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地址:https://bbs.ruiwen.com/viewthread.php?tid=20273&extra=&page=1
寫記敘文離不開描寫人物。描寫人物的方法有很多,這里介紹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四種。
肖像描寫,也叫外貌描寫,是指對人物的容貌、衣飾、姿態、神情等特征的描寫。
肖像描寫雖然寫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寫的目的決不止在于使讀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魯迅的小說《故鄉》中兩次刻畫了閏土的形象。少年閏土生氣勃勃,機智勇敢,是一個項帶銀圈、手捏鋼叉保衛瓜田的小英雄。二十年后的閏土卻面目全非:“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得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而更使“我”感到悲哀的是閏土的神情與態度:“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這兩處肖像描寫通過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感受到舊中國廣大農民所經受的饑荒、苛稅、兵、匪、官、紳的種種重壓,感受到他們身心所忍受的無限的痛苦與摧殘,更感受到作品所表達出的,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
語言描寫,指對人物對話和獨白的描寫。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應當切合他的身份、經歷,反映他的思想感情。描寫人物的語言,意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
有一篇短文《香煙在哪里》,其中的人物(爸爸和五歲的孩子磊磊)對話原來是這樣寫的:
“磊磊,告訴爸爸,香煙藏在什么地方?”
“爸爸,抽煙是有害的,香煙里有尼古丁,你要有毅力,就把煙戒了。”
這段話,既不符合孩子的年齡、身份,也沒有表現出父子的不同特點、情態。后來經過修改,符合了對話描寫的要求:
“磊磊,好磊磊,快告訴爸爸,香煙藏在什么地方?”
“不,媽媽不讓。”
“磊磊,你不知道吧,寫文章抽支煙,一些一大篇。”
“不對,阿姨從來沒有這樣說過!”
“磊磊,爸爸明天帶你去公園看猴子翻跟斗好不好,快告訴我。”
“不嘛,我才不做叛徒呢,就不告訴你。”
行動描寫,指對人物的行為、動作的描寫。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動作活起來的,人物的行為完全是受其思想意識支配的。描寫人物的行動,也同樣是為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冰心寫的《小桔燈》,通過肖像、語言、動作的描寫刻畫了一個在艱難生活的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小姑娘。文中,小姑娘登上竹凳去打電話的神態和制作小桔燈的嫻熟動作都會給讀者留下深深的印象,使我們從中看到她純樸、善良的美好心靈。
在作文時要注意把行動描寫和語言描寫結合起來。在寫人物對話時,適當穿插寫人物的動作,會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表達的效果。如有一段話時這樣寫的:他抹了抹臉上的汗水說:“時間緊啊,不攤點黑就干不完啦!”這就把一個干活人的形象有聲有色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心理描寫,指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思想活動的描寫。心理描寫也是刻畫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質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文《我第一次離家出走》,就較好地使用了心理描寫的手法(詳見對該文的評析)。
以上,介紹了描寫人物的四種方法,在寫作實踐中,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其中的幾種,以求全面、形象、具體地展示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
例文1
我第一次離家出走
吉林九中 賈曉瑞
……媽媽終于火了,抬手給了我一巴掌,我捂著火辣辣的臉,一轉身跑了出去。
天又黑又冷,我裹緊大衣,漫無目的地在大街上走著。我一邊走一邊和自己賭氣:“我決不回去!決不!”就這樣,路越走越長,天越走越黑。哎,去哪兒呢?,反正連家都不要了,去哪兒都無所謂。我的腳步漸漸慢下來,最后,索性找個地方坐下。以后怎么辦?我摸遍全身,只找到一角錢,哼哼,乞丐都比我富有,我自潮。抬頭一看,月亮已經升得很高了,怕是半夜了吧,我有些膽突突地,萬一碰上壞人怎么辦?想到這里,我隨手撿起一塊石頭抱著。“咕嚕嚕--”是肚子在抗議了,可我實在無力填飽它,無奈,只得站起身,繼續走下去。
起風了,我不住地哆嗦,真該死,晚上怎么這么冷呀,我趕緊跑起來,希望能增加熱量,結果沒跑幾步,就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了。風越刮越大,我忙找了個旮旯躲進去,把頭縮進大衣里,不知是餓的還是累的,我竟蹲著睡著了。不一會兒,被惡夢驚醒,便再也不想睡了。衣服外面寒風刺骨,肚皮里面饑腸轆轆,此刻我多么希望能有人來關心我呀!可是,街上連個人影也看不到。我總算是體會到了當個流浪著的滋味,不過,我跟他們不一樣,他們是無家可歸,我是有家不回。哎,何必和媽媽頂嘴呢,她說她的,我聽著就是了,其實,我也知道她說的對,就是煩她太嘮叨了,我真是太任性了。也不知道現在爸媽在干什么?是滿市找我,還是等我回去?說不定,媽媽把噴香的飯菜都做好了。還有,我出來這么長時間,小鳥有人喂嗎?今晚還有好節目呢,況且我的作業還沒寫呢,明天可怎么上學呀!我受不了了,回家,回家!我站起身,拼命地往家跑。
跑著跑著,我看到站在十字路口的一個人影,沒錯,是媽媽!她站在寒風里,兩手搭在嘴邊,一聲一聲地呼喚著我的名字,嗓子都喊啞了。我鼻子一酸,心里熱辣辣的,“媽媽--”我大聲答應著,直向媽媽奔去……
這是我第一次離家出走,可也是最后一次了。媽媽,您能原諒我嗎?
[評析] 這篇作文,選材新穎,詳略安排得當,主要情節記敘細致入微,在記敘中,恰當地插入了心理描寫、行為描寫,從“我決不回去”到“拼命地往家跑”,再到“直向媽媽奔去”,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十幾歲的女孩離家出走的情景和心理變化過程,從離家出走這一反面事例,體現了作者對母愛的感受,本文的立意也是深刻的。文章采用順敘寫法,比較適合讀者更關心后果的這一類事件,假如把后果(回家)先寫出來,就減少了讀者往下讀的興趣。
例文2
我逐漸了解了他
一張堅毅而嚴肅的臉,高高的鼻梁,濃眉下是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高大魁梧的身材,甚至有些讓人生畏。這就是我的父親。(文章開篇簡潔,通過外貌特征的描寫,寫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
小的時候,對于我來說,他簡直是個門神。我還清楚地記得,6歲時我第一次挨打的情景。那次是因為我偷著拿了儲蓄罐里的一角錢去買冰棒,父親知道后狠狠地批評了我,隨后不太狠地給了我的屁股兩巴掌。我哭了,盡管他以前是那樣關心我,我還是恨他。從此,我們父子之間有了一條無形的界限。(略寫的這件事情,交待了“我”對父親的不了解。)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他的感情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句過渡很好,自然地引出下文。)
記得小學三年級的一個星期天,我從夢中醒來,發現已是早上9點多了。本來和同學約好9點30分集合去做好事,讓奶奶叫我,可奶奶卻因為做早點忘了。我心中真是惱火,沖著奶奶大聲吵嚷,不想卻被隔壁的爸爸全聽到了。他緊皺眉沖進屋來,我嚇得縮緊(好詞!)了頭,心想這頓打恐怕是躲不過去了。可是,爸爸并沒有打我,而是把我叫到他身邊。我帶著迷惑而驚恐的神情望著他。“孩子,你長大了,打也沒有用。你應該知道尊敬長輩是中國幾千年的美德,等你長大以后就會懂得奶奶對孩子們的心了。”這次父親沒有打我,而且以后也很少打我。然而我卻越來越懂得有許多時候語言比拳頭的份量重得多。我對父親有了些新的認識。(夾敘夾議,說明此事對“我”的教育影響很大,對父親開始了解了。)
轉眼,已經上了初中。一次勞技課要求我們準備幾塊做泥塑用的竹板。我家沒有珠子,往哪去找呢?我只能又把這事告訴了父親。父親二話沒說,便騎上自行車走了。已經進入冬季了,望著窗外那搖曳的紙條,那卷著黃沙的大風,我茫然了。(恰當的景物描寫,襯托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懷。)一個多小時過去了,父親的身影重又出現在門口。他滿臉塵土,頭發被風吹得十分零亂,發絲間夾雜著細小的沙粒。那發紫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他興奮地揮動著手中的幾塊竹板:“我在馬路上轉了轉,從廢竹筐上抽出來的,你看行嗎?”望著父親額頭上的皺紋,只覺得一股暖流涌上心頭,我深深地點了點頭。父親連身上的土都顧不得彈,便拿著竹板到陽臺去了。只見父親坐在小凳子上聚精會神地用木銼銼著竹板,一會兒又用砂紙打磨,然后用眼睛瞄,再打磨,一顆顆汗珠從他的額頭上滑下來。(這句行為描寫,看出作者對關鍵的事情舍得用筆墨,而這些筆墨用到了當處。)我默默在望著父親雙鬢上過早出現的銀絲,難道父親真的老了嗎?不,在我的心中,他永遠精力旺盛,永遠高大健壯。14年來,他給了我多少關懷和愛護,每當我在學習上有了困難,父親就會不厭其煩地幫助我,直到弄懂為止;每當我生病發燒時,他總是在病床旁陪伴我,護理我……而現在,為了這幾快不很要緊的竹板,父親卻在大風中奔波,又不顧寒冷替我做著本該我自己做的事。(抒情議論,道出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此時,“我”已經了解了父親。)看著看著,我無聲地哭了,我第一次被感動地哭了,我的心中就像翻到了五味瓶,說不出是什么滋味,我第一次真正感到了父親的偉大和父愛的深沉。(“深沉”一詞寫出了父愛的特征,用詞準確。)
隨著時間的推移,又經歷了一些事(雖是一筆帶過,但增加了普遍性,可見,略寫不等于不寫。)父親平凡的言行無不體現著他對兒子的愛和期望。我更了解父親,更敬佩父親了。(篇末扣題。)
[初中作文輔導第十講:把人物活生生地送到讀者面前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論壇專稿)/a]相關文章:
1.a拼音教學課件
5.典范英語1a課件
7.漢語拼音a的教案
8.牛津英語2a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