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備課筆記
一、課文悟讀
旅美英籍作家奧登說:“卡夫卡對我們至關重要,因為他的困境就是現代人的困境。”(《外國現代派作品選》第一冊(下),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第189頁)弗蘭茨卡夫卡在《變形記》中向我們形象地揭示了現代人這樣的生存困境:人在現代社會激烈的生存競爭的壓力下,漸漸喪失自我,以至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人與人之間關系日趨冷漠乃至走向冷酷。因而,《變形記》可看作是一篇關于現代人生存問題的寓言。
卡夫卡跳出了傳統的現實主義人物塑造方式的窠臼,借用隱喻的手法,通過對人物形象的變形處理,構設了荒誕不經的故事情節,造成一種令人驚異的藝術效果,從而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驅使讀者透過這變形的巧妙“偽裝”,更加清晰而深刻地看到了現代人的生存困境問題。
這篇小說又是生動而感人的。卡夫卡深知僅僅依靠荒誕是無法打動人心的,因而在荒誕的故事情節中,巧妙地融人了寫實手法,把細節寫得真實而生動。既寫出了格里高爾變成甲蟲后的“蟲形”“蟲性”,又寫出了他那善良、軟弱、懊喪、焦慮、孤獨、無助、憂傷、痛苦的“人心”,而且處處讓人感到合情合理,令人讀來感動不已。
二、亮點探究
1、主人公格里高爾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個影響深遠的經典形象,已經成為“變形人”的代稱,仔細閱讀課文,看看格里高爾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他具有哪些性格特征?
探究學習:格里高爾本是一個有著豐富情感、濃厚愛意和詩意追求的人,然而在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下,他喪失了自己的自由和追求,幾乎整日都在惶恐不安中過日子,他勤勉善良、膽小軟弱、安分守己,是一個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弱者,一個完全喪失了自我的悲劇人物。
2.有人說,小說是靠形象來說話的。那么課文通過主人公格里高爾這個人物形象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什么樣的主題呢?
探究學習:小說深刻地揭示了現代人的生存困境,即人在現代社會激烈的生存競爭壓力下,漸漸喪失了自我,以至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的問題(由格里高爾變形后的孤獨無助、焦慮痛苦的心理和他對自己變形前生活及工作的有關回憶可見),人與人之間日趨冷漠乃至走向冷酷的問題(由格里高爾變形及死后周圍人的反應可見)。
3.《變形記》的情節是荒誕不經的,又是平淡而無懸念的,但整篇小說卻是生動感人的,這是卡夫卡小說創作的特點。試整理《變形記》的行文線索,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情節提綱,再品味卡夫卡小說創作的這一特點。
探究學習:小說分三層展開故事情節。第一層,寫格里高爾初變甲蟲,引起驚駭,遭遇驅趕。第二層,寫格里高爾蟲性人心,忍受痛苦,眷戀家人。第三層,寫格里高爾為家人所不容,深感絕望,斷食而死。小說的情節形式是荒誕的,情節內容是平淡的。小說雖然沒有設置懸念與矛盾沖突,卻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最細小的生活細節,甚至包括吃飯、睡覺、看風景、休息、爬行等,以類似自然主義的表現手法使之具體而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來調動讀者的感性認識,吸引讀者的閱讀注意力,從而構成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
4.從前面的問題探究中,我們知道了卡夫卡通過虛構格里高爾由人變成甲蟲的荒誕故事,深刻揭示了現代人的生存困境問題,請問《變形記》用的是一種什么表現手法?這一表現手法的好處是什么?
探究學習:《變形記》用的是寓真實于荒誕的隱喻手法。與傳統的現實主義寫實手法相比,其好處在于,它使讀者在看到格里高爾由人變成甲蟲的故事后,產生一種驚異心理,會受到深深的震撼,迫使自己深入思考,從而更加深刻地、強烈地感受到現代人的生存困境。
5.小說中有如下三處關于“哭”的細節描寫,試品味每一次“哭”的內涵并解說其作用。
(1)父親惡狠狠地捏緊拳頭,仿佛要將格里高爾打回房間里去似的,隨即猶豫不定地掃視了一下起居室,然后雙手捂住眼睛哭了起來,他那寬大的胸膛顫抖著。
(2)“我們必須設法擺脫它,”-說罷,她號啕大哭起來,她的眼淚掉在母親的臉上,她用機械的手勢動作擦拭母親臉上的淚水。
(3)這時臥室房門開啟,只見薩姆沙先生身穿他那身號衣走出來,一只胳臂挽著他的妻子,另一只胳臂挽著他的女兒。三個人都有點兒哭腫了眼睛;葛蕾特時不時將臉貼在父親的胳臂上。
探究學習:
(1)是一次絕望的哭,因為家庭一時失去了經濟支柱。
(2)是一次絕情的哭,是為了獲取父母親對她的支持,以達到拋棄格里高爾的目的。
(3)是一次虛假的哭,僅僅是為了格里高爾的死去而向外人作態。
三處“哭”的細節描寫不僅生動地刻畫了人物,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無情這一主題。(學生對上述問題能夠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即可,不必強求答案的惟一性。)
6.小說中格里高爾變形后,家人對他的態度,除了父親是前后一致外,母親、妹妹都經歷了一個轉變過程,你是怎么看待他們的態度轉變的?
探究學習:母親的態度由牽掛到冷漠,妹妹的態度由關愛到厭棄。她們態度的變化是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真實寫照,說明在現代社會,在生活、工作的巨大壓力下,親情已不再是維系親人關系的主要基礎,所以在格里高爾成為家庭生活的負擔后,親情必然會被利害關系擠壓得粉碎。
三、《變形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論析
表現主義的創作主張遵循“表現論”美學原則,它反對“復制世界”,即不把客觀事物的表面現象作為真實的依據,而主張憑認真“觀察”和重新思考去發現或洞察被習俗觀念掩蓋著的,而為一般人所不注意的真實。《變形記》是卡夫卡的代表性作品,也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經典之作。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一般把卡夫卡和他的作品歸入“表現主義文學”中。
《變形記》中對人與人關系的描寫,是小說的重心所在。格里高爾在父親的公司破產、全家處于困頓的境況下,去當旅行推銷員,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他在家里是受到尊重和愛戴的。當一個人被人依賴時,他與別人的關系自然會處于正常狀態。但格里高爾一朝成了大甲蟲,父子關系、母子關系、兄妹關系突然間發生了180度的轉變,顯示出一幅極端自私、冷漠、殘酷、無法溝通的可怕圖景,親情、倫理之情蕩然無存。格里高爾雖然成了甲蟲,但作為人的思想感情還在。他為不能按時上班而著急,他為老板要炒他的“魷魚”而焦慮,他為父親暗暗地存了一筆錢而欣慰,他為妹妹明年上音樂學院的事而籌劃,他為今后一家人的生計而憂心……這是一個善良、勤勞、正直、有責任心的優秀青年。但專橫暴躁的父親卻全忘了昔日的父子之情,害怕“家丑”外揚,要把他趕回房間關起來。他甚至懷疑兒子會對家人采取暴力行為,而恫嚇他、用蘋果砸他,想致他于死命。慈父之愛在他身上已消失殆盡,暴露出來的是極端的自我中心主義。母親對兒子的感情似乎要深一點,她同情兒子遭受的厄運,她不能接受兒子變成甲蟲的事實,因此悲痛欲絕,但她內心已把兒子當作一個沉重的累贅了。更可恨的是妹妹葛蕾特。哥哥最喜歡他,時刻想的是她的快樂、前途,當哥哥最初變形后,她尚能做一點照料工作,如打掃房間、送飯等。但時間一久,她就再也“受不了了”。她痛哭著向父親請求:“我們必須設法擺脫他”,“他必須離開這兒”。并狡猾地辯解說:這只大甲蟲并不是格里高爾,如果是的話,他就應該“自愿跑掉”。這實際是在暗示格里高爾。她還無中生有地說:格里高爾會“要了你們倆(指父母親)的命”,他在“迫害大家”,“想占領整幢寓所”。這一番歇斯底里的哭訴,把她內心的自私、狡黠、冷酷暴露得淋漓盡致。格里高爾對一家人的言語行動,并沒有驚詫,也沒有憤怒,而是用一種清醒的、“平和”的、“沉思”的心態,接受了這種事實。他一邊“懷著深情和愛意回憶他的一家人”,一邊悄悄地死去了。他的死,使薩姆沙一家如釋重負,大家沐浴著三月的春風,一身輕松出外郊游去了。格里高爾的死并沒有影響了別人的生活。這就是資本主義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每個人都是自我中心主義者,維系人際關系的是金錢、利益,這種維系一旦斷裂,人與人之間就只剩了對峙、沖突、隔膜、猜忌、殘殺。卡夫卡用冷漠的筆調,描寫了一幅冷漠的人間圖畫。
《變形記》作者就是想借以揭示人與人之間--包括倫常之間--表面親親熱熱,內心里卻是極為孤獨和陌生的實質;之所以親親熱熱,因為互相有共同的利害關系維系著,一旦割斷這種關系,則那種親熱的外觀馬上就消失而暴露出冷酷和冷漠的真相。
陳千里
[《變形記》備課筆記(轉載)(粵教版高一必修備課資料)]相關文章:
4.英語科組備課總結
5.有關備課總結
6.英語學科備課總結
7.集體備課教案
8.生物集體備課總結
10.思想品德備課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