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初陽
原帖地址:https://bbs.ruiwen.com/thread-7309-1-1.html
平陽一中 陳偉賽
在語文課越來越追求外在熱鬧的今天,王開東的這篇《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以純正濃郁的詩味吸引了我。它表現出來的語文味道之醇厚,文學修養之深厚,審美情趣之豐厚,令人嘆為觀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把玩嘆賞之余,我希望能探索這堂課的成功因素和不足之處,以期對詩歌教學實踐有所啟發,有所裨益。
這篇實錄的亮點很多,以下這幾處精彩尤其可貴。
亮點一:教學內容的選擇
首先交待鄭愁予的得名由來:作家的筆名常常隱含著作家對品格的追求,而明白作家的價值取向對于理解作品的確有著意想不到的作用。而延伸開來的對張恨水、冰心筆名出處及含義的討論則強化了這一理解。
接著自由地吟詠詩歌:這是走進文本、鑒賞詩歌的必要前提。吟詠越自由,感受越真切;品味越充分,體驗越深刻。此處看似無為而治的自由吟詠,為下文的精彩展現提供了一個生發的平臺。
然后交流原初感受:文學作品的閱讀,是一次充滿新奇的精神之旋,在優美的詩境中徜徉,讀者一定會受到精神上的影響和情緒上的感染。而這種原初感受往往是真實的、獨特的,因而也是彌足珍貴的。下文學生的一些精彩點評,我以為有的就屬于原初感受給予的靈感,如:
我覺得這里“達達的馬蹄”寫得真好,它既是女子錯覺的根源,又是游子清醒的依據。
江南實在是一個多情的地方,也是一個生長故事的地方,所以,才會有過客的遐想。
我覺得游子和思婦都在漂泊,游子是肉體的漂泊,思婦是心靈的漂泊,本質上他們都在流浪,都在尋找精神上感情上的一個安靜的依靠。
二段中“不來”、“不飛”、“不響”和“不揭”,都是一種內斂限定的關系,它們很好地揭示了思婦在傾聽過程中的忠貞情懷。“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在這個游子和思婦之外,還有兩個沒有出現的人物。一位是女子等待的“歸人”,一個是在漂泊無依的過客身后,必定也有一個或將有一個注定要承受相思之苦的未知女子。
這樣,學生不僅用自己的體驗填補了詩歌的空白,也豐富了審美體驗。原初感受之后,轉入 第三個環節--展示必要的鑒賞技巧:在這堂課里,教師要求學生運用“關鍵詞串聯,自我分析”的方法,展示他們的詩歌鑒賞技巧和研讀成果--學生選出兩個關鍵詞來概括他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的認識,再結合古今中外的詩歌作品來加以分析,學會用關聯的觀點看問題。于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說出了“常式和變式”“錯誤和美麗”“游子和思婦”“過客的現實世界和思婦的想象世界”“江南和蓮花”以及“意象的聚焦和意象的放大”等看似矛盾,卻能巧妙揭示復雜心情的詞語來表達他對詩歌內涵的理解。
最后對詩歌思想內容作多元解讀:詩無達詁,在發散性思維的作用下,對詩歌內涵的理解不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也許“過客”就是“歸人”,只是他不愿為癡情的思婦停留,而是選擇繼續流浪。女子不見得就是游子的愛人,而是盼兒歸來的母親。甚至這首詩不一定是抒寫愛情生活中的遺憾,而是“對大陸生活的一段追憶,抒寫與親人久別后的惆悵心情”。多元解讀,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更豐富了詩歌內涵。
亮點二:同類詩歌的引入
這首詩雖然是當代詩歌,然而它的精神卻是古典的,它與古詩中的游子思婦式的閨怨詩在題材與情感上是一脈相承的。為了讓學生理解這一點,教師要求學生列舉他們所熟悉的閨怨詩,于是李白的《菩薩蠻》,白居易的《長相思》溫庭筠的《望江南》金昌緒的《春閨怨》無名氏《憑欄人-寄征衣》,都從學生的記憶中提取出來,不僅打開了欣賞主體的閱讀視野,而且豐富了詩歌的文化內涵,讓詩歌之美在更廣闊的背景中彰顯出來。
不僅在主題的理解上引入互文性文本,而且在詩歌鑒賞的每一個主題,教師都力圖打開學生的閱讀積累庫,分別列舉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來豐富、印證詩歌鑒賞知識。如為了說明“視角轉化”的普遍性,學生先舉王唯《九月九日憶山中兄弟》和杜甫的《月夜》等運用同一表現手法的詩篇。再如,為了說明“意象的聚焦和意象的放大”,分別用柳宗元的《江雪》和余光中的《鄉愁》加以印證。
正是這些同類詩歌的引入,溝通了學生的經驗背景和期待視野,揭示了現代情感和古典意境的文化傳承,師生共同在詩境中徜徉,在詩句中玩索,在品味中共情。
亮點三:鑒賞方法的指導
盡管實錄中沒有明確的語句揭示教師在教學詩歌鑒賞技能,但方法意識卻貫穿著整個課堂。無論是開頭的對詩人名字的文化內涵的理解,還是從原初感受到深入研討,從一般理解到多元解讀,都在無形中滲透著教師先進的詩歌教學理念。即使在一個小片斷里,從教師只言片語的提示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執教者強列的方法指導意識。如針對一個學生提出的關鍵詞“游子、思婦”,當學生對分析有困難時,教師一句“同學們不妨先來列舉一下這類詩歌,看看它們的共同特點,然后再慢慢展開”,化難為易,變抽象理性的詩歌鑒賞為具體感性的詩句列舉。在學生列舉古典閨怨詩之后,教師又用“現代有沒有類似的詩歌”引出《一棵開花的樹》中“女子等待中的情懷之美”。
可以說,學完《錯誤》這首詩,學生無論對一首詩歌的整體理解,還是針對詩歌鑒賞的細節分析,都有了清晰而明確的把握。這種隱藏在具體欣賞過程中的鑒賞知識和思維方式,對學生今后的自主閱讀和應試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也許是在解讀的深度和學生的表現上過于追求完美,這堂課的教學進程和實錄撰寫也存在一些問題,令人有白璧彼瑕之憾。
缺憾一:現場感的缺失
本實錄屏蔽了常態課堂應有的空白、疏漏、拖沓,乃至只為調節氣氛而說的廢話,它使實錄變得更典雅精致的同時,也失去了真實感和鮮活感。在這里,我們只看到思維成果的展示,卻讀不到思維過程的鋪設,看不出從問題的醞釀、產生、發展乃至解決的過程。
如當教師要求學生列舉閨怨詩時,如果在通常的狀態下,他們應該會有剎那的迷惘,需經教師提示才漸漸打開思路。這是最能體現課堂氛圍的地方,也是最見教師引導功力的地方,遺憾的是,這種引導在這個實錄中缺席了。
再如當教師提問“現代有沒有類似的詩歌“時,實錄僅引一個學生朗誦臺灣作家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這里的類似是哪方面的類似?是主題的類似,還是表現手法的類似?在教師的預設中,應該會有哪些答案?除了這首《一棵開花的樹》,還有沒有更加為學生熟悉的詩歌呢?下文提到學生朗誦,應該是指名某個學生朗讀吧,是課件展示詩歌,還是學生背誦。我覺得讀者需要這些細節的指示以增進閱讀實錄的現場感。這篇實錄刪減了許多語文課中“非語文”的因素,但同時也把真實、鮮活和細節的啟迪阻攔了。
缺憾二:進程感的流失
這篇實錄的教學內容是豐富的、精當的,但它們的編排和呈現卻缺乏序列性。教學內容的組合多以空間上的結構排列,卻不注重時間上的推進與融合。
在學生自由吟詠詩歌之后,教師提出要求:“老師今天就提供同學們一個展示的機會,讓同學們都來把自己讀這首詩的原初感受說出來,共同欣賞、共同玩味、共同提高。為了幫助同學們梳理原初感受的思路,我提一個要求,在你談話之前,先給自己的閱讀感受提煉出兩個相關的關鍵詞,并且擬好發言提綱。” 此處教師的要求似乎不太明確。如果要求學生首先說出自己閱讀的原初感受,那么就不該同時要求擬好發言提綱。因為閱讀感受一般比較直接、比較感性、比較個人化,因而也是珍貴的。我覺得有必要先交流原初感受,然后在此基礎上提煉出關鍵詞,再加以詮釋和論證,最后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而在后文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時,所展示的學習內容固然是切實而精美的,但這些內容的先后順序卻是結構性的,而不是依照學生的閱讀心理逐層推進。盡管教師可能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學生交流研究成果時希望打破內容的并列式隨機展出,而要求以先“形式”后“內容”,先“思婦”后“過客”的依次排列。教師設計問題時過多地考慮到內容的深入,卻忽視了課堂是一種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線性過程。進程感的缺失,使得本課殺砑襖锏南咝怨程。進程感的缺失,使得本課的教學內容雖然豐富精當,但呈現方式卻不盡合理?br>
缺憾三:主體感的迷失
文學作品的閱讀是一種主體間性活動,因此,具體到詩歌教學的課堂里,應該有兩個主體,一是作為閱讀主體的詩歌,一是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但我以為,在這堂課中,作為欣賞主體的學生的作用表現得相當充分,但作為對話另一方面的詩歌文本,其主體地位卻迷失了。表現在引文過多導致文本品讀的弱化。
每當一個學習主題提出時,教師總是要求學生列舉出“類似的詩句”,在類比中領悟詩歌的表現技巧。但類比畢竟不能代替文本本身的訴說。當一首詩歌在學生的視野中打開,便不再只是文字的排列,而是一個有待理解和對話的心靈。詩句以其獨特的言語形式對讀者言說,要求讀者調動全部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來與她展開積極的對話。但這種言說在這個課堂里只起到傳遞信息的作用,卻無法傳達出潛藏在字里行間的婉曲的深情。
例如,實錄中有個學生提煉出“游子、思婦”這一對關鍵詞時,教師只是要求學生列出古今詩歌來聲明它們是類似的,卻未能進一步感受游子思婦的內心世界。更重要的是,作為古代詩歌里的重要意象,“游子、思婦”具有特定的文化意蘊,代表特定的社會現實。每一種經久不衰的主題,意味著一種普遍情感的存在,而這種情感的存在,又與一定的社會現實關聯。古詩,尤其是唐詩里為什么有這么多的游子思婦意象,此刻許多學生一定急于了解。教師如果能適當地介紹一點社會背景,對加深詩歌情感和藝術的理解會很有幫助。而遺憾的是教師未加說明未加總結,便匆匆轉入現代詩的列舉。
總之,我認為這篇實錄的價值在于,它讓我們知道詩歌教學內容原來可以這樣豐富,學生的解讀原來可以這樣深刻,鑒賞能力的培養原來可以這樣自然。但經過文字加工的“再創造課堂”畢竟不如原生態的課堂那樣給人以真實感。實錄有意識地拓寬了學生的表現空間,卻也弱化了教師的引導作用。讓讀者忍不住想,這節課真正出彩的只有學生,教師僅僅成了拋出問題和簡單點評的主持人,“平等中的首席”如何體現?
[在詩意的月光下徜徉--評王開東《錯誤》教堂教學實錄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論壇專稿)/a]相關文章:
1.a拼音教學課件
4.徜徉的同義詞
6.典范英語1a課件
7.漢語拼音a的教案
9.牛津英語2a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