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唐詩宋詞元散曲《月夜》教案(粵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7-12-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的筆法,即對寫法。

2、品味詩人的“煉字”,學習“詩眼”。

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詩眼,體會其深刻主題。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月在古典詩歌中可以說是用得最頻繁的一個意象,“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親人得團聚,幾家飄散在他州。”遠離親友,漂泊在外的游子總是通過那一輪明月千里寄相思。望月思親成為古典詩歌一個永恒的主題。我們知道有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有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有張若虛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有蘇軾“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等,關于望月思親的詩,不勝枚舉。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杜甫的《月夜》,看看這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在這首詩中是怎樣望月思親的。(誦讀詩歌)

二、背景介紹 

此詩寫于公元756年,安史之亂的第二年。戰亂伊始,杜甫攜帶妻兒、顛沛流離躲避戰亂。這年的8月,杜甫終于將家安頓在鄜州。他又決定只身西進,追隨剛剛在靈武(今寧夏)繼位的唐肅宗,以報效國家。不幸的是,中途被叛軍所俘,押回已經淪陷的長安。因杜甫原無官職,便未受囚禁。但身陷賊手,前途未卜;家寄異地,禍福難料。在一個中秋前后的明月之夜,詩人望月生情,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便提筆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詩篇。(誦讀詩歌) 

三、整體感知 

古人評詩常有“詩眼”之說,所謂“詩眼”是作品中最能表現意境或主旨的關鍵詞語.請指出《月夜》中的“詩眼”. 

“憶”。既然“憶”是詩眼,是理解整首詩的關鍵,也就是說它能串聯起整首詩,那我們就圍繞著這個“憶”字來整體感知一下這首詩。 

請大家思考:是誰在憶,是怎樣憶的?

1、詩中望月之人是誰?這是一種什么寫作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明確:閨中的妻子。

這種手法叫對寫法,也即從對面寫來,也叫對面落筆,屬于曲筆的一種。

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念對方,而是寫對方如何思念自己,通過這種手法含蓄地表達詩人的思念之情,比起一般的直訴自己的情感的憶內之作,一開篇意思就深了一層。只提被憶的一方,抒寫角度的轉換,使得辭旨婉切,更顯出詩人對妻子的一往情深。

2、從詩歌可以看到,在家里的不僅有妻子,還有兒女。為什么作者卻說是閨中“獨”看呢?

明確: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賞自然風光,而是“憶長安”,而小兒女未諳世事,還不懂得“憶長安”啊!用小兒女的“不解憶”反襯妻子的“憶”,突出了那個“獨”字,又進一層。

3、“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有人說這一聯中有兩個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動,含蓄凝練,你認為是哪兩個字,并簡要說明理由。

  明確:是“濕”和“寒”。一“濕”一“寒”可觸可感,形象生動,表現了妻子望月之久,憶夫之深。“濕”和“寒的表象是詩人的想象和聯想,其實是寫詩人看月之久,憶妻之深的痛苦現實。明寫妻子思夫之深,暗寫杜甫思妻之切。

4、詩歌之中有兩個相互照應的一詩之眼的詞語,請找出來并分析其中蘊涵的感情?

明確:“獨看”:寫現實。卻從對面著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而自己“獨看”長安之月而憶鄜州,已包含其中。

“雙照”兼包回憶與希望。感傷“今夜”的“獨看”,回憶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虛幌”、對月舒愁的希望寄托在不知“何時”的未來。“雙照”淚痕才干,表達詩人希望盡早結束這種兩地思念的痛苦生活,“獨看”淚痕不干也就包含其中了。

“獨看”的淚痕里浸透著天下亂離的悲哀,“雙照”的清輝中閃耀著四海升平的理想,渴望和平的生活,包含戰亂之中廣大人民的共同心聲。

 “獨看”和“雙照”是這首詩的詩眼,是最能體現主旨的關鍵詞。

5、本詩只寫個人的遭遇與親人的離散之痛,對嗎?

明確:詩中所寫的個人于親人離散的痛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中人民的悲苦生活。其中寫夫婦、父子之愛已與憂國憂民、憫時傷亂之情融為一體,這就是文學的典型性。

四、小結

此詩藝術構思巧妙,以“月”為線索,貫通全詩,采用借景抒情、暗示手法望月懷人,通過寫詩人對妻子的思念,反映了亂離時代人民的痛苦,表達了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五、作業

對比閱讀本詩和本書P19張九齡《望月懷遠》,分析兩首詩在感情和寫法上的異同,你認為哪首更好,寫一篇500字左右的賞析文章。

板書:

線索:月

手法:對寫(想象 虛寫)反襯 借景抒情 暗示 

詩眼:獨看 雙照

主旨:渴望和平的生活

對寫法

表現心情的古詩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種特殊的寫作手法--對寫法。所謂“對寫法”,就是明確主人公對對方有所舉動,作者并不直接描述,而是從對方下筆,把深摯的情思表達得委婉含蓄。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鹿阝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這首詩作于天寶十五年(756)。這年的六月,安祿冊兵破潼關,玄宗倉皇奔蜀,七月太子李亨即位靈武,是為肅宗,改元至德。其時,詩人杜甫正攜家避難,暫置鹿阝州的羌村,本人則只身去靈武,途中不幸被叛軍擄至長安。八月,杜甫在長安望月思家,便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五言律詩。詩一開頭,就點出了詩人思念鹿阝州親人這個主題。但詩人并不直接從自己方向落筆,而是從對面設想著筆:“今夜鹿阝州月,閨中只獨看。”寫妻子望月思念自己的情形。第二聯通過“未解憶長安”的小兒女,進一步襯托出妻子的孤寂。第三聯筆鋒一轉,從想象中正面描寫妻子月下久佇的動人形象,進一步映襯妻子思念自己的深情。尾聯表達了詩人希望結束這種相思之苦的愿望。明明是詩人在長安望月思念鹿阝州的妻子和兒女,詩人卻從對面落筆,寫鹿阝州的妻子在月光下思念羈居長安的丈夫。詩人巧用對寫法,把他們夫妻之間纏綿悱惻的感情表達得委婉動人。 

  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體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就說著遠行人。”冬至在唐代是個重要節日,朝廷里放假,民間互贈飲食,穿新衣。一、二句交代詩人在邯鄲的客店里碰上冬至這個佳節,孤燈一盞,形影相吊,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溢于言表。三、四句詩人不從正面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里人如何思念自己的情景。家里人深夜還沒有入睡,圍坐在燈下,惦念著遠行的游子。詩人運用對寫法,把自己對家人的無限思念之情表達得蘊藉深沉,且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旅居長安時所作。古代的重陽節是親人團聚、登高飲酒的節日。但詩人旅居在外,孤身獨處,思念親人之情難以自已,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名作。一、二句正面直寫自己客居他鄉,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這兩句發自詩人心靈深處的詩句,道出了天下游子的共同心聲,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三、四兩句詩人改變寫作角度,不再寫自己如何思念親人,而是在生活實感的基礎上,由對面寫來,想象兄弟們重九登高而思念自己,這是更深一層的描寫。重陽佳節,家中弟兄相偕登高、遍插茱萸時,很自然地會感到少了旅居在外的自己。詩人運用對寫法,把對兄弟的思念情意表達得曲折而濃郁。 

  [思考鏈接]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請找出本詩中運用對寫法的詩句,并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參考答案] 

  “洛陽親友如相問”句運用了對寫法,辛漸要回洛陽,詩人明明托他問候洛陽親友,而詩人卻轉換筆鋒寫洛陽親友對自己的詢問,構思新穎,把對親友 關切之情表達得婉曲深刻。 

 

[唐詩宋詞元散曲《月夜》教案(粵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2.高二選修《唐詩宋詞選讀》練習題

3.高中化學選修5《鹵代烴》教案設計

4.《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單元測試試卷

5.高二《勸學》教案設計

6.人教版匆匆教案設計

7.高中化學選修5《苯 芳香烴》教案設計

8.人教版《山中訪友》教案設計

9.高中化學選修5《脂肪烴》教案設計

10.《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第三單元測試試卷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