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率
《清兵衛與葫蘆》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本篇小說中出現的重要字詞; 2、了解志賀直哉相關生平、代表作品;
3、領會作品的內容與主旨。
二、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對本篇小說中人物語言、行為的分析,準確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以清兵衛與葫蘆的故事,批判了那種粗暴扼殺少年個性、剝奪孩子愛好的做法,呼吁要尊重個性,讓個性自由發展。
2、結合單元話題,仔細體會本篇小說情節發生的特點及其妙處。
三、情感目標
理解作品中所表達的追求個性自由發展的期望和個性解放、人道主義的精神追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危機爆發對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難點:危機爆發與主題表達的關系。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一、了解作家
志賀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1904年發表處女作《菜花與少女》。1910年,與有島武郎、有島生馬、武者小路實篤、木下利玄等共同創辦《白樺》雜志。圍繞于這個刊物的一些年輕作家與美術家,對當時主張純客觀主義的自然主義文藝思潮不滿,要求肯定積極的人性,主張尊重個性,發揮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義的文學,形成“白樺”一派。志賀直哉是“白樺派“代表作家之一。1917年發表的著名中篇小說《和解》,寫他立志于文學創作與父親發生沖突而終于得到和解的經歷。作者從此進入創作旺盛時期。《在城崎》(1917)相繼問世。從1921年開始,著手寫他生平唯一的長篇小說《暗夜行路》,于1937年完成,這是他的代表作。志賀直哉的作品大多從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關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現代日本文學中從自我經驗中取材最多的作家。在創作方法上的現實主義的精神,對同時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響。志賀直哉于1971年10月21日逝世。
二、預習課文,理出全文的情節結構。
三、詞語積累。
【教學過程】
一、初步閱讀小說,了解故事情節。
1、速讀,讓學生講述文章的故事情節。
二、精讀全文,具體分析情節
(一)欣賞開頭
小說開頭說自從發生了這件事以后,清兵衛的愛好由葫蘆轉向了繪畫,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呢?開篇沒有交代,這樣的寫法稱之為什么寫法?有何作用?
明確:這件事指清兵衛最喜歡的一個葫蘆被教員沒收了,其他的葫蘆被父親砸碎了。作者開篇故意語焉不詳,這是設置懸念,引發讀者探究的興趣。
(二)欣賞開端
1、閱讀開端部分,說說每段各寫了什么?
明確:
第二段:清兵衛如何玩葫蘆--買什么葫蘆,怎樣收拾葫蘆。(文中沒有“喜歡”這個詞語,但是作者用了一些副詞透露了清兵衛對葫蘆的喜歡,是哪些副詞?)用了一些副詞“常常”“已”“能夠”“也是”“不停地”寫出了清兵衛喜歡葫蘆已到了癡迷的程度。
第三段:錯把禿腦袋當葫蘆--對葫蘆的專心
第四段:愛看葫蘆--呆呆地
第五段:收拾好葫蘆后的舉動--舉動瑣碎,卻絲毫不倦
第六段:幾乎看過所有葫蘆。
2、哪些段落之間有承接關系?
明確:第二、五段和第四、六段有承接關系,前者寫如何收拾葫蘆,后者寫看葫蘆之多,各分成兩段,參差寫來,其實是有講究的。作者先用了一些副詞寫出了清兵衛對葫蘆的癡迷程度,隨后跟著一段最有趣、最生動的信息(第三段),緊隨其后,把“看葫蘆”的信息加以拓展,但是并不說完,而是另起一段詳細交代清兵衛“收拾葫蘆”,對前面說他“收拾葫蘆”的第二段進行補充,然后才以“大概所有的葫蘆,也都已被他一一看過了”來對前面信息做個收束。不枝不蔓,卻又有所搖擺--在如此小的情節弧度上也能搖擺有度,足見小說家的風范。
什么是“搖擺”呢?請同學們看書本第69頁。
3、了解“情節運行的方式”
明確:搖擺意味著小說在運行時,不是毅然決然地向前奔突,而是在絕大部分時間里呈現出猶豫不定的狀態。
(三)欣賞發展
1、在發展部分,小說展示了一對非常重要的矛盾沖突,是什么?這矛盾又分哪幾層?
明確:矛盾:清兵衛的愛好與別人的不理解。這矛盾又分兩層:第一層是清兵衛的愛好與父親的不支持之間的矛盾(后文的“教員”其實也是“父親”的一個意義的共生體);第二層是清兵衛獨到的眼光和世俗常人的眼光之間的矛盾。
2、小說設置這一矛盾突出了清兵衛的什么個性?
明確:獨立。
(四)欣賞高潮
1、清兵衛在上修身課時玩最喜歡的葫蘆被教員發現了,按一般的寫作思路,接下來會寫教員如何生氣,教員如何處理此事,但是這篇小說沒有,而是宕開一筆,去寫這個教員的愛好。清兵衛的愛好和教員的愛好各有什么象征作用?這段插敘有何作用?
明確:清兵衛所愛好的葫蘆,象征的是自然、美、和諧,而教員所愛好的武士道,則象征壓抑個性、外強中干甚至帶點滑稽的強權。
插敘的作用:悲劇氣氛降低,增加喜劇意味;意義的重點,也從清兵衛的失敗,轉移到教員的失敗(文氣上的嘲諷,其實是教員在情感意義上的一種失敗)和人道主義情緒的勝利(清兵衛“連哭也沒有哭一聲”,暗示了情感上的不妥協)。
2、清兵衛玩葫蘆被教員發現后,先不寫被發現后果,而是先寫教員愛好,然后再寫教員的處理,這種寫法就是我們剛才新學到的情節運行中的什么處理?類似的處理還有嗎?
明確:搖擺。教員家訪時,清兵衛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蘆。結果教員只管自己訓斥,并未注意到近在咫尺的那些葫蘆。剛剛松了一口氣,父親回來了,聽聞教員來訪的原因,不僅把清兵衛責打一頓,而且最終注意到那些葫蘆,并非常粗暴地將之“一個一個地砸碎”。這也是一處搖擺。
3、一般,小說會在高潮處戛然而止或馬上進入結尾,但是這篇小說例外,在清兵衛和“大人”的矛盾爆發之后,又設計了兩個主要事件,是哪兩個?
明確:一是他的葫蘆最后被古董商高價收購,二是清兵衛現在的愛好。(詳見書本70頁,學習危機爆發)
(五)賞析小高潮
1、清兵衛一毛錢買來的葫蘆被校役賣了五十元的高價后又被古董店老板賣了六百塊的高價,這也是情節運行中的搖擺處理。在這個情節中,同學們一定會為清兵衛悲哀吧?清兵衛在葫蘆研究上的天分就被這么扼殺了。你覺得小說這樣處理是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明確:顯示清兵衛的天賦和獨到的審美力,反襯出大人們的愚蠢,批評“大人”粗暴扼殺孩子的天性和天賦。
(六)欣賞結局
1、文章結尾寫道:“清兵衛現在正熱衷于繪畫……”你認為清兵衛熱衷繪畫的結局是什么?為什么?
明確:清兵衛熱衷繪畫的結局是在家長粗暴的干涉下又一次放棄。
依據是:清兵衛熱衷葫蘆,就是在家長粗暴的干涉、武力的脅迫下,不敢再堅持而放棄的。而且文末說“他的父親,對于他的繪畫,又在開始嘀咕了”,很明顯,父親會再次干涉他的愛好。
2、小說結尾處寫清兵衛有了新的愛好--繪畫,而父親又在開始嘀咕了。這個情節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表明清兵衛執著的精神又有了新的追求,象征了個性解放精神的曲折勝利--在壓迫之下尋找新的出口;暗示了清兵衛的葫蘆悲劇現象具有典型性、普遍性,深化了小說的主題。
三、分析小說主題
提問:根據上面的情節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
明確:父與子的矛盾沖突,實際上是表現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賦的情況下,對孩子的天性和天賦的粗暴扼殺,體現了作者對他們的批評,同時呼吁要尊重孩子的個性,讓個性健康發展(呼喚尊重個性,發展個性);清兵衛與常人的矛盾沖突,表現了美和自然在惡俗的時代氛圍中處境艱難、倍感孤立的現狀,體現了作者的憂思;而危機爆發后的最終結果,則象征著個性解放和人道主義的精神追求的曲折勝利,當然,里面也蘊含著新的矛盾沖突。
四、欣賞細節描寫
1、這篇小說有哪些簡練傳神的描寫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確:(1)對于客人的批評,清兵衛只是淡淡的一句“這樣的好呀”,這足見他的執拗。
(2)當教員沒收了心愛的葫蘆,清兵衛“連哭也沒哭一聲”,“臉無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爐邊發呆”,既生動地表現了他驚愕、害怕的心理和手足無措的表情,又強調了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之大。
(3)面對父親的呵斥,“清兵衛沉默了”,作者的用詞多么凝練、精妙,把清兵衛在有理無處辯的情況下執拗地堅持己見、不愿屈服、不予理會的心理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而當揍他、辱罵他的父親“一個一個”地砸碎他心愛的葫蘆時,清兵衛“只是臉色鐵青,不敢做聲”,經歷了震驚、恐懼、痛苦和絕望之后,他認命了,永遠地放棄了自己的喜好。
正是這些簡練傳神的神情、語言、動作及心理描寫,塑造了清兵衛這個鮮明生動又有個性的人物形象。
五、小結
這篇小說講述了一個鯊熱衷于葫蘆,并且對于鑒賞和收藏葫蘆有特別的天賦,但最終在老師和父親的壓力下被迫放棄愛好的故事。
日本與中國同屬于東方國家,文化受中國影響較深,封建的家長專制思想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文化傳統上強調統一的意志,缺少個性和自由空氣,因而扼殺個性的現象比較普遍。
主人公清兵衛的命運令人同情,前途令人擔憂;家長的武斷專制、扼殺個性的做法更令人氣憤。更令人深思的是清兵衛在這些壓力下,自覺地放棄愛好,是多么可惜啊,他將永遠無法正確估計自己天才般獨特的審美能力,而這一切民他擦肩而逝,這難道不令人感嘆嗎?
六、課后作業:
1、完成《第二教材》相關作業。
2、續寫《清兵衛與葫蘆》。
《清兵衛與葫蘆》教案
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前后對比照應的寫法。
2體會心理和神態描寫
3思考怎樣保護孩子培養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教學重點:目的1、2
教學難點:目的3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檢查預習。速讀課文。分段。完成課后練習一。
一,檢查:注音
1熱衷 茶(chá)鹵(lǔ) 葫(hú)蘆(lu)籽(zǐ) 呵(hē)斥(chì) 戰(zhàn)戰(zhàn)兢(jīng)兢(jīng) 薪(xīn)水(shuǐ) 隱(yǐn)瞞(mán) 嘀(dí)咕(gu) 干(gān)涉(shè)
2多音字:沒(mò)收(shōu) 沒(méi)有(yǒu) 便(pián)宜(yi) 方(fāng)便(biàn) 人(rén)參(shēn) 參(cān)考(kǎo) 參(cēn)差(cī)不(bù)齊(qí) 朝(cháo)鮮(xiǎn) 朝(zhāo)氣(qì)
3詞語:呵斥:大聲斥責 熱衷:十分愛好某種活動。 隱瞞:把事情真相掩蓋起來不讓人知道。 光彩熠熠:形容閃亮發光。茶鹵:很濃的茶水。異常:不同尋常。 鄭重:嚴肅認真。 名伶:舊時稱著名的演員。 干涉:參與過問別人的事。 校役:學校中做輔助教學工作的人。 古董店:專門經營古代留傳下來的器物的商店。 乖覺:機警聯聰明。 薪水:工資。 怨恨:對人或事物強烈的不満。 嘀咕:猜疑,猶疑不定。
二,速讀課文
三,分段:
開端 發現葫蘆 發展 教員沒收 高潮 砸碎葫蘆 結局 改變愛好
問題討論:清兵衛對葫蘆熱愛有加,他也曾幾次對別人的葫蘆不以為然,說明什么?為什么他后來又改變了他的愛好呢?這個愛好真的不好嗎?
討論后教師結合練習一提示如下:
說明清兵衛對葫蘆并不盲目癡愛,而是對葫蘆確實有一定的研究他對葫蘆的鑒賞是有一定的眼光的這些結果與前文多處內容構成對比,例如:1父親呵斥他:“什么話,你懂什么,也來多嘴!”2他買這個葫蘆只花了一毛錢。3教員把葫蘆當著臟東西讓老年校役扔掉。校役把葫蘆賣了50元。這樣寫與后文寫商人賣了600元形成強烈對比,說明對葫蘆研究很深,確實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獨特眼光。有這種本事,有這種愛好,說不定他憑著這種興趣愛好能賺很多錢的,怎么不好呢,可惜啊他的父親老師卻不準他有這種興趣。
四,完成課后練習一。
第二課時
分析對比照應的情節和心理神態描寫。
一、作者盡情描繪了清兵衛的前后的不同的興趣愛好。對比特別鮮明。
怎樣展開這種對比描寫的呢?
討論后點撥:濃墨重彩的寫清兵衛的愛葫蘆的興趣。聯系課后練習二提示如下:
1由于他對葫蘆異常專心,以致于把一個老頭的禿腦袋當作了一個葫蘆。
2每天放學回家后,他也不與別的孩子玩,常常一個人到街上去看葫蘆。
3他把葫蘆帶到學校去偷偷的摩擦。
這樣一種專注,而且當大人談論葫蘆時也總想插嘴,可是他后來卻突然就與葫蘆斷絕了關系。我們還知道他最會欣賞葫蘆了,他被別人收繳去的葫蘆居然能賣極高的價錢。他為什么會改變這么好的愛好呢?
二、本文還對人物的神態進行細致深入的描寫:有哪些神態描寫呢?各有什么作用呢?
討論后教師點撥:
結合課后練習三提示如下:
1.于是這個清衛的葫蘆終于被當場沒收。清兵衛連哭也沒哭一聲。
“連哭也沒哭一聲”形象真切的表現了清兵衛的葫蘆被沒收后傷心、欲哭無淚的之狀。
2.他的臉無人色的回到家里,*火爐邊發呆。
“臉無人色”“發呆”,表現了他痛失葫蘆后的痛苦無奈的心情。
3.清兵衛只是臉色發青,不敢作聲。
對于父親粗暴地砸碎自己的寶貝葫蘆,清兵衛感到心如刀絞,悲痛欲絕,“不敢作聲”則表現了父親的一貫的的粗暴的家長制的態度。
由此分析后,我們可以看到清兵衛的痛苦的內心:如3句:父親啊這可是我經過千辛萬苦才挑選出來的葫蘆啊,它耗費了我多少心血啊,你就這樣給我砸碎了,我該怎么辦呢?你讓太傷心了,我恨你,恨死你了!
三、課后的比較閱讀:
閱讀課文和附文,說說清兵衛和婷婷的長輩對他們的個性化的行為采取了怎樣不同的態度。對此你有什么感想民。
清兵衛的父親不病重孩子的選擇和愛好,對孩子癡迷葫蘆采取了反對、壓制的手段,教育方式簡單粗暴。
婷婷的爺爺能夠支持孩子的愛好并給予關心幫助,可是在對婷婷的教育方法上卻欠妥當,:思想觀念迂腐老化,因循守舊。
我認為,對孩子的教育是要講究科學的,首選要熱愛孩子,孩子才可能聽你的話,信任你,這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其次,應尊重孩子,孩子也是人,只有尊重孩子,才能使孩子在心理上得到健康的發展;還有,教育孩子要針對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要因材施教。
四、完成跟課訓練題。
[清兵衛與葫蘆(蘇教版九年級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1.清兵衛與葫蘆教案
6.葫蘆絲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