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漢代詩歌的空間結構與人們對世界的認識規律有直接的聯系,從《易經》到董仲舒的陰陽五行說,人們對世界的認識由時間的探討轉為對空間的探討。因此,漢代詩歌往往把人、景、物放在一個特定的空間,表現廣闊的社會內容,揭示深刻的社會矛盾,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關鍵詞】漢代詩歌;空間結構
商代產生的《周易》按照時間順序描述了宇宙產生的過程,這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詩歌的結構上表現為按照時間排序。因此,漢以前的文藝呈縱向結構,以時間敘事,緊密扣緊時間。漢代的詩歌不以時間為順序敘述時間的始末,而是將人物、地點、時間集中在一個場面上,迅速地展開矛盾的沖突和情感的抒發。
究其原因,與人們的認識規律有直接的聯系。《易傳》認為,整個宇宙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系辭上傳》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里的八卦即: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界的基本元素,而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由這八種自然界的基本元素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先秦的詩歌主要探討了宇宙的生成。到了漢代,人們已不滿足對時間的探討,而把視角轉向了宇宙空間的探討。這個時期對人們思想影響最大的是董仲舒。董仲舒第一次建構出天的本體系統,并通過天道的陰陽、五行來言性情、釋人事,以為現實的政治倫常生活尋求正當性與合理性,而這一切又是在儒學哲學的基礎上進行的。董仲舒闡述了天人之際的關系結構,有效地證明出天與人相感應、相附合的機制、中介和路徑,指出了天人溝通的可能性與現實性。于是,天人合一,這個中國哲學的第一命題,在董仲舒這里得到了充分、全面的論證。而董學的天本體一旦形成,又在兩個向度上作出滲透,即一方面,向政治、倫理、文化、哲學、歷史層面的滲透。另一方面,也向漢民族性格、心理、思維深處的滲透。董仲舒在漢初時代,站在儒學立場上對黃老、刑法、陰陽、方術等各家思想的整合、吸納和創新,啟發著現時代中國哲學的重構。董仲舒的陰陽觀念中,一方面,指出“天之大道者在陰陽”(《漢書董仲舒傳》),“天地之常,一陰一陽”(《春秋繁露陰陽義》),是對陰陽家的繼承;另一方面,仍強調陽尊陰卑、陽經陰權、陰陽不得俱出,這又是對儒學倫理思想的吸納。天之十端中,不僅有天、地、陰、陽、人,還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分別與春、夏、盛夏、秋、冬四時相對應。董仲舒能夠把存在世界的生與滅,統統置入五行相生、相勝的體系結構中予以考慮。董仲舒的思想無疑對文藝產生了巨大影響。漢代初期以及中期的詩作大都從空間對宇宙進行探討。
陰陽五行學說及其象征思維框架對漢代詩歌的空間建構影響很大.它不僅為漢代詩歌提供了一種建構想象空間的可能性,而且還提供了一系列與陰陽五行學說相關聯的具體可感的物象和場面。例如在著名的篇章《婦病行》:
“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
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
屬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兒饑且寒。
有過慎莫笪笞,行當折搖,思復念之!”
亂曰:
抱時無衣,襦復無裏。
閉門塞牖,舍孤兒到市,
道逢親交,泣坐不能起,
從乞求與孤賣餌。
對交啼泣,淚不可止。
我欲不傷悲,不能已。
探懷中錢持授。
交入門,見孤兒,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室中。
行復爾耳!棄置勿復道。
作者先寫輾轉床席的病婦向她丈夫囑咐遺言,其次出現了失去妻子的男主人公抱著衣不蔽體的嬰孩而彷徨無計的場面,然后是做父親的為孩子們到市上買餅餌。他閉門塞牖地把孩子們留在空屋里;但這自然令人不放心,因此又描寫他在路上乞求親友代他購買餅餌,自己急往回奔。最后是他回到家里,看到正在啼哭索母的孩子,無限辛酸地對他們說:“看來你們也就要跟你們母親去的。” 在不到一百五十字的篇幅里,作者通過人物在空間的活動,構成了勞動人民在死亡線上痛苦掙扎的一組連續畫面。我們似乎可以聽到病婦的呻吟和幼兒們的哭聲,可以深刻感受到男主人公凄惶的心情,也可以意識到這一家人在病婦死后將要忍受的更為悲苦的厄運。又如《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這首詩,描寫一個從軍六十五年的白發老翁匆匆歸來,他所看到的情景通過空間展現出來:家,已經成了廢墟。同一空間中,他麻木地順從過去的習慣來做飯做湯,但“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這才一下子清醒過來,劇痛在心頭涌起,“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表現了老翁無限的孤獨和悲涼。這首詩通過空間的結構敘述一個令人辛酸的故事。
漢樂府敘事詩在表現上的一個顯著的特征,無論表現戰爭、表現愛情,乃至表現鄉愁,都把人物放在一個空間展現其遭遇、心理及愿望,敘事詩是如此,抒情詩也是如此。同時又在更廣泛的生活方面和更強烈的程度上表現這一特點。《上邪》是熱戀中的情人對于愛情的誓言: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詩中主人公連用了五種絕不可能出現的自然現象展現于不同的空間,表示愛對方一直要愛到世界的末日。這首詩寫得很簡單,卻有令人驚心動魄的力量。如《病婦行》、《孤兒行》、《東門行》、《陌上桑》、《上山采蘼蕪》、《十五從軍征》等作品都有著很濃重的敘事性,且敘事手法相當成功。這些作品大多數并不刻意追求對事情從頭到尾詳細敘述,而是把人景物放在一個或大或小的特定空間來表現廣闊的社會內容,揭示深刻的社會矛盾。雖然提取的只是一個生活空間,但卻有著不遜于一個完整故事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漢代詩歌現存的并不多,但大多為敘事詩,這些詩內容豐富,無論是揭露戰爭殘酷的《十五從軍征》、《戰城南》,還是表現愛情的《上邪》、《有所思》等,都通過特定的空間展開,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與震撼力,藝術特色極鮮明,不但本身是文學寶庫里燦爛的珠玉,而且給后世作家無窮的啟發,影響了詩歌發展的道路。
參考書目:
[1]《漢魏六朝詩歌鑒賞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7月。
[2]王思宇:《先秦兩漢詩選講》,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84年10月。
[3]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3月。
[4]譚令仰:《古代文論萃編》,書目文獻出版社,1984年。
[5]余冠英:《古代文學雜論》,中華書局出版,1987年10月。
[6]曹順慶主編:《兩漢文論譯住注》,北京出版社,1988年3月。
繆國華
[漢代詩歌的空間結構(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3.語文有效教學論文
4.教學論文評語
5.生物教學論文
6.數學教學論文
7.關于美術教學論文
8.識字教學論文
9.地理案例教學論文
10.英語對話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