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
1. 把握全文,了解馬克思為歷史科學、為無產階級所作的巨大貢獻。
2. 揣摩本篇悼詞的語言,體會平實的語言飽含的深情。
3. 理解本文論述的嚴密的邏輯性,了解各段落之間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揣摩在特定的環境和場合,以特定的身份發表講話時的用詞造句,理解其思想內容,感情色彩和表達作用。
[知識鏈接]
(一)背景介紹
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魯士(德國)。他25歲時遷居法國巴黎。在大學里研究法學、歷史和哲學。大學畢業后,就開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動。他與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實踐中共同戰斗,在革命理論上共同創造。直到1883年3月14日他因病逝世。
馬克思曾先后四次遭到一些國家反動政府的驅逐。他生活貧困。最窮困的時候連吃的都沒有。面包房、肉鋪、房東都來討債,連夫人的圍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拿去典當了,為此他無法上街。有時想寄稿連買郵票的錢都沒有。馬克思很愛他的孩子。可兩個兒子一個養到八歲,一個二歲,都因貧病無錢醫治而死。他的小女兒,得了重病,不到11個月就死了,那是1852年的復活節,馬克思剛寫好一本小冊子。小女孩死后只能放到家中,后得到一法國流亡者次助的二英鎊錢,才付清了棺材錢。他家分別在1850年、1852年、1857年連續死了四個孩子,只存活了三個女兒。
馬克思在這樣貧困的情況下,為了全人類的解放事業,仍然頑強的斗爭,勤奮的工作。比如他寫《資本論》一書,就花了他整整40年時間,為了寫《資本論》,他和做過的摘記的書就有1500種以上!顿Y本論》的稿酬遠遠抵不上他寫這部巨著時的所花的煙錢。馬克思說,他為此獻出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
馬克思在中學畢業時寫了一篇有關選擇職業的文章,他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幸福而勞動的職業,我們就不會為它的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作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萬人,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1883年3月14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科學共產主義創始人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禮在倫敦海格特公墓舉行,恩格斯發表了這篇演說辭。
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兩人在巴黎相識。之后的40年時間里,他們共同戰斗,共同創造革命理論,共擬《共產黨宣言》,合作《資本論》。列寧在評價他們的友誼時說,他們的友誼“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又說:“在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個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學者和現代無產階級導師!
(二)悼詞的特點
悼詞,在結構上一般分三部分:開頭(一般介紹死者逝世的時間,地點,原因,身份和職務。)、主體(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績及生者對其功績的評價。)、結尾(表達對死者的悼念之情。)
[學習過程]
(一)積累詞語
悼(dào)詞 不可估量( ) 紛繁蕪(wú)雜 豁(huò)然開朗
膚(fū)淺 衷(zhōng)心喜悅 卓(zhuō)有成效 嫉(jí)恨
誹謗(fěi bàng) 詛咒(zǔ zhòu) 給(jǐ)予答復 誣(wǖ)蔑
(二)整體感知
理清文章的結構。根據悼詞的特點可將文章分為幾大塊?
第一部分(1) 悼念 交代偉人的逝世--悲痛
第二部分(2-7) 評價 評說馬克思在理論和實踐的偉大貢獻--敬仰
第三部分(8-9) 悼念 頌揚馬克思品質的崇高--敵人的忌恨、人民的愛戴--懷念(三)研究探討
(1)在恩格斯看來,馬克思一生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1、先找出承遞性語句:
“這個人的逝世,對于……”--“不僅如此!--“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正因為這樣……”
2、找出過渡性段落和總括性段落:
過渡性段落:第2段,第6段 總括性段落:第5段,第8段
3、討論在恩格斯看來,馬克思一生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理論貢獻: 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物質決定精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特殊的運動規律(剩余價值)
其他許多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
實踐貢獻: 出版進步報紙和許多富有戰斗性的小冊子
在巴黎等地各組織中的工作
創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 (其中最偉大的貢獻)
(2)什么樣的語言需要揣摩?
A總結概括的句子 B有稱代和特指詞語的語句 C多次重復出現的語句 D選用了關鍵詞語的語句 E 運用了修辭的語句 F語法結構復雜的語句
請從文中找出這樣的語句,揣摩思想內涵和感情。
(四)質疑交流 你還有什么問題想和大家交流?
(五)拓展延伸 我們今天應該怎樣學習馬克思?
一百多年前,馬克思的女兒也馬克思之間有過這樣一次對話,“您喜愛的座右銘是什么”“思考一切”。這是馬克思留給我們后人的一個經典的回答,一筆巨大的財富,這是一種獨立思考的思維品質!對于今天中學生來講,特別應該學習馬克思志向高遠的精神:“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 我們自身的完美。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是敵對的,互相沖突的,一種利益必須消滅另一種的;人類的天性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它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夠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我們就不會被任何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馬克思17歲時所作:《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導學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4.《談中國詩》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