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的“御臣術”思想探析
摘要:韓非子繼承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慎到的“勢”的理論,并將三者有機地融合,進而建構了自己的法治思想體系。法、術、勢三者緊密相系,缺一不可。其中勢是法、術的前提,而法、術是君主不可或缺的御臣工具。毫不夸張地說,《韓非子》這本書大部分內容是關于“術”的,探析并總結韓非子的“術”的思想,或徑言其“御臣術”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韓非子;御臣術;探析
法家的“術”的思想是在當時新興地主階級要求建立封建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制度的歷史條件下誕生的,它是君主與貴族、大臣之間日益尖銳化的矛盾的產物。“術”之于君主的統治至關重要,其對群臣的篡權奪位,抑或是陽奉陰違具有未雨綢繆的意義。同時,它也是君主考核、賞罰、任免官吏的一個有效地手段和策略。翻檢《韓非子》一書,筆者將視野聚焦在其“御臣術”思想上,并試著總結此思想。
一、虛靜以待令,無為而治國
韓非子的學說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純粹的政治途經社會面貌,而英明的君主需要運用虛靜的態度來審視一切事物,只有虛心,才能夠得知實情的真相;只有靜氣,才能夠洞悉事物的善惡。按《主道》言:“道者,萬物之始,是非之紀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萬物之源,治紀以知善敗之端。”對于君主而言,其終極目標是為了實現“無為而治”,即“人不親細民,明主不躬小事”。 如果君主運用了無為虛靜之法,那么群臣就摸不透君主的意圖,從而形成恐懼心理,竭盡全力效忠于君主,《主道》:“君無見其所欲,君見其所欲,臣自將雕琢;君無見其意,君見其意,臣將自表異。故曰: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故有智而不以慮,使萬物知其處;有賢而不以行,觀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盡其武。……明君無為于上,群眾竦懼乎下。”另外,君主雖無為也要處于主動地位,窺探群臣的一舉一動,《揚權》:“上固閉內局,從室視庭,咫尺已具,皆之其處,以賞者賞,以刑者刑,因其所為,各以自成。善惡必及,孰敢不信。規矩既設,三隅乃列。”君主站要在隱蔽的地方觀察群臣的言行,發現其紕漏與錯誤,《主道》:“道不可見,用在不可知;虛靜無事,以暗見疵。”然后采取措施。如果君主設立了賞善罰惡的規矩法度,到處都會清凈太平。因此,君主必須“函掩其跡,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只有這樣才能與群臣保持距離,使自己“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 讓神秘感始終留存在自己的手中,從而提升自己的震懾力,達到防奸、止奸的目的。可見,韓非顯然把無為術當成了治國重要方法。
二、不顯山露水,保持神秘感
韓非《《韓非子難三》中言:“術者,藏之于胸中,以偶眾端,而潛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是以明主言法,則境內卑賤莫不聞知也;用術則親愛近習莫之得聞也。”據此可知,韓非子是非常重視用“術”來統治群臣的,同時強調“術”的隱秘性,機密性,即“術”乃“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其根本目的在于讓君主有效地控制群臣而不讓群臣所左右。因此,原本屬于考課監察的“術”,就變成了陰謀權術了,成為駕馭群臣的策略與手段了。在《韓非子主道》又言:“明君之道,使智者盡其慮,而君因以斷事,故君不窮于智;賢者救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窮于能;有功則君有其賢,有過則臣任其罪,故君不窮于名。是故不賢而為賢者師,不智而為上智者正。臣有其勞,君有其成功,此之謂賢主之經也。”即所謂的“明君之道”就是講求君主如何將一切功勞納為己有,而將罪責歸咎于群臣,這樣做就充分保持了君主的神秘性,言行舉止讓群臣不得揣摩,因此君主的形象也變得高深莫測。反之,就會出現:“君見其所欲,臣自將雕琢”,“君見其意,臣將自表異”的情況。所以韓非子要求君主“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 這樣做就能保持自己的神秘性,讓群臣捉摸不透。
三、賞罰分明,控制有度
法家學說的理論基礎是:人性好利和君主至上。法家強調人性好利,因此道德教育是徒勞的,因此需要運用強權和刑法來統治人民。韓非子認為君臣之間也是充滿著利益的關系的,如《難一》言:“臣盡死力以與君市,君垂爵祿以與臣市。君臣之際,非父子之親也,計數之所出也。”所以在這“人人皆自為之心”的社會里,韓非子認為只有用爵祿做為誘餌才能鼓勵群臣去做有利于君主的事。所以說韓非子的法術是在人性上尋找到了一個支點。鑒于人人自私自利,君主就可以運用賞罰來駕馭群臣,同時賞罰必須分明,即“信賞”、“必罰”。《八經》:“明主之道,取于任,賢于官,賞于功”;“明主之道,賞必出乎公利,名必在乎為上。賞罰同軌,非誅俱行。”《外儲說左下》:“故有術之主,信賞以盡能,必罰以禁邪。”同時,韓非子也批判當時社會的不按正常程序升遷群臣,以及賢與不肖相混淆的局面,即:“吏偷官而外交,棄事而親財。是以賢者懈怠而不勸,有功者隳而簡其業。” 同時要求社會選官的公平性,“明主推功而爵祿,稱能而官事,所舉者必有賢,所用者必有能,賢能之士進,則私門之請止矣。” 另外,君主賞要厚,罰要重。“賞莫如厚,使民利之;譽莫如美,使民榮之;誅莫如重,使民畏之;毀莫如惡,使民恥之”。再者,韓非認為賞罰應具有公正性。他在《主道》中說:“誠有功,則雖疏賤必賞;誠有過,則雖近愛必誅。”
這種刑德法術之于君主的統治至關重要,如果把握不了,勢必會出現無法駕馭群臣的局面,即按《二柄》言:“人主者,以刑、德制臣者也,今君人者,釋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于臣矣。”因此,君主需要對自己的法術控制有度,不讓群臣篡取。
四、循名而責實、因任而授官
作為君主需要循名責實、審核言論、明辨是非,即《奸劫軾臣》言:“循名實而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而不能偏聽偏信,要警惕“三人成虎”的危害性,《內儲說上七術》:“龐恭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首先,“循名而責實”、“因任而授官”有利于君主認清和掌握那些權臣、重臣的面目,要警惕他們利用被寵幸的優勢來推薦他的同僚們,《孤憤》:“是當涂者之徒屬,非愚而不知患者,必污而不避奸者也。”如果此種情況真的發生,就會造成“無能之士在廷,而愚污之吏處官矣。” “屬數雖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雖具,非所以任國也。然則主有人主之名,而實托于群臣之家”的不利局面。 可以說,“循名而責實”、“因任而授官”之“術”的實施,有利于規范群臣百官的行為,有利于抑制他們的邪心雜念。另外,它能夠有效地幫助君主辨別忠奸、察能課功,除去害法者,凈化官場風氣。
“循名而責實”、“因任而授官”的另外指向就是“課群臣之能”,即需要考核官吏。他認為,考核是識別官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顯學》言:“試之官職,課其功伐,則庸人不疑于愚智。”任用選拔人才必須經過實踐檢驗,不能偏信一詞,《六反》:“夫欲得力士而聽其自言,雖庸人與烏獲不可別也;授之以鼎俎,則罷健效矣。故官職者,能士之鼎俎也,任之以事而愚智分矣。故無術者得于不用,不肖者得于不任。”這種考核制度顯然與賞罰分明、信賞必罰制度緊密相連系的。
五、臣下得以實現奸謀的途徑
按《韓非子八奸》言: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術:一曰在同床,它指的是尊貴夫人,受寵宮妾等;二曰在旁,它指的是親信侍從等;三曰父兄,它指的是叔伯兄弟等;四是養殃,它指的是君主所喜歡修飾的宮室臺池等;五是民萌,它指的是做臣子的想盡千方百計讓朝廷民間都稱頌自己;六是流行,它指的是做臣子的善說花言巧語打動君主;七是威強,它指的是做臣子的恐嚇群臣百姓從而實現個人意圖;八是四方,它指的是做臣子的求助大國威勢來逼迫自己的君主。臣下實現奸謀,當代君主就會受到蒙蔽挾制以致失掉權勢,因此,君主不得不明察。
六、明察臣下實現奸謀的途徑。
韓非子認為在現實的利益社會里,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奸臣,因此君主必須掌握知奸術,《八說》:“是以有道之主,不求清潔之吏,而務必知之術也。”“此臣有奸者必知,知者必誅。”怪術也。”“此臣有奸者必知,知者必誅。”關于明察臣下實現奸謀的途徑,韓非子在《內儲說上七術》中提出了以下幾種方法:一曰眾端參觀,二曰必罰明威,三曰信賞盡能,四曰一聽貴下,五曰疑詔詭使,六曰挾知而問,七曰倒言反事?br>
所謂的眾端參觀是指君主從多個方面來考察臣子,看其各個方面是否相矛盾、相抵觸,相互參驗看其忠奸。所謂的必罰明威指的是對于犯錯誤的必須嚴懲,以此來樹立君主的聲威,達到以儆效尤的目的。所謂的信賞盡能是指君主對臣子的獎賞要兌現諾言,這樣才能調動其主動性,盡心盡力地為君主服務。所謂的一聽貴下是指君主需要考察其臣子的言行是否一致,并根據他所說的責令他切實地完成、兌現諾言。所謂的疑詔詭使是指用假詔書來考察他,看其是否忠誠。所謂挾知而問指的是君主運用所知的事情來考察其是否誠實,看其是否老實。所謂的倒錯術,按《內儲說上七術》言:“倒言反事以嘗所疑,則奸情得。”其意思是說君主故意裝作是非顛倒、語無倫次,即做與實際相反的事情,說與實際相反的話語。 《揚權》:“聽言之道,溶若甚醉。唇乎齒乎,吾不為始乎:齒乎唇乎,愈昏昏乎。彼自離之,吾因以知之。”以試探對方的反應和其是否有陰謀。另外,韓非子認為君主應該采取手段不斷削弱群臣的勢力,以達到除去奸臣的目的,按《揚權》言:“欲為其國,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將聚眾。”對于奸臣必須采取嚴厲的措施,即“散其黨,收其余,閉其閉,奪其輔,國乃無虎。”
結語
韓非子的“御臣術”思想,配合著“法”與“勢”的學說直接促成了君權絕對化以及君主職位終身制。他的人性惡而好利的觀點最真實、最坦然地揭示了君臣之間的利益面紗,而其“御臣術”又把君主置于與其他一切人對立的境地。在韓非子那里,中國的君主專制已經被推向了巔峰,為此后的中國歷代君王的“終極皇權”提供了充分的理論源泉。
參考文獻
[1]王先慎.韓非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98.
[2]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一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
[3]施覺懷.韓非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王宏斌.中國帝王術--韓非子與中國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
[韓非子的御臣術思想探析(備課資料)]相關文章:
2.英語科組備課總結
3.有關備課總結
4.英語學科備課總結
5.集體備課教案
6.生物集體備課總結
8.蘇格拉底思想及其教育意義的探析論文
9.集體備課話動總結
10.初中語文組備課總結