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名稱:《憂患:環境危機就在我們身邊》
活動單位:孝南區楊店初中九年級3班
活動時間:2009年3月20日(星期五)至3月23日(星期一)
活動背景:環境危機是個大課題,初中學段的很多學科都有所涉及。但是,長期生活在象牙塔內、目前又正在為中考緊張忙碌的九年級學生,對環境危機的理解大多僅限于課本上的幾條空洞概念,對現實生活中的環境惡化狀況缺乏深切認識。我們國家正在建設小康社會,經濟和社會如何協調發展已經成為國人思考的重要課題,青少年應該擔當起未來環境治理的責任,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貢獻。讓即將完成義務教育的學生參加一點社會實踐,從中認識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培養相應的社會責任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另外,學生在語文課上剛剛學了臺灣作家王鼎均的一篇散文《那樹》,該文描述一棵百年古樹在人類文明的威逼下一步步走向死亡,抒發了作者對現代文明發展的憂思。作者的文筆極具感染力,讓學生心靈深受震撼,很自然地要把平常所見所聞與作品思想內容進行聯系思考。這篇課文的學習,為開展本次活動提供了契機。在萬物復蘇的美好春天,我們楊店初中九年級3班學生開展了這次綜合實踐活動。
活動目的:
1、通過實踐體驗,在大量鮮活的事實面前,切身感受身邊環境惡化狀況,深入思考造成環境的人為原因,探討解決的出路,由此激發對生存環境的憂患意識和改造環境的社會責任感。
2、通過實地考察、調查訪問,獲得第一手材料;通過對比分析、討論交流,從深度和廣度上認識環境問題,提高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地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分組合作的集體活動中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活動準備:
1、活動發起。《那樹》一文教學將近結束時,師生聊起“人類文明發展對自身生存環境的影響”的話題,談及楊店鎮區環境惡化狀況,學生們的心情頓時有些沉重。我趁機提議實地調查一下周邊環境面貌,大家很贊成。為了進一步強化大家的“危機意識”,周五晚上,師生齊集電教室,網上觀看美國科幻電影《哥斯拉》。該片講述一只由于核輻射導致變異而生成的巨大蜥蜴“哥斯拉”,來到美國某城市以后進行瘋狂破壞的故事,表現的主題正是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對人類生存的威脅。電影畫面對大家來說是觸目驚心,他們參加活動的愿望因此而更加迫切。
2、活動組織。綜合考慮參加活動的能力水平差異、家庭住址等因素,將全班66名學生分為5個活動小組,分別由夏媛媛、楊迪、黃曉月、魏小盈、向夢軍等同學擔任組長。學生們自愿參加到各小組中,但規定小組人數最多不超過15人,以保證各組人數平衡。活動主要在周末進行,每小組至少要進行半天的集體調查,同一個居民區的學生還可以結伴進行組外調查。下周一(3月23日)用一節課的時間進行活動交流。
3、方法指導。①實地考察的方法: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考察點,仔細觀察,客觀記錄。②調查訪問的方法:尋找、確定采訪對象,圍繞主題進行訪問;注意態度要禮貌,語言要得體。③寫作活動報告的方法:注明時間地點,真實反映情況;對典型人、事作重點記錄;適當分析,歸納活動成果。④討論交流的方法:既交流成果,又交流感受;把能夠反映小組活動效果的最重要的東西拿出來。
4、活動物品。外出活動時隨身攜帶筆和紙,有條件的可帶上錄音、錄像設備。
活動過程: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考察和訪問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完全由他們自主開展,我作為指導老師未和他們在一起,具體情況主要通過事后查閱活動報告獲知。
周六或者周日,各小組學生在組長帶領下,用半天時間開展集體活動,進行實地考察和采訪。大家最為關注的,是鎮區居民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大家選取的考察點很有典型性,都是鎮區比較重要而又污染嚴重的區域,如小學前面的池塘、醫院后、桃園、楊店河橋頭、菜市場、新建居民小區等。大家筆錄了各處的所見所聞,有的還用手機或DV拍下了現場圖片、錄像。
黃曉月小組走訪的考察點最多,每到一處都作了詳實記錄,摘要如下:
楊店是一個歷來為人們所稱贊的古鎮,因境內桃花盛開而得美名“桃花驛”。然而近年來過度的開發,卻使古鎮遭到嚴重破壞,許多地方垃圾成山,臭氣熏天,這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
在楊店初中院墻后面,是一個比較大的池塘,因為人們向里面亂扔生活垃圾和排放生活污水,導致水體嚴重污染,泛著“綠光”的水面上到處漂浮著塑料袋。這里一直是周圍幾百戶居民洗衣服地方,現在,他們只能在污水中洗了。看到一位大嬸提著兩大桶衣服過來,我們一名組員開玩笑地說:“只怕是越洗越臟啊。”
醫院后面的垃圾堆積成山,“山”下是一條臭水溝,發出難聞的氣味。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在垃圾堆里拾破爛。
鎮中心小學前面有一大片水面,是以前的養鱉池。我們仔細數過,周圍一共有4大堆垃圾,已經堆到了馬路邊,嚴重妨礙了交通。這么多的垃圾堆放在1000多名祖國花朵上放學的路上,難道就沒有人管嗎?我們找到小學門口居住的一位老大爺,向他詢問。老大爺對我們說:“前在五六年,這兒的環境很好,幾乎沒有垃圾。那時人們都是提菜籃子上街,可現在不一樣了,大家都愛上了一次性塑料袋……這些垃圾使池塘里的魚周期性死亡,時不時就浮起一些死魚。”“難道就沒有有關部門管嗎?”“以前有人向楊店政府提過意見,清理過一兩次,就沒再管了。群眾又不自覺,叫他們不亂倒垃圾,他們不聽,有什么辦法呢?唉,現在的人覺悟不高,都只顧自己打麻將。居民越來越多,開發區一個接一個,真是越開發,越污染!”
魏小盈小組帶了數碼相機,沿途拍下了一些污染現場,也進行了采訪錄像。她本人膽子大,性格活潑,在采訪中擔當起了“記者”角色。他們在活動報告中寫道:
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楊店服裝一條街,風很大,雖然正值春暖花開,卻吹來了一股異味。突然,在我們面前出現了“蔚為壯觀”的景象:垃圾堆成了小山,塑料袋漫天飛舞,一條被垃圾“侵占”的小路,讓我們無從下足。而就在垃圾堆的旁邊,還立著一塊“居民住所請勿隨意亂扔垃圾”的警示牌,牌上搭著一袋臭咸魚。
我們順著崎嶇的小路來到了一條小河邊,河水散發著陣陣臭味。河的對岸有一位老人正在挖地,我們便去向她了解情況。她是一年前搬到此地住的劉婆婆。她對我們說,這些年來,房屋四起,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這兒,大家隨意亂扔,毫無顧忌。劉婆婆家的陽臺正對著這條河,每逢氣溫回升,濃重的臭氣鉆進屋子,還伴有許多蚊蠅,劉婆婆就不得不緊閉窗戶。但氣溫太高時,屋里不通風日子也難過。劉婆婆抱怨說:“房子選錯了,這以后的日子怎么過喲!”
來到楊店菜市場,一片狼藉的景象真讓我們心寒,到處都是垃圾,發出難聞的臭味。要知道,每天早晨到上午,這兒可是楊店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啊。市場中央蘇東坡雕像處,已變成了“垃圾池”。據了解,兩尊雕像以前是潔白無暇的,猶如守護神一般佇立在這兒,現在卻變得骯臟不堪。我們給它拍了照片,取名“悲慘的雕像”。
楊迪小組重點考察了楊店河的污染。這是一條由北向南流經楊店鎮區的河流,十年前,河水還比較清澈,人們在河里游泳、劃船、浣洗衣服。但這樣的景象早已一去不復返了,隨著“沿河小區”等居民區的不斷出現,垃圾隨處傾倒,污水肆意排放,該河已經成為楊店最長的臭水溝。
在我們印象中,八年、九年前,這條河是干凈而美麗的,河中魚蝦成群。現在,許多人家將下水道直接安裝到河邊,河水越來越臟了。到處都在做房子,地皮越來越緊張,垃圾沒處倒,就直接倒進河里。原來比較寬廣的河道,變成了窄窄彎彎的一條線。假如你沿著河岸走一遭,會看到沿途的垃圾足以堆成小山,什么破衣服、舊家具、薄膜袋、鞭炮屑,真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啊。河的兩岸,根本無法種莊稼,一到夏天,河水經常泛濫,搞得人們叫苦不迭。
在楊店橋上,我們親眼看見一名四五十歲的婦女往河里倒了三大堆垃圾。我們過去阻止,反被她罵了一頓。熊成用手機拍下了這個人倒垃圾的畫面。站在橋面上往下看,河面上漂浮著許多垃圾,使古驛形象大打折扣。
想放松一下心情,我們來到了桃園,但還是免不了看見不和諧的畫面。那些“有素質”的城里人,來這里觀賞桃花,順手就將飲料瓶、方便碗亂扔,在美麗的桃園中制造了另類的“風景”。一位年過半百的老奶奶,專門來這里撿廢品。
我們來到楊店鎮政府大院,想采訪政府里的人。但由于鎮長有事,而其他人態度冷漠,打消了我們的計劃。
在楊店河的下游,周家樓至子古墩,水流呈暗黃色且有濃重的臭味,蒼蠅成群,很不衛生。由于河水富營養化,河草瘋狂生長。據說去年暴雨時,河草卷成一團堵住了一座橋的橋洞,造成橋被沖斷。
夏媛媛小組考察了楊店鎮東頭,天符廟到鎮二小一帶;向夢軍小組考察了楊店鎮老街。他們兩個小組對周邊的幾個村子,如解家林、肖家畈等,進行了重點考察。
走在村里的小路上,看到了許多變化,勾起了兒時的不少記憶。屋后的稻谷場邊有一個大池塘,池塘邊還有不少大樹,我總在大樹之間快樂地蕩秋千。現在,這些樹已經被一大堆的垃圾包圍了,沒辦法再走近它了。村里最大的池塘在公路邊,小時候沒水井,村里人都吃這個池塘里的水。那時候大家都很愛惜這個池塘,從來不在里面洗衣服、洗菜,不許孩子在里面玩水,更別說扔垃圾了。現在,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口井,再也沒有人愛護它了。看到一塘臭水,連我也不想在這多待一刻了。突然碰到一個來這兒賞桃花的人,聽到他的一句自言自語:“農村就是空氣好點,什么都不好。”
3月23日,返校后的學生們還帶著外出考察的興奮,周末的活動成了他們談論的熱門話題。因為課前已經有了充分的交流,課堂上的程序就簡潔多了。先是各小組的組長或者組員代表匯報本小組的活動過程和收獲,然后自由發言暢談活動感受。
在進行活動匯報時,各小組都拿出了本組的活動報告。報告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現,有兩個小組輔之以圖片和錄像。學生們還做了老師要求以外的工作:為了充實本小組的報告,每個小組都搜集了一些與環境危機相關的資料,這些資料涉及國內外或本地的環境狀況,有很多還是最新的資訊,內容相當豐富;夏媛媛帶領全體組員,在自己家里觀看了同樣是環保主題的科幻電影《后天》;很多學生寫了電影觀后感或者活動感想,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在匯報時,向夢軍同學因為覺得自己小組的活動不如別的小組,誠懇地做了檢討。
在談活動感受時,大家紛紛道出自己的肺腑之言:
“年復一年,我們能夠傾倒垃圾的地方越來越少,不久將面臨新的問題,那就是我們可能被垃圾所淹沒。有人說:“先把經濟發展起來,再來治理環境。”這真是大錯特錯的想法,我們為什么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呢?”
“光靠國家頒布環境保護的法律,或者僅僅是看幾場震撼人心的電影,并不能讓環境保護的思想深入人心。因為,鼠目寸光者還大有人在。”
“現在,我們不得不認識到日益嚴重的環境危機將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人們隨意亂排污水,亂扔廢棄物,周圍環境不斷惡化,就算沒有哥斯拉出現,人類也會走向滅亡。”
“隨便低下頭看看我們周圍的環境,哪兒還有一方凈土呢?不是這兒的瓜皮果殼,就是那兒的生活污水,連空氣都變得渾濁,一堆一堆的廢棄物堆成了垃圾山。垃圾山把粗壯的樹木侵蝕的體無完膚,葉兒受不了深入骨髓的‘毒藥’,含淚告別了它的大樹母親……葉兒的哭泣帶給我們深思:還有幾條清澈的河流?還有幾棵青翠的樹木?我們的子孫還要生存,還有綿延不絕,總不能讓他們喝西北風啊。”
“不由得想起魯迅的一句話:不是很重的鞭子抽在中國人的身上,中國人是懶得動的。其實豈止是中國人,整個人類又何嘗不是如此!”
“影片(《哥斯拉》)始終給人一種灰蒙蒙、壓抑的感覺,沒有一天是晴天,空氣中布滿恐怖,雨直直地下,毫不留情。當人們最后慶賀戰斗的勝利時,我分明看到了一個‘異域’,一個丑惡的、怪誕的世界。”
有的學生還談出了對活動本身的感觸:
“大家的表現非常積極。看電影之后都非常困乏了,楊美還堅持寫完了幾百字的觀后感。章立家離楊店較遠,本來是安排她不參加星期天的活動的,但她說沒關系,堅持要參加。采訪的時候,魏小盈和陳笑熱情大方,讓受訪者毫無顧忌地向我們傾吐心聲。大家曾抱怨說活動太累,但一旦執行起任務來,都是爭先恐后的……通過活動,我看到了同學們積極、努力、認真的一面。”
還有的學生寫作文、創作漫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見附錄)
最后,師生一起簡單總結了一下活動成果。
2009-10-8
[綜合性學習案例《憂患:環境危機就在我們身邊》(人教版九年級必修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1.
3.合作就在身邊課件
4.快樂就在身邊課件
5.我們身邊的線條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