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天印高級中學 梁民偉
江寧區“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說課”大賽一等獎
說課設計:
(一)教學分析
(二)教學目標
(三)教法、學法
(四)教學流程
教學分析:
在學生可以借助手頭參考資料或網絡獲知很多有關課文信息的情況下,如何帶領學生走進83年前的世界,體味一個清高而又因為大時代的影響而有一點迷惘的知識分子的內心,是我在上這篇課文之前首先考慮的問題。其次,這一專題的標題為“慢慢走,欣賞啊”,這似乎也在暗示我們要教會學生由表及里、由外化的語言到蘊籍的情感漸進式把握。另外,文學說到底還是人學,再美的文字如果不能承載豐沛的情感它是沒有生命力,而對這些豐沛情感的把握體悟也是我們領略文學之美的一個重要方面!靶挠稳f仞,思接千載”,我想在這里就可以把它解釋為“走進心靈”。有鑒于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涵詠品味,走進心靈”。而且,也因為這是一篇宜詠宜誦,宜深宜淺的文質兼美的散文,所以在具體上課的過程中,我也會以這篇課文為示范,按照五個步驟,教會學生如何“涵詠品味”散文。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理解掌握通感等修辭手法
(二)過程與方法:學會涵詠品味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走進作者心靈
教學難點:
揣摩優美詞語、感悟情景交融、走進作者心靈
教法學法
質疑探討、涵詠品味
教學流程
故事導入,創設情境
故事導入,創設情境 學生活動
內容設置 印第安人行走的速度很快,不過每走過一段距離,它都要停下來看看天空悠悠的云,跳跳舞,他們說:我們慢下來,是因為我們在等待靈魂趕上來。
聽講
感悟
內容引申 由印第安人前行途中常常停下等待靈魂跟上來引入,切入“慢慢走,欣賞啊”的主題,交待學生,對于一篇優美的散文來說,我們更需要慢慢欣賞。如何才能慢慢欣賞呢?我們以朱先生的《荷塘月色》為示范。
涵詠品味方法之一:意讀全文 學生活動
問題設計 1.清除雜念,帶著初步感知的情感在音樂的伴奏下自由朗讀文章。(配《春逝》)
2.學生自由意讀文章。
3.老師以第一段為例作意讀示范。
4.鼓勵學生意讀以下段落?梢灾蛔x一段,也可以讀上幾段,更可以一直讀到底。(配樂)及時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配樂
意讀
內容引申
涵詠品味方法之二:知人論世 學生活動
問題設計 1.同學們對朱自清的了解有多少?
2.“朱自清”名字的由來。
3. 朱自清的才華。
4.老師第一次聽到朱自清的名字并產生敬意的原因。
合作
探究
內容引申 1.今天我們讀的是朱自清的名篇。我想知道一下同學們對朱自清的了解有多少。
朱自清有一篇散文叫《我是揚州人》,但其實他不是揚州人,只是從5 歲起便定居揚州。,他出生在江蘇東海縣。
而他的祖籍,則是誕生過魯迅的??
他的祖籍是誕生過魯迅、蔡元培、王羲之、秋瑾等名人的紹興。
2.“朱自清”這個名字的由來。
朱自清先生的胞弟朱國華曾有過這樣的回憶:“父親失業四十年,為了培養我們兄弟四人上學,借了三千元高利貸,利上滾利,無力償還。大哥這時考上了北大預科,須讀兩年才能考本科。為了早日結束學業,為家中分擔債務,他沒有讀預科,想了個辦法,把名字“自華“改為“自清”,直接報考本科。這就是“自清”這個名字的由來。
3.朱自清的確才華橫溢。
作為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和學者,他更以其燦爛的才華、絢麗的詩文以及輝煌的學術成就飲譽中外。他在學生時代就開始創作新詩, 1920 年畢業于北京大學。1922年發表長詩《毀滅》,引起文壇關注。1924年,出版了詩和散文集《蹤跡》。
1925年,朱自清出任清華大學教授并任該校中文系主任時,年僅27歲!1928年,朱自清出版的散文集《背影》,奠定了他作為杰出散文家的基礎。1928年1931年到1932年,他曾留學英國,回國后仍執教于清華大學。作為學者和教授的朱自清,他在古典文學、語文教育、語言學、文藝學、美學等學科領域都有著很深的造詣和建樹,其中尤以古典文學和語文教育最為突出。
4.作為一位中學語文教師,我感到特別親切的,是朱自清也曾是一位中學語文教師。1920年他于北京大學畢業后,在江浙一帶做了5 年的中學語文教師,他的教學和為人極受中學生歡迎和敬重。然而我第一次聽說朱自清這個名字并對他產生敬意時,顯然不是因為他曾當過中學語文教師,也不僅僅因為他是一名著名的學者、詩人,而是另一個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第一次知道朱自清的名字,是在毛澤東的著作里。本來朱自清既沒加入國民黨,也不是共產黨人,而是一位有獨立人格的自由知識分子,在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按理他是不太可能進入毛澤東的視野的。但是在新中國誕生前夕的1949年,他的名字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甚至是敬意,并寫入了他的政論名篇《別了,司徒雷登》中。毛澤東這樣寫道: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熳郧逡簧碇夭,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覀儜攲懧勔欢囗,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最終,朱自清先生貧病交加,倒在了蔣家王朝最后一個冬天,也倒在新中國的晨曦之中。他死的時候年僅48歲。朱自清的名字因此載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史冊!他也因此贏得了我的深深的敬意!
涵詠品味方法之三:感性把握 學生活動
問題設計 這篇文章最打動自己的文字?
自主
探究
內容引申 寫《荷塘月色》時的朱自清還是一名清華園的教授,但如果我們了解了朱自清后來的命運,我們今天讀《荷塘月色》時,也許會另有一番感受吧。
涵詠品味方法之四:情理交融 學生活動
問題設計 由剛才學生把握的語言---第七節的《采蓮賦》引入,探討文章的感情。
1.為什么喜歡這段?
2.這一段在過去的高中課本里卻是被刪去了的! 為什么會刪去呢?你們覺得該不該刪?
3.文章究竟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4.為什么會是這樣一種情感?
合作
質疑
探究
內容引申 這一段的確描寫了一種很自由歡樂的生活。
文章究竟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引導學生細品文字,體會景物“柔和---》恬靜---》蒼茫---》幽僻”的變化過程,體會出作者心緒從不靜---》求靜---》得靜---》出靜的變化過程。作者時而煩惱時而愉悅,最后仍然擺脫不了先前的煩惱。全文的情感謝可以說是“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
為什么會是這樣一份情感呢?
這可能永遠是個迷。但是,正因為這是個迷,所以,它為無數讀者提供了品味、解讀、思考的無限空間。關于朱自清心情’不寧靜’的原因,有人認為是源于對蔣介石4.12反革命政變的憤懣,聯系到朱自清當時的思想背景和這篇文章的寫作時間,這不能說沒有道理;也有人認為是源于作者的思鄉之情,因為結尾作者說“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還有人認為源于作者作為一名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面對人生十字路口而產生的苦悶、彷徨;甚至還有人根據一些史料,認為朱自清的’不寧靜’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諧;如此等等,還有其他的說法。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必要規定一個權威性的惟一答案,應該允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且也正因為如此,《荷塘月色》將成為一首耐讀的朦朧詩,過去、今天和未來的每一位讀者會因年齡、閱歷、所處時代等等因素,而從同一篇《荷塘月色》中讀出屬于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這就是創造性閱讀,這就是閱讀名作的樂趣!
涵詠品味方法之五:吟字品句 學生活動
問題設計 1.作者在描寫月下荷塘時,具體描繪了哪些景物?作者在描寫這些景物時,運用了哪些技巧?
2.作者在描寫荷塘上的月色時,寫了哪些具體的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作者在描寫這些景物時,運用了哪些技巧?
3.作者寫荷塘四周的景色,具體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怎樣的特點?本段的寫景手法,有哪些特色?
合作
質疑
探究
內容引申 荷葉: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花:層層的葉子中間……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
荷香:微風過處……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荷波: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顫動……一道凝碧的波痕。
荷韻: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卻更見風致了。
月下荷塘:遠近結合、動靜結合。
月光:一瀉無余,朦朧暗淡
青霧:輕盈飄忽
荷葉荷花:安謐恬靜
灌木的黑影:陰森恐怖
楊柳的倩影:秀美可愛
虛實結合、襯托手法
樹色、遠山、燈光、蟬聲、蛙聲。
寫景的立足點是寫樹,描繪了淡月下樹木繁多蓊郁,樹色陰暗迷蒙的特點。
濃淡相間、量詞運用
情感引導,啟迪未來
情感引導,啟迪未來 學生活動
問題設計
聽講
感悟
內容引申 朱自清在寫這篇《荷塘月色》時,只是一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他當然不可能想到自己20年后的命運。但是,我們從這篇文章所體現出的高潔品格,卻完全可以理解20年后朱自清所作出的選擇。作為一直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知識分子,他有過苦悶和彷徨,然而他一旦將祖國的命運和自己的命運聯系起來的時候,他就毅然走向了時代的潮流,成了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1946年10月,西南聯大遷回北平后的兩年是黎明前最為黑暗的時期,卻是朱自清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面對一個行將滅亡的腐朽政權,貧并交加的他自己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民主斗爭的洪流,并以大義凜然的骨氣,寫下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行壯美的詩句!他瑰麗的詩文成了永遠流傳的文化珍寶,他樸素的名字成了萬代敬仰的人格豐碑!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荷塘月色課件
2.《荷塘月色》課件
3.《荷塘月色》教案
10.荷塘月色教案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