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仗的要求是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同,結(jié)構(gòu)相當”
按此三項要求衡量文中涉及的對聯(lián),有的對仗不工。如:“有亭翼然,占綠水十分之一;何時閑了,與明月對影而三。”
(2)1932年清華大學(xué)招生考試,陳寅恪出國文科試題,其中對對子一題出的是“孫行者”回答最好的考生是周祖謨,他的答案是“胡適之”,這個答案比陳寅恪的原答案“祖沖之”還要好,清華決定所有科系任周祖謨挑選。他選擇了文科,后來成為我國著名語言學(xué)家。
“孫行者”、“胡適之”可以有以下幾種理解:
第一種,胡、孫均為姓氏,適、行都是表示“往”、“到”的動詞,之、者都是文言虛詞。對仗極為工整
第二種,“胡孫”諧音為“猢猻”,是猴子的別稱。對仗詼諧有趣。
第三種,孫,通“遜”。遜,逃遁。者,特殊指示代詞,“……的人”。孫行者,逃遁的人。
胡,何。適,往。之,代詞,處所,地方。
“孫行者,胡適之”,意思是“逃跑的人,(你)往什么地方去?”
第四種,孫,通“遜”。遜,順。《詩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鄭玄注:“孫,順也。”“孫謀”就是順應(yīng)天下謀略。行,施行。“孫行者“,指施行順應(yīng)天下謀略的人。
胡,何,哪里。之,句末語氣詞,相當于“矣”,“胡適之”,意思是到哪里了。
“孫行者,胡適之”,意思是:施行順應(yīng)天下謀略的人,到哪里了。
第五種,把“者”、“之”作語氣詞解。把胡(猢)孫(猻)行(走)適(走)看成互文,“孫行者,胡適之”意思是猢猻走了。
第六種,把“孫行”看作人名,“者”字用于表稱引的名詞之后,可以理解為“這個人”(《馬氏文通》將此類的“者”叫“別事詞”)
“孫行者,胡適之”意思是:孫行這個人,到哪里去了。
胡適,這個名字也曾讓黃侃很感興趣。“五四”前后,黃侃與胡適同在北大任教,黃侃竭力反對胡適提倡的白話文運動。黃侃對胡適說:“你口口聲聲要推廣白話文,卻未必出于真心。”胡適不解其意,問什么意思,黃侃說:“如果你身體力行的話,名字就不應(yīng)叫胡適,應(yīng)該叫‘往哪里去’才對。”胡適說不出話來。
其實,胡適是受了嚴復(fù)翻譯英國赫胥黎《天演論》中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影響而起的名。
張寶正
[《奇妙的對聯(lián)》課文注釋修正(人教版教師隨筆)]相關(guān)文章:
2.木蘭詩課文加注釋
4.教師工作隨筆
5.歷史教師隨筆
6.音樂教師隨筆
8.教師研修隨筆感言
9.教師假期生活隨筆
10.幸福工作教師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