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李商隱詩兩首(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6-2-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李商隱詩兩首

葛靈頓

總體設計

教材概述

    李商隱,晚唐詩人。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的詩風與白居易截然相反,白詩婦孺皆知,而李詩雖然好學深思的人讀來也很費力,特別是他的無題詩,大多有一種朦朧的境界,不易得到確切的解釋。盡管如此,如果單從藝術鑒賞的角度來讀,它又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實黑暗的,但為數不多。

    本課選取了他的《錦瑟》和《馬嵬(其二)》。《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人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首難詩。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兩個字。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注解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我以為,它確是不同于一般的詠物詩,可也并非只是單純“截取首二字”以發端比興而與字面毫無交涉的無題詩。它所寫的情事分明是與瑟相關的。《馬嵬(其二)》乃詠史之作,重點是寫唐玄宗在馬嵬驛為“六軍”所逼,“賜”死楊貴妃。有人認為此詩為諷刺唐玄宗之作,而我以為李商隱此詩,意在感慨人生無常,富貴難安。

    本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這兩首詩的意境、情感和表現方法。

    本文的教學難點:進一步訓練學生讀詩誦詩的能力,體會李商隱詩的意境。

思路方法

    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本課的學習主要依靠學生自己。按照“閱讀--掌握內容--分析藝術特點”的鑒賞過程,學生逐漸掌握賞析詩歌的方法,領會詩歌賞析的要領,培養熱愛詩歌的情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學建議:為了讓教師便于使用和查閱,本教案設計為兩個課時(每一首詩歌為一個課時),但是我們建議教師采用一個課時完成。

    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方式,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提供網絡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1-2課時

三維目標

1.了解作家生平、創作風格。

2.誦讀、賞析并積累一些名句,了解詩中所用的典故。

3.把握《錦瑟》這首詩的意境,分析《馬嵬(其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4.了解詩人淡然傷感的情懷,學習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態度。

5.分析兩首詩歌獨特的藝術特點。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導語設計

情景導入

    李商隱的詩,以其纏綿婉麗、意味深長的風格,卓立于晚唐詩壇,頗受后人喜愛。早年的李商隱,也曾有經世濟國的偉大理想,寫詩關心民生疾苦,揭露現實政治的黑暗,對李唐王朝的沒落衰微無限傷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頓,政治斗爭的殘酷,使他逐漸淡泊功名,遺落世事,他自知憂天無力,回天乏術,就轉而退守到個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現在詩歌創作中,則寫出了大量抒情感懷類的詩篇,尤以晚年的無題詩和詠史詩成就最大。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代表作--《錦瑟》。

文本解讀

知識積累

1.作家作品

(1)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應進士考試,至開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楚的推薦,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川東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實黑暗的,但為數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作了六百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

(2)關于《錦瑟》:《錦瑟》一詩,堪稱李商隱詩集中的壓卷之作。然而,對于這首詩的旨意,千百年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這首詩,如果從具有高超的藝術成就和具有豐富的多解性兩方面看,可以說古代詩歌無一能比。元代的元好問就曾發出這樣的感嘆:“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論詩三十首》)意思是說,像《錦瑟》(以及受李商隱影響的宋初的西昆體詩)這樣的詩固然好,可是就算東漢的大訓詁學家鄭玄再世,也只能望之興嘆,無力為它作注。清代的大詩人大學者王士禎也曾發出“一篇《錦瑟》解人難”(《論詩絕句》)的浩嘆,可見這首詩的特異之處。

2.基礎積累

    無端(沒有理由,無緣無故地)  可(難道,哪能)  惘(wǎnɡ)然(迷惘,茫然)

信息篩選

一、結構與主題

1-2句:由聽瑟弦訴說思念往昔。

3-4句:由莊周化蝶,望帝托鵑引起對親人的思念。

5-6句:由美人眼淚化珍珠,藍田美玉化輕煙進一步寫眷戀之情。

7-8句:追憶悲歡離合但仍是一片茫然。

這首詩的主旨隱藏得很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妨讓學生自己品味。

二、整體感知,把握內容:

1.請學生朗讀全詩,明確感情基調。

    感情基調:傷感哀怨。

2.請學生串講詩歌,并概括大意:

    大意提示(幻燈投影):首聯借錦瑟起興,寫佳人鼓瑟而思;頷聯寫繁弦一曲,驚醒了夢境中的詩人,引起無限的悲愁;頸聯借典故生發聯想;尾聯提出“此情”二字,直接抒發悵惘之情。

3.了解所用的典故。

    典故一:莊周夢蝶。《莊子》中的一則寓言故事,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后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作者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夢中的自己,不復成寐。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一經玉谿運用,已經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里面隱約包含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

    典故二:望帝啼鵑。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他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而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凄音,送春歸去。一個“托”字,不但寫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鵑,也寫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錦瑟。

    典故三:南海鮫人。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說。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于滄海之間,明珠浴于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

    典故四:玉暖生煙。藍田,山名,在今陜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產玉之地。此山為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諸眉睫之下,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作者此處,正是在“韞玉山輝,懷珠川媚”的啟示和聯想下,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

合作探究

詩歌解析

    首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這用的是民歌的起興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感慨萬千。

    頷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此聯緊承上文“思華年”一語,寫詩人回憶中的感受。出句用莊周夢為蝴蝶事,似乎有這樣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樣美好,在回憶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確使人迷戀,致使詩人覺得那才是真實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頓狀況只不過是一場夢。但又可以反過來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頓狀況是真,則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豈不成了虛幻的夢?這真是“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詩人已經完全陷入一種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對句用望帝魂化杜鵑事,則似乎表明了詩人對“華年”的一往情深,即無論是夢是真,他都不會讓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滅,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樣借杜鵑的啼聲唱出自己的悲哀。這兩句各用一事,而銜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詩人用典的工巧。

    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本來,在頷聯里詩人用“莊生”“望帝”兩典似乎已將他的“華年之思”說得差不多了,往下確實難以為繼,孰料詩人在瞬息之間視通萬里,給我們展示了這兩幅美好的畫面,真可謂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輪明月為背景,塑造了鮫人泣淚成珠的形象。這是從民間傳說中演化出來的,但又有作者的創造。“珠有淚”者,珠光、淚光融成一片,難以分清之謂也,它使人悵惘而又聯想無窮。試想,鮫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淚卻化為人們喜愛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讀者品嘗!至于這淚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淚還是作者本人之淚,大可不必去管,反正這意境是夠美的了。后一幅以藍田秀麗的群山和溫暖的陽光為背景,塑造了“玉生煙”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為人所見,但它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在空中,為山增輝。這個想象來源于古老的傳說(陸機《文賦》里“石韞玉而山輝”一句也來自這個說法)。但詩人引用這個說法的意義非同尋常:從玉被掩埋這一面來說,那是很可悲的;從“生煙”這一面來說,卻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況味也真是一言難盡。這兩幅畫面盡管色調不同,但在表達作者悵惘、悲傷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們的象征意義如何,那就有待專家們各抒己見了。

    尾聯:這一聯意思極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個“反跌”:“此情可待成追憶”猶言上面說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時才有,所以接著就補足一句“只是當時已惘然”。言外之意是,當時既有悵惘之情,則今日追憶必定更加悵惘,的確是不堪回首了。

能力提升

    鑒賞《錦瑟》這首詩的意境。

    請學生分組討論:詩歌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詩歌的意境總體來講是迷離的。具體表現為:首聯詩人就告訴我們彈奏的樂器是瑟,詩人們常常喜歡把瑟與哀怨的情調聯系在一起,并且詩中既沒有指出彈奏的曲名,又沒有指出彈奏的人,所以就更能引起人們的遐想,這就造成了一種迷惘的意境。頷聯第一句用“莊周夢蝶”寫出了詩人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只是虛幻的夢,詩人完全陷入了一種迷惘的境界中;而第二句用“望帝啼鵑”則表明詩人的一往情深,他要像望帝那樣唱出自己的悲哀。頸聯第一句的“珠有淚”使人悵惘而又聯想無窮,鮫人的痛苦哭泣又是多么心酸;第二句用玉被埋在地下,來表達詩人的悲傷。尾聯點出了往事的不堪回首,既然當時就有悵惘之情,那么今日追憶必定更加悵惘。

分析鑒賞

1.哀怨的基調,迷離的意境。

    張中行曾經對本詩有點評(見下文),概括起來有兩點意思:(1)這首詩的內容跟作者以往的夢想或愛情有關;(2)詩的基調是哀怨的,意境是迷離的。前一條沒有把詩人的夢想或愛情落實在具體的人和事上,避免了無謂的爭論,這是張先生高于那些索隱派注家的地方。

2.清麗的語言。

    魯迅在致楊霽云的信(1934年12月20日)中曾說:“玉谿生清詞麗句,何敢比肩。”這是對李商隱語言藝術的高度評價。

    從這首詩也可見一斑。例如開頭寫詩人聽瑟的演奏,用的只是“無端”“一弦一柱”等,詞語清麗,卻使人可以想象出那音調的凄婉悲怨來。中間兩聯所描繪的圖景也同樣具有清新明麗的特點,其中有栩栩然而飛的莊周的化身--蝴蝶;有杜鵑的聲聲哀鳴;有海上鮫人的淚光珠光;有晴空下升騰著的玉氣。每一幅都有濃濃的抒情氣氛和豐富的意蘊,使人回味無窮。

拓展探究

    課外活動:請同學們結合下面的點評,弄清對《錦瑟》的幾種解釋。結合以下點評,自己寫一篇《錦瑟》的分析文章。

1.張中行:古今解此詩者總不少于幾十家吧,其結果自然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有時想,與其膠柱鼓此錦瑟,不如重點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這種辦法試解:“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曾經有夢想,曾經害相思。“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可是夢想和思情都破滅,所得只是眼淚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現在回想,舊情難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這樣解,雖然近于六經皆我注腳,總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離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張中行著《詩詞讀寫叢話》)

2.朱彝尊:“此悼亡詩也。意亡者喜彈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興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斷而為五十弦矣,故曰‘無端’也,取斷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華年’,二十五歲而歿也。‘蝴蝶’‘杜鵑’,言已化去也。‘珠有淚’,哭之也;‘玉生煙’,已葬也,猶言埋香瘞(yì)玉也。此情豈待今日追憶乎?是當時生存之日已常憂其至此而預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義山詩集輯評》)

3.何焯:“此篇乃自傷之詞,騷人所謂‘美人遲暮’也。‘莊生’句言付之夢寐,‘望帝’句言待之來世。‘滄海’‘藍田’言埋而不得自見;‘月明’‘日暖’,則清時而獨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義山詩集輯評》)

4.汪師韓:“錦瑟乃是以古瑟自況……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為時尚,成此才學,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無端’,猶言無謂也。自顧頭顱老大,一弦一柱,蓋已半百之年矣。‘曉夢’喻少年時事。義山早負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夢。‘春心’者,壯心也。壯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鵑,已成隔世。珠玉皆寶貨,珠在滄海,則有遺珠之嘆,唯見月照而淚。‘生煙’者,玉之精氣,玉雖不為人采,而日中之精氣,自在藍田。”(摘自《詩學纂聞》)

課堂小結

    對這首詩的多種理解,造成一種朦朧的境界,不易得到確切的解釋。盡管如此,如果單從藝術鑒賞的角度來讀,它又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希望大家能夠形成自己的理解。

作業設計

1.背誦這首詩。

2.收集作者的相關資料。

板書設計

錦瑟

 

第二課時馬嵬(其二

葛靈頓

情景導入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這樣描述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又這樣敘說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楊貴妃被殺的情形,詩歌這樣講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楊貴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今天我們學習李商隱的《馬嵬(其二)》,看看李商隱是如何評價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的。

文本解讀

知識積累

1.作家作品

    關于《馬嵬(其二)》:《馬嵬(其二)》是李商隱詠史詩中的佳作。詠史之作,東漢的班固首開其端,但止于敘述史實,平實無華。至晉朝左思《詠史》、陶淵明《詠荊軻》之類,始借題發揮,寄寓懷抱。唐代詩人,如杜甫、劉禹錫等人,則多把詠史與詠懷古跡結合起來,擴大了詩的境界。李商隱的詠史詩,主要寫南朝和隋朝覆滅舊事及唐朝國家戰亂,總之是以史為鑒,多抒發興亡之慨。

2.基礎積累

    馬嵬(wéi)  徒聞(空聞,沒有根據的傳聞)

    宵柝(tuò)(夜間巡邏時用的梆子)

    籌(更籌,敲擊報時用的竹簽,這里代指時間)

    駐馬(指軍隊發生嘩變,停留不前)

信息篩選

一、整體把握

1.請學生自讀課文,明確感情基調。

感情基調:譏諷。

2.了解全詩的大體意思。

明確:詩以“馬嵬”命題,重點是寫唐玄宗在馬嵬驛為“六軍”所逼,“賜”死楊貴妃。首聯用譏諷的語調確定了楊貴妃之死,中間兩聯寫馬嵬之變和所發生的悲劇的經過,尾聯是對前六句的總結,更豐富了批判唐玄宗的內容。

合作探究

    內容梳理

1.首聯中用典,玄宗聽術士說楊貴妃在仙山上還記著“世世為夫婦”的誓言,有何用意?

明確:諷刺唐玄宗癡心妄想。

2.頷聯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

明確:反襯手法,“雞人報曉籌”反襯“虎旅傳宵柝”,昔樂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處境和心情已躍然紙上。“虎旅傳宵柝”的逃難生活很不安適,這是一層意思。和“雞人報曉籌”相映襯,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樂,這又是一層意思。再用“空聞”和“無復”相呼應,表現那希望已幻滅,為尾聯蓄勢,這是第三層意思。“虎旅傳宵柝”本來是為了巡邏和警衛,而冠以“空聞”,意義就適得其反。從章法上看,“空聞”上承“此生休”,下啟“六軍同駐馬”。意思是:“虎旅”雖“傳宵柝”,卻不是為了保衛皇帝和貴妃的安全,而是要發動兵變了。正因為如此,才“無復雞人報曉籌”,李、楊再不可能享受安適的宮廷生活了。

3.頸聯運用什么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意思?

明確:“此日”指楊貴妃的死日。玄宗“當時”七夕與楊貴妃“密相誓心”,譏笑牽牛、織女一年只能相見一次,而他們兩人則要“世世為夫婦”,永遠不分離,可在遇上“六軍不發”的時候,結果又如何?兩相映襯,楊貴妃被“賜”死的結局,就不難言外得之,而玄宗虛偽、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無遺。同時,“七夕笑牽牛”是對玄宗迷戀女色、荒廢政事的典型概括,用來對照“六軍同駐馬”,就表現出二者的因果關系。沒有“當時”的荒淫,哪有“此日”的離散?而玄宗沉溺聲色之“當時”,又何曾慮及“賜死”寵妃之“此日”!

4.尾聯運用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

明確:尾聯也包含強烈的對比。一方面是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寵妃,另一方面是作為普通百姓的盧家能夠保住既善“織綺”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詩人由此發出冷峻的詰問:為什么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還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詩,其批判的鋒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許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疑問作結,更豐富了批判的內容。

方法點撥

讀法指導

1.教師范讀(提示:)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2.學生齊讀。

能力提升

    如何理解《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明確:《馬嵬(其一)》是一首絕句:“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敘馬嵬之變,兼寓諷意。本課所選的第二首繼承了前一首的基調,卻更勝一籌,寫得回環往復,一唱三嘆,意味深長。首聯從“海外”說起,氣勢磅礴,筆力千鈞。傳說,楊貴妃死后,唐玄宗悲傷不已,就命蜀地方術之士尋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機進言,說在海外蓬萊仙山找到了楊貴妃,還帶回了她頭上的飾物。詩人這里用“徒聞”二字將此事輕輕帶過,實際上是否定了這虛妄之說。接著,詩人又宕開一筆,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為:來世渺茫難求,可是李楊今生的緣分已然斷絕,卻是無爭的事實。此語如當頭棒喝,發人深省。第二、三兩聯,都是從對比的角度來寫李楊愛情悲劇的。馬嵬之后,唐玄宗這位失去了權勢的皇帝,聽到的只是軍旅的梆聲,再也享受不到在長安宮殿里專人報曉的服務了。現實的情景是軍隊嘩變,“六軍不發”,當年盟誓長生殿、笑牛郎織女的賞心樂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謂“樂往哀來摧肺肝”!詩的最后一聯,點明題旨:如何貴為天子那么多年,卻無力保護自己的寵妃,反而連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沒有呢?這一反問雖然含蓄卻很有力,啟發世人記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廢朝政,致使國家陷于動蕩、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的歷史教訓。

 

分析鑒賞

    《馬嵬(其二)》的巧對

    從對偶上看,這首詩也是頗為后人稱道的。中間兩聯,僅僅四句28字,卻呼雞驅虎,駐馬牽牛,信手拈來,自然流利;妙趣橫生,而又無穿鑿之嫌。另外,以“六軍”對“七夕”;以“駐馬”對“牽牛”,都是借對的妙用。所謂借對,是指形式上相對,內容上不屬于一類、而且往往相去甚遠的對語。如“駐馬”是指軍隊停滯不前,而“牽牛”卻是指牽牛星,不是牽著牛走的意思。杜甫的詩中,這樣的借對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對“白”。這一點,李商隱也是學杜甫,但可以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唐宋以后,律詩對偶往往以借對為高,因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對于這首詩的對句,古人有不同的看法。金元時期的方回認為“六軍、七夕、駐馬、牽牛,巧甚”(《瀛奎律髓》),清代的吳喬更是大加贊賞:“敘天下事而六、七,馬、牛為對,恰似兒戲,扛鼎之筆也”(《圍爐詩話》)。但也有不同意見,明代的吳昌祺認為“虎雞馬牛同用,亦一病”(唐汝詢《唐詩解》吳昌祺評語),清代的屈復認為“空聞、無復,熟套語,七八輕薄”(《唐詩成法》)。我們認為,后面的否定意見過于拘執傳統,只要出語自然恰切,何者不可以入詩呢?

課堂小結

    李商隱的詩雖沒有杜詩的“沉郁”,但卻頗得杜詩的“頓挫”:如水流遇阻,回環幽咽,蓄勢待發,波瀾起伏。從《馬嵬(其二)》一詩頗能印證,請大家課后仔細體會。

作業設計

    背誦《馬嵬(其二)》一詩。

板書設計

《馬嵬(其二)》

 

習題解答

    第一題:具體見第一課時“合作探究”“能力提升”部分。

    第二題:“用筆至細”具體體現在詩人連皇宮中不準養公雞,自有專人干公雞報曉的事都知道;又如普通百姓盧家保護妻子的事情也了解得很清楚。“諷意至深”具體表現在詩歌前六句的諷刺批判的鋒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而且尾聯的上半句是對前六句的總結,下半句的反問其實是在詰問唐玄宗為什么還不如普通的百姓,都是對他迷戀女色、荒廢朝政的有力諷刺。

    第三題:略

 

[李商隱詩兩首(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3.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4.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6.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設計

7.李商隱詩兩首閱讀及答案

8.古詩兩首望天門山教案設計

9.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10.高一數學必修1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