理論、教學理論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其設計與編制,應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但在實踐過程中,發現有些教師將學案設計成了題案,即將學生所學內容編制成一道道的題目讓學生去完成。這樣的學案,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反而會加重學生的負擔,讓學生苦不堪言,這樣的教學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學案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方案,是教師給予學生學習的拐杖,應重在學法的指導。就語文學科而言,教師要通過學案讓學生懂得語文學習的基本內容,掌握各種不同文體文章閱讀的基本方法,以課內為出發點,通過多個同類單篇文章的學習,運用綜合、比較、歸納、演繹的方法,延伸到生活的各個角落。如《背影》《濟南的冬天》《鼎湖山聽泉》都是散文,這些學案的編制不僅要讓學生學習這幾篇文章,更要通過這幾篇文章的學習,掌握散文閱讀的一般方法,并從中得到情感的熏陶,以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
2、學案應有利于學生的質疑、探究、創新。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睂W案在問題設置、素材提供時,不能滿足于解決了多少問題,而應關注引起了學生多少新問題,并以此來檢驗學案的成敗。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積極質疑問難?梢宰寣W生揣摩出題用意或意圖,以激起學生的疑問;也可以將課本同生活相聯系,鼓勵學生用課內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也可以將所學內容打亂順序進行重新編排,激起學生創新的意識。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教師要轉變觀念,并將這種觀念貫穿在學案編制的過程中!
3、學案的設計要體現分層教學的原則,適應不同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
不同的學生有不一樣的學習興趣和要求,所表現的學習的興趣點也不相同,分層教學在中學教學喊了很多年,但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貫徹和實施。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應該可以很好的體現分層教學的原則。教師在編制學案時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特殊要求,可以通過必做題、選做題的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選擇;也可以提供學習的輔助材料,給有需要的同學以適當的幫助。雖說這樣會給教師的工作帶來很多的不便,但事實證明這樣做的效果是明顯的,這樣的課堂也才是適應不同學生的真正有效的課堂!
符尤見
[學案導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8.生物學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