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會合
最近的《環球時報》登載了一件事,有人曾經問過德國大學教授,為什么德國教育如此強調培養學生的興趣?他們的回答十分簡單:興趣決定孩子未來的能力,只有喜歡、熱愛學習,孩子才能不顧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辛苦也不痛苦,這樣就會取得成功。
看了之后,我好像明白德國教育成功的原因所在。反觀我們的教育,也很重視興趣,可是我們好像總是有個誤區,認為興趣的培養是對于小孩子而言的;而我們的高中生好像是有點不適用了。想起眼下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新課程,我們總是說“以人為本”,強調學生的學習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培養學生的能力,建構他們的“三維思維體系”;老師要怎樣轉變觀念,在課堂上“少講”,重在“引導”,“還權給學生”等等。事實上我們雖然都在這樣做,也有了很多的轉變,可是總是不滿意我們的學生,好像學生真有點不值得我們“以人為本”一樣。我們也許從德國教授的話里可以找到一些答案,那就是我們在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時是不是“關注了他們的興趣”,是不是讓他們“感受到了興趣”,是不是我們的課堂“喚起了他們沉睡的興趣”,一句話就是“千萬不要忘了興趣”。
也許有人認為,“課堂怎么能過分強調興趣呢”,即使是,也只能是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解決疑難問題而帶來的興趣。其實我們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實際上過分強調了知識和能力以及價值的,甚至是有時把它們高高懸掛起來。學生解答的問題都是在預定的軌道上,老師沒有或者很少去關注學生在課堂上是從那個方向去想的,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是有學生興趣來決定的,可我們的課堂總是在我們的興趣和習慣上來演繹出來的,或者說是我們讓學生變成“代言人”,認為學生講的和我們的吻合程度來判定課堂的成功與否。但是我們這樣,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悖逆了學生的興趣。如果我們在課堂上在這個方面花點時間,讓學生的興趣點也能融進來,也許效果會更好,并且會最大程度上發揮每個學生的作用,也就是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
在課堂上融入興趣應該是我們每個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怎樣融入呢?
我想首先要了解學生的興趣。現在的學生大多是“90后”,他們的思想、觀念、個性、審美價值都不是我們想象得那樣的,因此我們要喚起他們內心的興趣就要知道他們的興趣,老師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唯知識至上”,要與時俱進。學生學習的興趣主要體現在“時尚性、獨特性、自由性”,“時尚”是學生對社會的關注程度很高,“獨特”是指學生總從不同于我們的角度來審視一個問題,“自由”是指學生在思考問題是沒有一種我們老師腦海中的那種相對固定的思維方式;這也就是我們有些課本學生不喜歡的原因。我們在了解后如果能注意從興趣入手就可能使我們的課堂別開生面。
如《祝福》中學生的興趣點是“柳媽的肖像”,價值的判斷中有的學生認為“殺害祥林嫂的兇手是短工”等等。如果我們了解這些,就會有意識地“符合學生的興趣點”,學生肯定會意興盎然。我在上課時就把柳媽的肖像讓學生討論。我問了幾個問題:柳媽的肖像讓你想到誰?有什么感受?魯迅先生為什么這樣寫?你喜歡嗎?魯迅先生喜歡嗎?這些問題,讓學生很有興趣,最后學生得出了魯迅先生這樣寫是在諷刺,這樣對這個人物就有更好的認識,經過這樣討論后我再讓學生去看“祥林嫂的肖像”,學生就會感覺“意猶未盡”;如果按部就班先看祥林嫂的肖像,再看柳媽的那段,學生就會敷衍,這就是興趣在起作用。
其次是要培養興趣。我們了解學生的興趣僅是第一步,但是我們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孩子,他們的興趣畢竟在寬度和深度上還不夠,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去滿足學生現有的興趣,勢必會讓我們的課堂膚淺化,因此我們要學會利用興趣培養學生心新的興趣。
如著名的特級老師胡明道在講《拿來主義》時,就先問學生喜歡那個歌星,學生就說喜歡周杰倫,胡老師就照著學生的興趣問他們“為什么喜歡他的歌”,學生們很高興說喜歡他的什么歌什么歌,于是胡老師就再總結周杰倫的歌詞怎么好怎么好,講著講著突然一轉,說“其實我們的魯迅先生也是這個方面的高手”,學生們不信,胡老師說“那就去看看文章”,然后再講“拿來主義的含義”,學生也愿意接受,更重要的改變了學生心目中對魯迅不敢興趣的想法,相反覺得魯迅也是那樣可愛的。胡老師就是利用原有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新的興趣點,這種興趣的培養不僅是一種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的思維在提高,他們的認識在提高。
第三是要注意有意識地提升學生的興趣。可以這樣說興趣的高低就是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的高低,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好玩、開心,而是要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成為一個“高尚、沒有低級趣味的人”,要學會在幾個方面做興趣的文章,即聯系實際,假設聯想,比較辨別等。比如我們的學生是最關注現實生活的,我們就要想如何利用現有的興趣,通過與現實的比照,從而提升我們學生的認識水平。
如李白喜歡喝酒,我就說“有人說喝酒時文人的專利,這話對嗎?”學生都笑,說“不是”,我就說“為什么呢?”學生說“現在很多人辦事要喝酒,聚會要喝酒;高興時喝酒,憂愁時喝酒”。有人說“夏天也喝酒,冬天也喝酒”,還有的學生說“我父親就喜歡喝酒,但不是文人”。我接著問“那說明了什么呢?”學生說:“李白是文人,他用詩文寫出了他的情感,因此他喝酒就出名,應該是他的詩出名,也讓他喝酒也出名。”有的同學說:“是的,還有好多文人也喜歡喝酒,我們知道就是因為他的詩,所以不是文人的專利,應該說當時還有有很多人也喝酒,電視里百姓不是也喝酒。”我再問“現在有這樣類似的事情嗎?”有的同學說“現在好多明星喜歡什么,我們不能說是他的專利,那些事因為他是明星出名。”
就這么一個簡單的現實問題,我們就利用興趣讓學生自然地發問、深入,但這樣讓學生的認識在不斷升華,而且學生會很樂于接受。
當然我們在課堂上還可以利用學生的興趣不斷地探索,但有一點我們始終不能忘記,“千萬不要讓我們學生的興趣睡著了”,記得喚醒他們為我們的課堂而用,為學生自己用,真正做到樂學,樂教,樂得,樂升,設想一下我們的課堂沒有了“樂”,我們還有“樂”嗎?
作者郵箱: wolaikankan008
[千萬不要讓學生的興趣睡著了(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4.興趣的近義詞
5.興趣的同義詞
6.形容很有興趣成語
8.興趣小組活動通知
9.興趣小組教學計劃
10.美術興趣班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