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
“伏羲”一詞,寫法多樣。按《七修類稿》卷二十二《辨證類》所記,大約有“包犧”、“炮犧”、“庖犧”、“宓犧”、“羲皇”、“伏戲”、“宓戲”,此乃同音假借或音轉(zhuǎn)而致,所指皆為一物也。
在中國神話譜系中,伏羲據(jù)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古籍中對伏羲之記載,言其作八卦,確立天文歷法,發(fā)明網(wǎng)罟,教民漁獵,養(yǎng)六畜,造琴瑟,成為中華文化的始祖。張衡《東京賦》:“龍圖授羲,龜書畁姒。”言上古時期,曾有龍馬出河,授伏羲以八卦圖;神龜負文于背而授予大禹。蔡邕《筆賦》中也對伏羲進行了贊美,“畫乾坤之陰陽,贊虙皇之洪勛”。
關(guān)于伏羲的發(fā)祥地,有如下幾種說法:淮陽說(河南淮陽縣)、太湖說(江蘇吳縣以西的太湖)、菏澤說(山東菏澤縣)、成紀說(甘肅泰安),而經(jīng)范三畏先生對以上說法的駁正和定奪,認為“伏羲氏發(fā)祥于渭水中游的天水市及其鄰縣一帶是沒有問題的。”學(xué)術(shù)界大都主張伏羲故里在成紀,對此史料亦多有記述。司馬貞的《史記補三皇本紀》:“太皞庖羲氏,風(fēng)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出雷澤而生庖羲于成紀。”“成紀”位于今甘肅秦安,位于渭河支流葫蘆河。《遁甲開山圖》云:“仇夷山,四絕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處。”仇夷山即今甘肅天水市南的西和縣仇池山。所以,伏羲的出生地為甘肅天水、秦安附近應(yīng)無疑,而近年考古發(fā)現(xiàn)距今7800年前的秦安縣五營鄉(xiāng)大地灣史前文化遺址又是一例證。
關(guān)于伏羲的身世,《孝經(jīng)鉤命訣》、《詩含神霧》等緯書認為其是華胥之子。《孝經(jīng)鉤命訣》言:“華胥履跡,怪生羲皇。”《詩含神霧》:“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宓羲。”皆言伏羲之母華胥氏履雷澤中大人之跡而生伏羲。緯書之言,多為虛構(gòu),此說不見史料記載,乃不可信也。
伏羲其人存在與否,學(xué)術(shù)界目前仍有爭議。伏羲被載入正史是在班固的《漢書古今人表》中,且與太昊相并,但班固與伏羲時期已相去甚遠,資料是否可靠,仍舊值得商榷。聞一多《伏羲考》中認為“伏羲”為龍圖騰,劉堯漢在《中國文明源頭新探--道家與彝族虎文化觀》一書中詳細論證了“伏羲”為虎圖騰,范三畏《太昊伏羲氏源流考辨》認為伏羲為虎圖騰到龍圖騰的嬗變。
“自《莊子》之后,戰(zhàn)國至秦漢時成書的某些古籍也有偶爾提到伏羲的,但細細考察,這類古籍的說法可分兩類,一是秦漢所摻入,二是由《莊子》中移入,都不能說明伏羲之說傳自古遠。”鑒于此,且綜合以上論證,上文關(guān)于伏羲的出生、地望、貢獻的種種描述,筆者認為,實為秦漢人的創(chuàng)造,當(dāng)為出于政治統(tǒng)治的目的考慮和受迷信讖緯氛圍的影響。
六女媧
“女媧”,亦作“靈媧”。“女媧”一名首見于《楚辭天問》中,“女媧有體,孰制匠之?”言變幻莫測的女媧身體到底是誰制出來的呢?《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言:“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郭璞云:“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腹化為此神。”言神女女媧是人面蛇神的,善于變化。
伏羲、女媧在漢代進入中國古史系統(tǒng),躋身于“三皇”行列。其時方士與儒生深受五德終始說的影響,編造緯書,競相鼓吹“三皇”、“五帝”,如《春秋元命包》:“伏羲,女蝸,神農(nóng)為三皇。”《春秋運斗樞》:“伏犧、女媧、神農(nóng),是三皇也。”但緯書之言,難為信史。
神話多女媧造人或女媧補天之說。關(guān)于女媧造人,《風(fēng)俗通義》和《淮南子說林篇》有記載。《風(fēng)俗通義》云:“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務(wù)劇力不暇供,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者繩人也。”天地開辟之始,沒有人類,是女媧摶捏黃土造了人。后人說,富貴的人是女媧親手摶黃土造的,而貧賤的人是女媧用繩沾泥漿灑落在地上變成的。女媧補天,《淮南子覽冥篇》、《論衡談天篇》等有敘述。《淮南子覽冥篇》:“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島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自然界發(fā)生了一場大的災(zāi)難,天塌地陷。這時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而這場災(zāi)難又被附會為共工與顓頊爭權(quán),其怒觸不周之山而造成的,《論衡談天篇》云:“共工與顓頊爭為天子,不勝,怒而觸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維絕。女媧銷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天不足西北,故日月移焉;地不足東南,故百川注焉。”
《淮南子覽冥訓(xùn)》中初次將伏羲與女媧聯(lián)系在一起,其言伏羲役使女媧抑制洪水。而后,又出現(xiàn)伏羲女媧兄妹締婚,繁衍人類之說。據(jù)梁玉繩《漢書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譜》說:“華胥生男子為伏羲,女子為女媧。”由此可認,二者本為兄妹;而盧仝《與馬異結(jié)交詩》則云:“女媧本是伏羲婦”,這一說法至遲在漢初已經(jīng)出現(xiàn)。漢初重修魯靈光殿,其中就有這樣的壁畫,正如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所記:“伏羲鱗身,女媧蛇軀。”東漢時期的畫像石中關(guān)于伏羲和女媧的交尾圖就更為多見(見圖片)。這里,伏羲與女媧的形象俱為人頭蛇身,腰以上做人形,穿袍戴冠,腰以下,蛇軀纏繞相交。伏羲和女媧的故事在后代逐漸被演繹的更加具體,唐李冗《獨異志》云:“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侖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羞恥。兄即與其妹上昆侖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于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乃結(jié)草為扇以障其面。”通過占卜以定婚否,其結(jié)草為扇后來發(fā)展成為嫁娶使用蓋頭或珠簾的習(xí)俗。而當(dāng)今有學(xué)者認為,“從歷史考古學(xué)分析,華胥是一個古老的氏族部落,在其不斷發(fā)展壯大過程中,裂變出伏羲、女媧兩大氏族部落,加之這兩個氏族部落又長期互相通婚,從而形成了伏羲、女媧既是兄妹又為夫婦的傳說。
[伏羲、女媧(神話傳說、備課資料)]相關(guān)文章:
1.女媧造人課文課件
2.女媧補天課件
3.女媧造人的課件
4.成語的神話傳說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