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山行》教案(北師大七年級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6-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山行》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詩寫景、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2、熟讀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這個階段的古詩詞學習還是得注重量的積累,只有大量的閱讀背誦古詩詞,方能厚積薄發。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仍是背誦。

難點:學習并體會本詩寫景、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教法:誦讀為主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詩人。被后人成為“小杜”,以區別杜甫,他和同時期的詩人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二、整體感知

1、解題

本詩的題目是“山行”,即山中行走,交代了地點。

2、誦讀本詩。

⑴ 教師范讀,讓學生注意正音。

⑵ 學生自讀。

明確:

寒山,深秋時的山。 

石徑,石頭鋪的山路。

斜,讀作xiá。

生處,深處。

坐,因為。

紅于,比……紅。

⑶ 找5-7學生分別讀這首詩。

三、分析前二句

學生齊讀前兩句。

1、詩的第一句寫到了哪些景物?

明確:是的第一句寫到了山,山路(石徑)。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頭。“遠”寫出來山路的綿長,山的深遠。“寒山”點明了山行時的季節時令,暗示了秋山的顏色。“斜”與“上”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2、詩的第二句斜寫到了哪些景物?

學生讀本句,找出關鍵字。

明確:這句詩寫到了云、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發現在白云飄渺的地方有人家居住。這里的“人家”照應“石徑”,白云繚繞證明山很高。

3、(討論)有一種版本將“白云生處有人家”印成“白云深處有人家”,你認為“生處”與“深處”哪個更好?為什么?

明確:“生處”和“深處”都給人以朦朧飄渺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生處”為云之源頭,給人以高山之巔更為遙遠的感覺,同時,又有云騰霧涌白云飄忽的動感。因此,“生處”好于“深處”。

四、分析后二句。

學生齊讀最后兩句詩。

1、詩人在這崎嶇不平的山路中穿行,很是疲憊,按常理說看到“白云生處”的人家時,應該欣喜若狂,到那里去歇腳。在第三句詩中,詩人卻停了下來,為什么呢?

明確:詩中有交代“停車坐愛楓林晚”,只是因為喜歡這楓林晚景。前兩句寫的景物已是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

2、詩人為什么喜歡楓林的晚景呢?

明確:學生齊讀最后一句詩“霜葉紅于二月花”。

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陽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盡染,真是滿山云錦,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

在古代文人的筆下,秋天往往是肅殺蕭條冷清的,因為它預示著生命的終結。但本詩作者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詩人沒有像一般的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嘆傷感。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球的頌歌。

五、歸納總結

學生齊讀這首詩。

這是一首記游詩,也是一幅優美動人的秋景圖。詩的前二句概括描寫山行所見全景視線由低到高;后二句,用對比的方式寫近處的美好景致。這首詩情感獨特,詩人一洗寂寥冷落的悲秋情調,表現了詩人的英爽俊拔的豪情。本詩意境開闊,富有哲理,楓葉經霜色愈濃,顯出旺盛的生命力。人生亦是如此,磨難之后更顯人生壯美。

六、指導背誦

這是首七言詩,共有四句,易于背誦。可讓學生當堂背誦這首詩。

背誦的形式可多樣化,可自己獨背,也可同桌之間互相背誦,亦可前后位之間相互背誦。

七、作業

1、默寫這首詩。

2、課下找一找杜牧的另一首詩《題烏江亭》并試背誦。

 

月明風清

[《山行》教案(北師大七年級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蟬的教案設計

2.閣夜教案設計

3.《草》教案設計

4.寫作教案設計

5.七年級《端午日》教案設計

6.七年級語文上冊《春》教案設計

7.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計

8.七年級地理《氣溫和氣溫的分布》教案設計

9.七年級地理《南非》教案設計

10.七年級下音樂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